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论坛话振兴,秦市经验获好评———参加全国第五届农村教育首都论坛

王莹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学校教育变革,促进乡村教育转型,彰显乡村教育多种功能和价值,发挥农村基础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深化协同育人、合作发展的办学机制,在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召开了主题为“促进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五届农村教育首都论坛。</p><p class="ql-block">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书记张琪、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杨朝晖教授、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主任、中国教育报智库版主编张以瑾、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等多位教育专家与会并发言,还有各部门地市的领导线上参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开幕式讲话 <p class="ql-block">  秦皇岛市教科所课程与评价室副主任娄卫润应邀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做典型经验介绍,代表我市综合实践课程教育团队在开幕式中做主题为《立足家乡资源优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报告。</p> <p class="ql-block"> 娄主任在讲话中,结合会议主题,从拓展课程实施思路和搭建课程教研体系两方面,对秦皇岛市乡村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建设进行展示性阐述。汇报中青龙县的校本劳动教育系列实践课程和海港区的研学社会实践课程,吸引了现场线上线下与会专家和教育同行的极大兴趣,为全国各地的农村学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可借鉴经验。</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康健教授在点评时,对秦皇岛市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和成效明显组织完备的教研体系建设给予高度认可,他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走在了前列。他说:“我们的教育就要像秦皇岛地区的综合实践课程那样,不要只认一条路,有很多条路都可以走向教育的育人目标!”</p> <p class="ql-block">  东港路小学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重点项目——“服务于乡村振兴的融合性未来农村学校变革研究”行动研究基地学校,宋军校长也应邀参加。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宋校长的发言引发来大家的关注,他对东港路小学的办学理念、学校课程体系、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将优秀成果推广到工作群内与大家分享。他提出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未来将过上城乡二元转换融合的新生活,构建面向现代化和根植传统文化的两翼发展的“振翅”课程体系,以便让乡村学生拥有更好的未来 ”的办学理念,得到了首师大课程专家和与会同行的一致认同。</p> <p class="ql-block">  上午论坛主会场的发言,教育理念更新,内容丰富多彩,让所有与会人员身心愉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京、内外两个论坛分会场,在愉悦的氛围中,各校领导畅谈对乡村学校的教育理念、交流教育经验、分析教育问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育论坛经《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人民日报》海外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积极推广乡村教育发展理念,为乡村学校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p>

教育

乡村

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

实践

课程体系

学校

论坛

理念

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