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邓演达</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左派领袖</p><p class="ql-block">恽代英</p><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川大前教授,</p><p class="ql-block">四川党团倡导者。</p><p class="ql-block">彭泽明 </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左派</p><p class="ql-block">南昌起义参与者</p><p class="ql-block">毛泽东</p><p class="ql-block">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临时部长</p><p class="ql-block">朱德 吴玉章 刘伯承 杨闇公等1926年担任四川省党部委员</p><p class="ql-block">1927年他们发动泸顺起义</p><p class="ql-block">由杨闇公助手</p><p class="ql-block">四川省委书记刘愿庵安排祖父进入省党部核心圈</p><p class="ql-block">祖父担任四川省党部指导委员会委员 兼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恽代英、邓演达、彭泽民、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春,恽代英到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等建立了联系,开始研究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来,他受《新青年》杂志委托翻译并出版了考茨基的中期著作《阶级争斗》,对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重要领导人都曾发生过深刻影响。</p><p class="ql-block">1921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p><p class="ql-block">后来顾顺章叛变革命,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指认了被关押在狱中的恽代英。当时恽代英被国民党抓捕关在监狱,但是身份并没暴露,经过反复营救即将出狱。</p><p class="ql-block">一代英才就此陨落!</p> <p class="ql-block">1910年的高等师范学堂。</p><p class="ql-block">祖父应该是这一年考入的,但 先进入武备学堂。后转入高等师范学堂。1911年肯定在高等师范学堂。那年清朝消亡。他是老同盟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以后高等师范学堂的教授恽代英 教务长王佑木 以及校长吴玉章等在留法预备生陈毅的建议下发起了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其中最重要的成员应该是童槦生。王右木。李硕勋,刘弄潮 钟炳骥等,以后陈毅到了法国 ,刘弄潮到了李大钊担任秘书</p> <p class="ql-block">当时从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考入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陈毅常回母校,参加与成都第一师范进行的足球比赛。钟炳骥与刘弄潮都是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又是同乡同学,经刘弄潮介绍,钟炳骥认识了陈毅。在与陈毅、刘弄潮的交往中,钟炳骥对新文化、新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三人成为莫逆。在陈毅的倡导与带领下,钟炳骥与志同道合的十多位球友和同学常到成都劝业场华阳书报流通处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并凑钱买书,互相传阅,交流学习心得,组织成立了读书会。经陈毅提议,读书会改名为社会主义读书会。在读书会里,钟炳骥向往进步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思想由迷惘而逐渐豁然明朗。五四运动爆发,钟炳骥和社会主义读书会成员一道,参加了国民外交后援会反对军阀和卖国贼以及抵制日货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不久,国民党中央接受中共中央推荐,派熟悉四川情况且具有崇高威望的吴玉章回川筹备建立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吴玉章又委托成都的共产党员陈紫舆和杨伯谦一起负责筹备国民党成都市党部。老同盟会员、新繁县教育局长叶松石积极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在中共四川党组织负责人刘愿庵的影响下,参加了国民党左派在成都市的组织工作。共青团员钟炳骥、李永梧根据党的指示,积极参与叶松石领导下的新繁国民党左派的活动,并帮助叶松石扩大国民党左派组织,成为叶松石手下的得力干将。到1926年春,成都地区已筹建包括新繁县在内的秘密区分部53个。