忆父亲

高氏家族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献给亲爱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纪念父亲高祥照先生诞辰100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小康 高小羊 高小渝 高晓星 高代群</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0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p><p class="ql-block"> 《诗经》</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亲</p><p class="ql-block">今天(2021年10月10日),是父亲高祥照先生诞辰100周年(1921一2021),把我们从小到大对父亲的残缺记忆写下来,作为对父亲的纪念! 父亲一九二一年十月十日出生在重庆市壁山县八塘镇。祖上是朝庭命官,祖墓上刻皇亲国戚,大学士碑文。在壁山八塘高氏是旺族,所有领地在壁山八塘至北碚澄江北温泉一带都有。</p> <p class="ql-block"> 第一排右一是幼年时代的高祥照先生</p><p class="ql-block">父亲因战乱早年丧父,民国时期随大哥高孟先先生到北碚生活。那时高孟先先生追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先生,任峡防局办公室主任、北碚区建设科科长、嘉陵日报总编等政府职位。系其左右二榜,辅佐卢作孚先生在北碚从事“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事业。父亲在他大哥的安排下,在北碚兼善餐厅、北碚电影院做管理员,并在中国西部科学院任职。</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工作证照片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民国政府迁都重庆,中共南方局在重庆设立,重庆成为抗战文化的中心。父亲受共产主义思潮影响,成为一个进步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为党做很多工作,原中共北碚区委组织部部长倪雪松是我父亲的单线联系人。但当时组织上考虑到我父亲和他大哥的关系以及工作的方便等因素,不以组织形式入党,更有利于党开展工作。所以父亲形式上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一直在为党努力工作。 当年新华日报要在北碚设立发行站(以下简称北碚发行站),虽然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特务的阻挠,没有人敢将自己的房子,租给共产党办发行站,我父亲就以自己的名义租下了北碚天津路的一间民房用于新华日报北碚发行站。原外交部部长乔冠华、于洋、钟纪明、左明德等都和父亲有工作关系。</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国共内战爆发,国民党大搞白色恐怖,取缔新华日报,国民党特务要抓捕新华日报北碚发行站的共产党人,中统特务机关电话通知北碚区峡防局配合行动,大伯高孟先是国民党进步人士,接听电话后一面应付拖延时间,一面叫我父亲去通知发行站的人撤离,最后国民党特务赶到时,一个人也没有抓到。之后党为了更好的保存实力,安排父亲负责北碚发行站部分地下党员、工作人员、报童疏散到北碚后丰岩、文星场、华莹山暂避事宜。暂避人员每人发两块银圆的经费以及送肖秧(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市委书记)出重庆到延安的经费也由父亲负责出资。</p> <p class="ql-block">重庆解放后,父亲受北碚区委组织部安排到下江人(江浙人)开办的北碚玻璃厂(后公私合营改为地方国营北碚玻璃仪器厂,以下简称“北玻厂”)工作,任厂办主任。进厂后父亲马上就爱上了玻璃这个行业,读书学习,虚心请教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他向领导要求调到技术部门,厂安排他到技术科任科长,他边搞管理,边学技术,短短几年就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行政干部转型成为一个专业的技术干部,名副其实的北碚玻璃仪器厂技术科高科长。</p> <p class="ql-block"> 北碚玻璃仪器厂旧址</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个实干家,由于工作能力强,几次调到重庆玻陶公司和重庆市轻工局工作,但工作几个月或一年他认为机关工作不适合他,还是要求回到“北玻厂”,而且还把在民生公司做英语资料翻译工作,工资优厚的母亲一起调回了“北玻厂”,把发展我国的玻璃事业为己任,扎根在北碚做玻璃。