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篇记录了青海自驾游的后半部7月21日—24日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7月21日离开大柴旦前往东台吉乃尔湖和“鸟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这是315国道上一段“U型路”,成为旅游者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从小柴旦转向西行,走315国道深入柴达木盆地腹地,道路两侧是茫茫戈壁愈加荒凉。</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两侧是寸草不生的土丘台地。</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两边的地貌不断变化,刚走过土丘台地又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片草无存的平坦荒滩。</p> <p class="ql-block"> 过了平坦的荒滩地貌,逐渐出现了雅丹地貌。真是:</p><p class="ql-block"> 戈壁人迹罕,</p><p class="ql-block"> 大漠鸟声断。</p><p class="ql-block"> 今有车马行,</p><p class="ql-block"> 荒滩盼新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台吉乃尔湖因修路而无法进入到湖边观赏,只好继续西行到“水上雅丹景区”。</p><p class="ql-block"> 雅丹地貌,又称为“风蚀脊”,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雅丹”,维吾尔语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遭较强的剥蚀,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上层岩壁较松软,在重力作用下垮塌形成陡壁,成为雅丹地貌(有的也称为“魔鬼城”)。而水上雅丹,则是由昆仑山的冰川积雪融化的湖水围绕雅丹地貌而成。</p> <p class="ql-block"> “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是世界上唯一形成在水中的“魔鬼城”——水上雅丹,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常年干旱无水,人迹罕至,被称为生命禁区。</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许多游人慕名而来,使这里成为青海省著名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近看水边的“风蚀脊”雅丹地貌</p> <p class="ql-block"> 从湖边观景台上俯瞰水上雅丹</p> <p class="ql-block"> 水漫风蚀筑“鬼城”,</p><p class="ql-block"> 沙舟驼载度人生。</p><p class="ql-block"> 千年苍桑今又是,</p><p class="ql-block"> 大漠飞沙舞春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水上雅丹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雅丹土台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p> <p class="ql-block"> 水上雅丹一角。凭湖远眺,千军万马,万船齐发。</p> <p class="ql-block"> 冰雪消融绕雅丹,</p><p class="ql-block"> 风蚀台地沐湖边。</p><p class="ql-block"> 魔鬼空城水中立,</p><p class="ql-block"> 装点戈壁成奇观。</p> <p class="ql-block"> 离开“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前往格尔木市。图为沿途的“风积沙地貌”。</p> <p class="ql-block"> 沙漠雅丹的“龙脊山”,宛如史前荒漠中的一个巨大恐龙。</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两侧的戈壁沙漠有如外星表面,连绵起伏的荒山沙地,苍凉冷落,虽无生气却显的凄美壮观。</p><p class="ql-block"> 路边常现一段段蓝绿色的条带,好似河流给荒芜的戈壁增添了灵气和色彩。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出于好奇,停车于路边下车考察,原来是用兰色的塑料纱网做成的防沙隔网用来防止风沙侵蚀公路。在车辆快速行驰时远看就象一条河流沿路並行,既保护了公路免遭风沙的侵害,又美化了公路两侧的景观,真是奇思妙想!</p> <p class="ql-block"> 7月21日晚到达格尔木市。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南部,是青藏铁路一期、二期的结点,是青海省通往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地,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梳纽。因为行程受返程时间的限制,未能在此停留游览,仅住了一个晚上,在匆匆观览市容和老李寻迹“考古”当年从军服役在此地的军营旧址后,就离开格尔木市前往共和县。