不久,国民党秘密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组成了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参加的国民党成都市临时党部。钟炳骥等共青团员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成都的形成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叶松石(1895~1930),原名含馨,字殿容,新繁(今新都区)龙桥乡青桥村人。父名大舜,川西会党龙头。性豪爽,主正义,曾同本乡梁芳庭、薛蔫之等人参加过保路同志会的斗争而名闻乡里。</p><p class="ql-block">叶松石幼年勤奋好学,精通诗文,16岁时考取清末最后一科秀才,继入成都武备学堂。辛亥前,转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学习,经同学文天龙介绍,加入川西革命同盟会,联络有正义感的会党,颇著成效。</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叶松石回到原籍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新繁县立高级小学教员、校长、劝说所视学(相当于县教育局长)、四川省教育厅科员等职务。时值新文化运动兴起,叶松石在新繁高小竭力鼓励教师阅读《新青年》、《新潮》等进步杂志,给学生灌输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用白话作文。他针对国民党驻军部队在县筹款加重人民负担的现实,给学生出了一个《我们的租税应该给与怎样的军人与官吏》的作文题目,鼓舞学生反抗现实社会。然而,此举也开罪于驻军部队,为后来横遭歹徒枪杀埋下了隐患。当代著名作家,祖父的学生20年代曾在新繁高小读过书的艾芜在《五四的浪花》一文中描述说:“叶殿容给我们学生讲过话,那种慷慨激昂的声音,极有神采的眼色和那清明正直的面容使我们印象极深。后来我们到成都读书的时候,才知道他是我们县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p><p class="ql-block">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叶松石积极拥护。在中共四川党组织负责人刘愿庵影响下,参加国民党左派的党务工作。在新繁,他努力扩大国民党左派组织,先后支持从事革命与写作活动的邑人李大钊助手刘弄潮、中国文坛左派领袖艾芜北上和南行。1926年,叶松石再以大洋300元,资助时在新繁小学教书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钟炳骥、李永梧</p><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倡导的马克思读书会成员,包括李硕勋)</p><p class="ql-block">以及罗大增三人弃教从军,进入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黄埔军官学校,并介绍他们与孙中山秘书李筱亭、吴玉章、李大钊助手刘弄潮等人取得联系。后来,除罗病死外,钟、李两人均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起义的战斗中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1927年,大革命受挫后,叶松石虽任国民党四川省党务指导委员兼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但却掩护群众运动,为革命积蓄力量。1928年冬,国民党邛崃县左派党委孙洪图率领万余农民抗粮,被军阀唆使驻军枪杀。叶松石闻讯后义愤填膺,对当道者立加谴责和抗议,并动员省指委黄斗寅、李星辉、杨全宇等四人带印出走,上京述职。四川当局诱以高官巨款,叶松石等愤怒拒绝。他们辗转至京,恳请政府维护党的威信,严惩地方军阀。但买办军阀把持的南京政府惧怕“唤起民众”,尤惧“工农兴起”。叶松石等出走请愿,不仅无人过问,且遭各种冷遇,进而促使他断然反对国民党当局,因而不便安居南京。于是,他避居上海,在浦东招商机器厂会见县人、早期共产党人(李大钊助手 吴玉章秘书)刘弄潮。刘为他分析时局,指出要走暴力革命的道路。可惜,作为革命知识分子的叶松石,对此并不完全理解。他虽然曾经在告子女书中说:“走过西北,所见是满目荒凉;走到京沪,所见是金迷纸醉。如此社会,如此人生,正不知要经过若干次革命?……我必须继续反对新旧军阀,反对国民党南京政府!我必须走此道路,死而后已!”这表明他既有嫉恶如仇、羞与群魔同流的优良品德,又有疏于防敌,悲悯为怀的软弱的素质。他企图在新繁以和平方式改组并掌握团练总局,终为仇者所忌。1930年2月11日,叶松石与其亲密战友、国民党新繁县党部执行委员刘克诚一道出城还乡,行至南郊遇仙桥时,被地方军阀、土豪劣绅收买并得到新繁驻军默许的,预先跟踪埋伏于乱坟草莽中的几名匪徒,撞开两人,举枪连击。刘克诚饮弹倒地,叶松石惊斥怒骂。凶手回击一枪,叶松石惨遭杀害,时年仅35岁。</p><p class="ql-block">抗战军兴,国共再度合作,新繁县县长康冻改新繁南门为“松石门”,并在遇仙桥叶松石殉难处,刻碑立传,寄托悼念。</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完全是弱党政治。省党支部还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10月,中共成都地方组织帮助四川国民党组织在成都建立起四川最早的具有国共合作性质的组织——国民党四川总支部。随后,国民党四川总支部着手进行组织清理,要求各地的国民党员根据情况,按照章程,尽快开展恢复和发展组织的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