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的故事

农夫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大家好我是农夫。起农夫这个网名,是因为我从事的工作大部分和农耕劳动密切相关。听到农夫讲蛇很多人会联想到农夫与蛇的故事,还好,我这个版本的故事挺有趣的,不悲伤。</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大学的专业是动物科学,1999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感觉动物科学是和赵忠祥老师动物世界里面的科研工作者那样和野生动物打交道,感觉蛮刺激的,那时候不像现在资讯这么发达,所以对这个专业充满期待,但是去到学校才知道动物科学是以前的畜牧专业。虽然有落差,但还是学习了一些动物相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虽然课程会涉及一部分大学专业所学的养殖动物,但和大自然的动物接触更多了。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都能引起城市里面的孩子们欢呼雀跃,于是我也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在课程中去融入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自然教育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我工作的校园生态环境非常好,所以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做自然的观察和物种的调查。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是非常有趣,每发现一个新的物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我都会用相机去记录下来,并做撰写自然笔记。这个为我个人的积累和自然教育课程的开发累积了大量的素材,整理出广州在地自然观察非常实用资源包。其中有一个内容是孩子们又爱又怕的,那就是蛇类。</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广州地处生态热点地区,森林茂密,垂直落差从0到1000米,物种非常丰富,河涌水网密集。在广州目击蛇类的几率非常高。以此同时广州“饮食文化”(出于对历史事实的尊重,本人不作评价)中有吃蛇的传统。所以广州人对于蛇这个物种情感非常复杂。虽然现在吃蛇慢慢退出了主流的饮食圈,但大部分人看到蛇第一反应都是人生三大问:“能、怎、好”,也就是能吃吗?怎么吃?好吃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我以前也是比较怕蛇这个物种,也硬着头皮去了解这个物种。慢慢就适应了,通过长期的观察、拍摄和查找资料、撰写自然笔记,我对这个物种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最先接触的蛇是中国水蛇,这种珠江三角最常见的蛇类。每当夜晚来临在珠三角的湿地,鱼塘就会看到它们的出现。并且在广州市区水深的的鱼塘,它们在冬季可以不冬眠,常年活动。当遇到冬季水位下降,它们也可以选着转入肥厚的淤泥中冬眠。中国水蛇在珠三角是非常常见的蛇类,特别是鱼塘河涌。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如水体污染,河涌硬地化等等大大压缩了它们的生境,要看到它们要去到郊野。</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水蛇 拍摄于广州浔峰岗</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我们在夜观时经常能碰到它们,有时会捞它们上来和学生讲解蛇类。水蛇是一个非常好的自然讲解对象。在蛇中它也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种类。它既有普通蛇的样子(就是短了一点),又几乎一辈子都呆在水里。所以它鳞片有非常强的防水能力,尾巴也和陆生的蛇有些不同,呈扁平状,适应水中的运动。而且它的眼睛、鼻孔非常的小,不仔细分辨很难看清楚。更神奇的是都长在头顶部,几乎同一个平面,因此它们可以把身体全部藏在水里,只露出鼻孔和眼睛在水面,方便换气和观察水面的情况,这和鳄鱼很相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趋同进化。也可以观察蛇的身体,它们像翻过的U型管道。背部有骨骼,腹部底部是软软的没有骨骼。</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水蛇的鳞片</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接触水蛇后我开始接触更多的蛇类。开始了非常有趣的长达十年的拍摄,探究蛇类的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蛇是很有趣的物种,长条形,没有四肢,一张嘴,一条尾巴。却能上山下海,上树,钻洞,做到了极其精简,蛇的演化策略是躯干能干的事就没有四肢的事了。没有这“一根草绳”做不了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台湾小头蛇 拍摄于广州浔峰岗</p> <p class="ql-block">翠青蛇 拍摄于广州帽峰山</p> <p class="ql-block">舟山眼镜蛇 拍摄于广州浔峰岗</p> <p class="ql-block">越南烙铁头 拍摄于惠州南昆山</p> <p class="ql-block">金环蛇拍 摄于广州龙洞</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蛇的色彩非常丰富,有低调的能吸收所有光的深黑色,有反射所有光的反光鳞片,有翠绿,有落叶黄。所有的这些打破了我原有蛇的颜色单一的固有的思维。</span></p> <p class="ql-block">白头蝰 拍摄于鼎湖山</p> <p class="ql-block">海南闪鳞蛇 拍摄于 车八岭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绿瘦蛇 拍摄于鼎湖山</p> <p class="ql-block">白唇竹叶青 拍摄于广州龙洞水库</p> <p class="ql-block">每一种蛇的皮肤都不同。</p> <p class="ql-block">紫灰锦蛇</p> <p class="ql-block">金环蛇</p> <p class="ql-block">海南闪鳞蛇</p> <p class="ql-block">绿瘦蛇</p> <p class="ql-block">周山眼镜蛇</p> <p class="ql-block">  蛇的生态位也非常多样,陆生水生,丛林,沙漠。它也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能大能小,有一些蛇的种类成年蛇也只有我们用的签字笔的笔芯大小,有一些可以长到4到5米长,体型巨大。</p> <p class="ql-block">钩盲蛇 拍摄于广州浔峰岗</p> <p class="ql-block">蟒蛇 拍摄于惠州海龟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我选择蛇类作为自然教育的一个方向,是因为蛇是自然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而且人们对蛇有非常矛盾的心理。多去了解,才能坦然面对,放下伤害,才能接纳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