</p><p class="ql-block"> 这是格尓木市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格尔木市市区广场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一路奔波观景,餐简宿艰,到了格尔木这个较大市想好好吃个西北“大餐”,犒劳一下自己,找了几家餐馆都不开业,原来正赶上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相当于汉族的过年)都放假回家过节去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档次较高的饭店,要了一桌像样的饭菜,核心是一锅清炖羊排。待菜上齐,大家十分期待,望锅欲滴地揭开锅盖,竟然只见沸汤不见羊排!一时莫名,不知是错点了羊汤还是店家上错了菜?找来服务员一问,原来是汤锅里忘放羊排啦!店家连忙道欠拿回重做。真是过节心切,心不在焉。好饭不怕晚,重炖的羊排味道鲜美,浅酌小酒,大饱口福。</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那没有羊排的一锅汤。</p> <p class="ql-block"> 格尔木是老李当年在铁道兵服役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这次来这里一个重要目的是寻找当年部队营房以资纪念。</p><p class="ql-block"> 可昔,时过境迁,市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只能凭记忆在城市郊区,通往西藏的青藏公路入口附近,找到一片似曾相似的废弃荒地“考古”搜寻军营遗址。没有“洛阳铲”就用“青海棍”,掘地探物寻找“古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通过找到一些当年营房的残砖片瓦和一支破旧的军布鞋,证实了此地就是当年的军营旧址。</p> <p class="ql-block"> 重返故地忆战鼓,鏖战戈壁旌旗舞。 回首千军征大漠,无悔青春筑天路。</p> <p class="ql-block"> 7月22日,从格尓木市到青海的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走京藏高速行驶约630公里,路途较长,沿途仍是戈壁滩地貌,多为风积沙荒地和苍茫冷峻的秃山。</p> <p class="ql-block"> 公路的南侧是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布尔汗布达山”。千仞剑峰,横亘戈壁,青岩耸峙,宛若苍龙,长风萧索,倚天雄居。</p> <p class="ql-block"> 走出柴达木盆地,接近共和县时,公路南侧是连绵十几公里的风力发电场,风车林立,阵式庞大,慰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7月22日,傍晚到共和县住一晚,第二天(23日)前往龙羊峡水电站。这是在即将到达龙羊峡水电站的山路上远望龙羊峡水库。</p><p class="ql-block"> 龙羊峡水库面积383平方公里,库容247亿立方米,水库深达300多米。据水库景区人员介绍,龙羊峡水库面积是青海湖的四分之一,但其蓄水量却是青海湖的四倍。</p> <p class="ql-block"> “龙羊”为藏语,意为“峻崖深谷”。龙羊峡,即“黄河大峡谷”,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峡谷长约37公里,宽不足100米,黄河自西向东穿流峡谷,两岸峭壁陡立,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最窄处仅有30米左右,两岸相对高度约200~300米,最高可达800米,从西部入口到东部出口河道落差达240米。</p> <p class="ql-block"> 龙羊峡大峡谷(黄河大峡谷)一瞥</p> <p class="ql-block"> 站在峡谷高处远看龙羊峡水库和水电站大坝。</p> <p class="ql-block"> 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始建于1976年,坝面高度海拔2610米,坝高178米,坝长396米。年总发电量23.6亿千瓦时。为我国西北地区提供大量电力能源,同时兼具防洪、防凌、灌溉和防止黄河下游断流等功能。</p> <p class="ql-block"> 黄河从水库流出进入龙羊峡大峡谷(黄河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离开龙羊峡水库景区前往贵德县“贵德黄河清景区”。途中突见众多车辆人员聚集路旁,非常热闹,打破了一路的空旷寂静。好奇问之,原来是一年一度当地藏民的赛马节。</p> <p class="ql-block"> 藏民们正准备参加赛马🐎比赛。因时间紧张我们决定还是赶路吧,遗憾地舍弃了这一盛况。</p> <p class="ql-block"> 共和县境内的高原草地,天高云厚,绿草如坪,大路通天,生机盎然。走出这段公路即将进入贵德县。</p> <p class="ql-block"> 由共和到贵德的地貌已不同于戈壁大漠。远山绵亘,沟壑蜿蜒;绿意清新,生机盎然;重山复岭,广阔深远;极目远眺,磅礴巍然。</p> <p class="ql-block"> 贵德县的迎宾牌楼。</p><p class="ql-block"> 贵德县境内有著名的“天下黄河贵德清”的“青海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距县城(河阴镇)仅1.5公里。湿地公园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河流的切割和冲刷形成河谷盆地,山、水、林交相辉映,河水清澈,鱼鸟竞翔,构成一道亮丽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这是“贵德黄河清湿地公园”的景区大门。然而大门紧闭,售票处铁将军把门,广场空无一人!。墙上告示曰,园区整顿不开放。千里迢迢吃了个闭门羹!</p> <p class="ql-block"> 进不去园区,只好在公路上走马观河,也能观赏到黄河清湿地的部分景色。