以致于最后把自己5个子女中的3个都“赶”去做玻璃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玻璃行业名气很大,主研玻璃原料配方和窑炉设计。先后为北京玻璃厂,大连玻璃厂,贵州玻璃厂,泸州玻璃厂,宜宾玻璃厂,重庆市特仪厂,重庆灯泡厂,三汇玻璃等国营民营企业帮助解决过玻璃原料配方和窑炉设计方面的难题,被誉为“西南玻璃王”。</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们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爸爸的办公室,那里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玻璃花瓶、酒杯、晶莹体透,色泽鲜艳,琳琅满目,非常漂亮。还大大小小的干燥器,各种瓶子,温度计,试管,玻璃仪器应有尽有。 文革时期有一件事记忆较深。一天凌晨一阵急促的跑步声在我家的门前停下,一队解放军敲打着我家的房门,我父亲开门后,带队的干部说跟我们走有重要任务。他们走后妈妈和我们都很紧张,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直到二十四小时后父亲回来,手里还拿了一个玻璃罩,上面写着红色的字,最高指示: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原来是毛主席送给工人阶级的芒果全国巡游到重庆后,北京玻璃厂生产的罩子炸裂了,连夜让父亲带工人加班加点赶制了几个应急和以后备用,保证了全国巡游的政治任务顺利完成,当时属绝密这也是以后才听说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重庆市马力市长,要求重庆要造自己的汽车,由渝洲汽修厂更名为渝洲汽车制造厂,设计制造山城牌大卡车,但毕竟没有造过车,厂里组织力量自行设计重庆第一辆山城牌大卡车。新型卡车一改解放牌卡车鼻子在前,把发动机放在肚子里,前面圆头,威武漂亮。但有个问题就是前挡玻璃平板直放很容易就破损了,也不好看,设计应该配套用有一边有弧型的前挡玻璃,当时全国都只有平板直玻,没有玻璃成形技术,国外对我国还是封锁,我父亲接到攻关任务,带领攻关小组用一个月时间,攻克了用连续烘灶平板玻璃弧线成形技术,完成了山城牌大卡车前挡玻璃配套产品。</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北玻厂”任技术科长从头做到尾一直至退休,他做事勤垦认真,不求名利。是领导放心,群众安心的好干部,就是在文革期间,厂领导和其他科室领导都被打倒,下放劳动,唯有我父亲没有被波及,一是我父亲平时跟工人兄弟关系很好,很少有得罪的人。二是他平常都在生产第一线车间,所以也不存在下放劳动。有人写过一张大字报《埋头拉车不看路一一技术科高祥照》但没人付和也没受多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因涉及文革后第一次调资升级,由全厂3000多职工选举十余名职工代表,高祥照一家就有三人当选,足以见全厂干部职工对高祥照先生刚正不阿、正直公允的人品认同。 </p><p class="ql-block">父亲英俊帅气,多才多艺。和母亲的爱情就是电影里描述的那种漂亮女大学生爱上身为富家子弟的进步热血男青年的真实版。</p> <p class="ql-block">母亲张治康毕业于四川华西大学经济系,就职于民生公司担任英语资料翻译。为追随父亲,母亲将每月收入约150个大洋都交给了父亲,大多被父亲用于了支援革命的经费。父母爱情数十年,生于2男3女,虽经磕磕碰碰,但爱情颜色依然如初,不离不弃。平凡的父母爱情是启蒙我们成家立业的导师。</p> <p class="ql-block">父亲爱我们。我们五个子妹结婚时,父亲都会要求母亲将一床“五子登科”的床单铺在我们的婚床上,承载深重的父母情意。愿我们母慈子孝,开枝散叶,源远流长。每个子女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父亲都是那遮风挡雨的大伞。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五子妹都有一个幸福的家。</p> <p class="ql-block">父亲很会做菜,每到春节团年,他的油炸河虾、葱烧鱼、麻婆豆腐的味道仍然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不能忘怀。父亲爱我们的子女。我们五子妹的子女都曾得到父母的关爱,也继承了父亲的技术才干,孙辈正茁壮成长为两位男孩都成为了科学家、三位女孩一位成为了企业家、两位成为了企业中层管理者,都在自己的事业中实现着爷爷(外公)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岁月秒失逾百年,父亲英容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儿孙承上家业兴,天上人间共欢颜。</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北碚志》《北碚文博》《高孟先文选》《北碚区乡村建设记忆》《高氏家族家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