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维书法作品的艺术性

祥音

<p class="ql-block">李大维先生,国内著名书法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理事,哈尔滨文史馆资深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是李大维先生为哈尔滨的“极樂寺”书写並悬挂在“阿弥陀佛殿”上的匾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历史久远的“华严寺”,寺名由趙朴初大师撰写,二层大殿上悬挂的一大匾额,就是李大维先生的“廣结善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30多年前,“国际日报”美国华盛顿中文版刊登的“李大维书画艺术介评”中有这样一段话,简要介绍了他的书画经历和作品的艺术特色:“李大维先生受家庭影响,自幼即喜弄笔墨,课余随父习字(5岁始习字,至今已临池77年——编者注)。学书由唐楷入手,后攻隶、行。上溯汉魏,旁窥宋元,数十年临池不辍。他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注重结字与章法的灵活,用墨的润枯、浓淡,以及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和意境情趣,从而形成了特有的灵动、情真和飘逦俊逸的创作风格。多年来,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展。1993年和1996年,他的传略又分別被编入“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的“黑龙江人物传略”等多部辞书。”</span></p> <p class="ql-block">  他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创作的隶书作品“铁骨百年留丰采 忠魂万代在人寰”,於1982年赴北京展出后被编入《北方書苑》;书錄楊巨源诗“城东早春“於1989年被编入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集大型书法艺术工具书《绘画千家诗四体书法艺术》;1998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推荐,参加中国儿童基金会组织当代中国800位书法家共同书写並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大型少儿图书《成语连环八百阵》捐赠活动,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親笔签名和捐赠证书;应邀书録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实”片断,被镌刻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院内陈列的石鼓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幅字,画面感、艺术感极强,充分展示了书法大家鲜明的艺术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书画不分家。大维先生喜欢写竹,不但讲形似,更求神似,这是他书画的一幅3尺扇面彩竹。先入眼帘的是上下贯通、挺拔俊朗的两竿4节绿竹,一翠绿一浅绿,枝节分明,醒目大方,色彩明快,气势飞揚;几条细枝从底下或竹节处飞出,依侧生姿,线条流畅,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蓬蓬勃勃的竹叶,青绿映衬,明暗有度,意境清新,生机盎然,似有微风吹拂,细枝及叶片皆摇曳而向右倾斜。细观之下,在一枝细竹尖上,伏着一只绿身青肚寸长蚂蚱,伸出两根长鬚,蜷着两只细细的长腿,振开的双翅还没完全收拢,好像刚刚跳落至此。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引人注目,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字的正文是沿扇面从右至左,书録了清代画竹名家郑板桥的一首咏竹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行呈弓背形的字,瘦劲婉约,温润流暢,柔美中含阳刚之气,精当简洁,一泻自然,挥洒自如而笔笔到位。画面右上角押的是长方形引首章,篆书为“竹本虚心是我师”;下款用了两方章,一赤一白,分别为“大维书画”和“耄耋之年”。三方章红印焕彩,雅趣隽逸,与书画浑然一体,颇收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效。整幅书画,扇面宏大,蔚为壮观。纵观全局,横竖得体,虚实相间,黒白有度,结构严谨,诗情画意,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维先生正在创作另一幅书画作品(截图)</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几幅字,充分展示了大维先生的书法功力和作品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