确实河水清澈,苇草婆娑;沙州似船,绿树成帆;水映千山,天上人间。</p> <p class="ql-block"> 为了走这段公路沿途观看黄河清湿地景色,未注意路标,误在单向行驶的准高速公路上逆行,险些与顺向开来的汽车正面相撞,幸亏老李驾车冷静避让,躲过一劫!想起来后怕,教训深刻啊!切记仼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p> <p class="ql-block"> 这几张照片是在大家因刚才的逆行险些酿成大祸而惊魂未定时,由老赵抓拍的“贵德黄河清”美景,充分展现了黄河上游水清岸绿,平静舒缓的景色特点,一反人们对黄河中下游的浑黄苍凉,奔腾不羁的传统印象。</p> <p class="ql-block"> 碧宇长空云万里,</p><p class="ql-block"> 岱墨叠嶂卧天际。</p><p class="ql-block"> 草木摇曳舞婆娑,</p><p class="ql-block"> 河清水净澈无底。</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之水天上来,</p><p class="ql-block"> 劈山穿峡似狂澜。</p><p class="ql-block"> 千里奔腾停歇处,</p><p class="ql-block"> 碧水绕绿赛江南。</p> <p class="ql-block"> 原计划此行最后一站是去距此不远的“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因修路过不去又放弃了。加之未能进入“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游览,感到十分沮丧。</p><p class="ql-block"> 然,天不负我!就在结束旅程前往西宁市的路上,突然看到“贵德地质公园”的路牌,且路边出现色彩斑斓的山峦,令人大喜!一扫遗憾沮丧的阴霾,欣喜驱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 “贵德地质公园”是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主景区位于贵德县尕让乡阿什贡村,被称为“阿什贡七彩峰丛”,由七条色彩不同,造型各异的丹霞峡谷组成,山色瑰丽,多姿多彩,奇美壮丽。</p> <p class="ql-block"> 气势磅礴,神奇壮美的丹霞地质遗迹,形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到第三纪晚期,反映了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p><p class="ql-block"> “七彩峰丛”是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其千姿百态的耸岩峭石,突兀林立的陡崖绝壁,色彩瑰丽的奇石怪峰,真是鬼斧神工,令人叹绝。</p> <p class="ql-block"> 乘坐园区的观光车进到园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火焰山”,通体红岩赭壁,在高原烈日下,火烧炼石般炙烤着大地。</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里走,一座座嶙峋怪峰展現在眼前。奇峰突兀,鬼斧神工,绝壁陡耸,神奇壮美。</p> <p class="ql-block"> 丹霞赤壁,火烧炼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在赤烈怪异的多彩山峡间,居然有一湾绿树掩映的清澈湖水倒映着丹霞奇峰,给炙烈雄悍的峡谷叠嶂增添了些许恬静和温情,更有了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丹霞地貌形成于一亿两千多万年第三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地层,多由红色、橙色、青灰色等多种颜色的沙砾石、砂岩、亚粘土等构成。</p> <p class="ql-block"> 层岩叠石,横躺斜卧,峻峰陡壁,威严耸立。</p> <p class="ql-block"> 青石铜鼎铸丹霞,</p><p class="ql-block"> 火烧红岩炼赤崖。</p><p class="ql-block"> 朱峰威严立绛驺,</p><p class="ql-block"> 彤彤烈焰戍山峡。</p> <p class="ql-block"> 走向神密莫测的的高原峡谷,探寻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国丹霞地貌。</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继续探寻祖国的大美河山,饱览神州大地的无限风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月23日傍晚,从贵德到达西宁市,结束了青海自驾游。7月24日由西宁驾车回到兰州市,晚上到“神州公司”还车,第二天在兰州中川机场乘飞机返回沈阳市。</p><p class="ql-block"> 青海自驾游历时8天,行程2900多公里。这一路有惊无险,有遗憾亦有惊喜,基本顺利,安全圆满。</p> <p class="ql-block"> 此次甘、青自驾游巧得很,始于“兰州水墨丹霞地质公园”,终于“贵德地质公园”,“丹霞”始,“丹霞”终。而且,两个地质公园都是在计划外偶然发现的,红红火火开始,红红火火结束,一路寻古探幽,观奇览胜,不亦悦乎!正是:</p><p class="ql-block"> 赤橙黄绿青蓝紫,</p><p class="ql-block"> 山河湖海林草沙。</p><p class="ql-block"> 民族宗教文史考,</p><p class="ql-block"> 寻迹长征红军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