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经常走这条茅家埠的上香古道,主要是交通方便,路也好走,特别是安静,没有汽车,人也不多。我们现在走的茅家埠上香古道,得益于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开启,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整治,“西湖西进”、南线景区建设、湖中“三岛三堤”整治与恢复……一个个浩大又精细的工程,让西湖成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景观和美的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上的西湖要比现在大得多。由于西湖是湖,按照自然的演变规律,注入湖泊水流所夹带的泥沙和营养物质沉淀,必然引发湖底不断变浅的现象。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第一次提西湖的古称“明圣湖”以来的1600多年中,西湖几经湮没、兴治。从《西湖形成变迁图》和地质资料分析,西湖在汉唐时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比现在大一倍。虽然西湖疏浚治理工程达23次之多,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西湖湖面仍一次比一次缩小,现在的西湖面积仅5.6平方公里,形成了“两堤三岛”的布局。茅家埠离杨公堤不远,因明清时村口埠头布满茅草而得名。据说,旧时在此居住的大多是茅姓人家,以采茶养蚕为生。而现在的茅家埠,因知名度不如苏堤、白堤等景区,反倒成了西湖边难得的清幽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家埠大概是最能品出西湖味道的地方了。这里的水域开阔,远处的青山,近前的芦苇,与湖水共同调和出了独属于茅家埠的色彩。最爱的是这里的黄昏,太阳的余晖为湖面绣上了金边,湖风拂过耳旁,再加上远处传来的鸟儿的鸣叫,这一切都让人不由地甩开一切烦恼,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香古道,古代是香客乘船在茅家埠上岸,然后去天竺诸寺上香走的路。现在是杨公堤到茅家埠的一段路。杨公堤上的卧龙桥和隐秀桥大约相距几十米,其间就是上香古道的入口,上香古道不像苏堤那么直、那么透、那么单调。漫步上香古道,移步换景,一步一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上香古道更不能大声喧哗,新西湖水域有多种候鸟,冷不防不远处就会有野鸟哗哗飞起。身边游人不多,甚是幽静,只闻得鸟飞莺啼,完全置身于湖山抱幽的景致当中!路程较短,走完全程只需1小时,可随意安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家埠村民的龙井茶树,秋季时村民在修技,等待明年的发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人一说“茅乡水情”,还是都会想到茅家埠,因为“茅乡水情”景区确实是在“西湖西进”后的茅家埠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基础上展开的…尤其是原来老吴家门口一线湖景改造成鹅卵石沙滩,确实让原来脏乱差的茅家埠更美了…但我今天要说的“茅乡水情”其实跟茅家埠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杨公堤郭庄“卧龙桥——龙井路“乐情在水”牌坊之间的“上香古道”这一段,全长约一公里,窃以为只有这一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茅乡”水“情”…我把她比喻为美在人间的“世外桃源”!这里的景观有两大特色是西湖也是现茅家埠村所没有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退休的老人常在茅家埠散步、散散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