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采桑养蚕又插秧的童年时光 ——教《田家四季歌》随想

恒信光彩小学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上第二单元识字4《田家四季歌》,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儿歌中描述的大部分是南方的农事活动,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的我,对“夏季里,农事忙,采桑养蚕又插秧”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今天就用浅陋的文字回忆起我那美好的童年时光!</p> 采桑养蚕 <p class="ql-block">  我家和隔壁的大妈、婶婶4家合伙承包了一大片农田,这些田地都种上了桑树。于是大人们就从江浙买回了蚕种子,蚕种子黑漆漆的,很小很小,就和青菜种子一样,没什么特殊之处,更令人想不到这些竟然是“活物”。刚开始,这些蚕种子都是在一个大筐里培育生长,等到它们渐渐变胖泛白就可以被分家了。每个周末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和妈妈一起背个麻袋或者篓子去桑田里打桑叶,因为蚕宝宝最爱吃带露水的新鲜桑叶。蚕渐渐长大,家里桑树田里的叶子不够,我们还会到野外、山上去打桑叶,有时也会用柞树树叶代替,但这种叶子,蚕宝宝并不是很爱吃。等到蚕变成透明色,说明蚕已经老了,它即将走完它的一生。这时,大人们就会用油菜杆子晒干,竖放在一间没人居住的老房里,并将这些年老的蚕一只一只地捉到油菜杆上,让它们自己“作茧自缚”,等到它们一个个将茧屋做好就可以采摘下来。用大锅烧水煮开,接着用凉水浸泡一晚上,用手将一个个蚕茧剥开,将蚕丝拉扯开套在竹撑上,一层层地套上、取下,系好并晾晒在竹竿上,就这样经过一道道繁杂的工序,蚕丝就制成了。</p> 放牛采花 <p class="ql-block">  大概在5、6岁的时候,村里有公共牛,挨家挨户轮流放。每天下午,我会跟着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山坡上放牛,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有时候,和爷爷一起出去,还可以骑在牛身上,感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美好。在放牛的春天,我们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上山采映山红,漫山遍野,一大片一大片,别提有多美!还有一件美事就是从山路两边嫩绿的茅草中,寻觅甜蜜的味道——咬茅根和抽茅针。用柴刀或手从土里铲出茅根,洗干净,便放在嘴里咀嚼,甜甜的汁伴随着唾液一起咽下去,然后吐出根渣。至于茅针,只有当茅草初长出来时,全部包裹着的茅针才又嫩又甜,可以全部吃下去,若是茅花完全绽放开来,就不能吃了,听说茅根和茅针不能多吃的,吃多了会流鼻血,很幸运,我从来没吃出过鼻血来!</p> 忙碌“双抢”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双抢”是我们皖南夏季最忙的时候,因为当时流行种“双季稻”,所以就有抢收抢种这种忙碌的“双抢”,我的暑假生活一直都是在双抢中度过的。“抢收”就是“收稻子”,而收稻子分为“割稻、脱粒、晾晒”三个过程。小时候还没收割机,这些全都要靠人工完成,从小我就学会割稻,但难免会少不了被割伤。“脱粒”是要靠脚力和手完美配合,大人会站在打稻机上,一只脚有节奏地踩踏机器,双手紧紧抱着稻草,慢慢将稻穗放入机器中,直到稻谷完全脱落。我们小朋友的任务则是将放在田里的稻子一把把地抱起来送给大人进行脱粒。炎炎夏日,光着脚踩在稻田里,汗流浃背,但从不觉得苦,也不叫累,休息时吃一块用井水冰镇的西瓜就心满意足了。“抢收”是辛苦的,但“抢种”更加辛苦,尤其是“插秧”,腰一直弯着,特别累。我最喜欢的是“拔秧苗”,将小小的秧苗一棵棵拔起来捆成一扎扎的,再扔进水田里,供大人们去插,我拔秧苗的速度特别快,得到了大人们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农活在我上高中那年就没干过了,家里的农田也都承包给了种田大户了,现在也实现了全部机械化劳作,小时候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也成了心中的“白月光”。回想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多么希望时间不要走得那么快,现在好多人好多事也都慢慢淡出了我的视线,一年才回去一次的老家,早已不是心中的那副模样,当年一起放牛、抱稻谷、采桑叶的小伙伴也各自成家立业,联系甚少。人越长大,烦恼也会越多,也会越来越健忘,我想应该是在回避、逃避。</p> <p class="ql-block">  感谢《田家四季歌》“夏季里,农事忙,采桑养蚕又插秧”,让我回忆起美好的童年生活,回望过去,所经历的都是幸福,感恩小时候的一切!</p>

双抢

桑养蚕

插秧

放牛

桑叶

农事

四季歌

茅针

抢收

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