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望族-东方翘楚

原宜

<h3>锅坪,是清化皞房后裔开疆拓土的发祥之地,也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数代子孙在此沐浴着灯塔山神奇的光辉,享受着上天赐予的福源,而一个古老的传说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滋生了他们撤离锅坪的决心。十八代升、明、科三第祖志在家族的繁荣兴旺,巧绘蓝图,运筹帷幄于康熙移民令颁布之机,一声号令,家族近百子孙怀揣那光宗耀祖的梦想,远徙近迁,四处奠基立业。三百年后的今天,锅坪虽已无魏姓,但那几百座祖茔周边时不时还会有一座座的魏家新坟出现。三百年后的今天,五湖四海的锅坪后裔又来到他们心中的圣地立碑祭奠,那不灭的香火永远弥漫在锅坪的上空。<br>创修家乘,是一个家族人力、物力、财力的展现,我畬堂宗族在五百多年前,虽然人丁兴旺,但因各种因素,尚无谱牒面世。大迁徙后的乾隆十九年,清化房谱诞生,嘉庆二十三年,房谱续修。先祖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物质是短暂的,而精神是永恒的,让我们拜读宗谱,追寻先祖足迹,先祖精神便从字里行间那一位位先祖平凡的记载中得到了升华。我们为“西方是望族”·“东方有翘楚”而感到荣幸和骄傲。<br>三百年前徙川铜梁的文迪祖,位下六子中有五子随父徙川,其中最小的当数元茂公,元茂幼时聪明睿智,胆识过人,经商有道,发迹于县城,家族人才辈出,次子亨明,册名诗优贡生,任新繁县教谕,官居八品。配唐氏为敇授安人;孙世熙,郡廪生,壬午科举人,任四川什邡县知县,官居七品,配雷氏,诰封宜人;还有“世超”郡文庠生;“世珍”册名诗优贡生,故有“西方望族”之称。<br></h3> <h3>元嘉公,迪祖六子,徙川之时,正值襁褓,故随母暂留锅坪,一年后,母亲不幸离世,嘉公随叔移居衡阳关市地区,位下七子三女,家兴人旺,一家四代,乃族中翘楚,尤其是六子亨宪:正直严谨、执法布义、孝于亲友,耄耋矍铄,四代同堂,人中之瑞,族党称为敬毅先生。家族的兴旺离不开伉俪的贤淑,配陈氏孝敬弥笃,四德皆优,温厚慈和,人称众母。所生四子,乃人中龙凤。<br>长子世逵:字鸿羽,正直处世,慷慨为人,耕读勤课,推重乡邻,嘉庆二十五年,携侄兴宋,长途跋涉,一路向西,将清化《魏氏续谱》送达到了铜梁、广安先祖们手中。<br>次子世达:字珉山,赋性质直,通灵聪慧,幼学琼林,知书明理,孝友弥笃,倡修家乘,楚蜀往返,翻山越岭,千里奔赴,风餐露宿,访尊佚散,不幸于嘉庆二十二年三月初六日亡于蜀楚途中,族众惜之,时年三十有六,人们含泪把他送往锅坪,让他魂归祖莹胡椒皂。当时爱妻腹中尚有一婴,为纪念亡夫之灵,两月后出生的第五位孩子取名为“兴谱”,谱传族兴、世代兴旺。达公用生命谱写的清化《魏氏续谱》,在众多先祖的共同努力下,年底成功告竣。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世达公把自己的生命同清化《魏氏续谱》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他是一位勇士,其精神让所有人敬重,他不辞辛劳,孤独行走穿梭在数千里之遥的楚蜀道上,荒山野岭任我行、虎豹豺狼无所惧,当他正怀揣亲人们深情的寄托与希望之时,不幸在归家的途中倒下了,从此再也没能站立起来,三十六岁的年龄,就这样定格在了他生命的黄金时期。他桂折兰摧,一生胆气,一世追求,为谱而生,为谱而亡,其精神天地可鉴、日月同辉,在他的身上凝聚和传承了锅坪人的豪气、胆识和智慧,他是家族之魂,象征着锅坪人的“锅坪精神”。<br>三子世俊:立品端方,接人谦抑,常以善愿善行,训诸子侄,倡葺家乘,时嘱侄兴言,勤慎谱事,积祀公置,义学蔚起,人文勿负,余志族党,以方归日之。配刘氏,禀性慈祥,孝敬异常,从德皆优,百世流芳。<br>四子世贤:字希圣,号超群,孝敬慈惠,积善行仁,延师课读,优礼率真,谋贻燕翼,兆卜风振,孙子食报,永荐明礼,乡党称端肃先生。配肖氏,助夫戒旦,教子和丸,从德皆优,巾帼称贤。生子兴言,职名焕,字相朝,号秀峰,花翎六品,即补衔分县,少嗜诗书,长具韬略,儒雅风清。配崔氏,例赠安人,躬孝慈本,贤德勤俭,端直璧完,无缺行略。<br>以上内容乃宗谱所叙,他反映出了清化先祖们生活的一个侧面。撤离锅坪的后裔们而今人丁兴旺,谱载近居衡阳的锅坪后裔共有七百余丁,远徙蜀地的铜梁、广安分支播衍也有二千九百余丁。还有我们正呼唤着失散各地的数十支清化房后裔,翘首以盼地等待着他们早日回到家族的怀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