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北大山

宝玉

<h1>老天爷真灵验。</h1><h1>今日寒露,一股冷空气便应声杀到。冷嗖嗖的北风刮起,气温骤降,似乎一夜间进入了晚秋时节。</h1><h1><br></h1><h1>我与老同学去马牧池乡办了点琐事后,时间尚早,平日久居城里的钢筋水泥间,打算就近欣赏个乡村秋景。</h1><h1>由313省道拐弯到红色旅游公路专线,眼前不远的常山庄即是他老家。这个昔日闭塞贫瘠的小山庄,如今,成为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所在地,闻名遐迩,热闹非凡。但是,已经去过多次,便打消了停留的念头。他说后面不远处的北大山风景区,现在通了常裕公路,风光旖旎,天然静美,很值得去走一走,共同去体验一番吧。</h1><h1>心动不如行动!说走就走,我们沿影视基地一路奔西北方向,山路十八道弯,向着常裕公路而去。</h1><p class="ql-block"><br></p><h1>因为父母曾在这个公社里工作了二十年,马牧池也是我的第二故乡。依稀记得这条路,以前坎坷不平,尘土飞扬,如今却平展如镜,行如流水。看道路两旁的庄稼地里,已略显荒芜。玉米收获入仓,秸秆枯萎地站立在黄土地上,已无半点生机;棉花也已落败,显得无精打釆。沿途萧瑟之气渐露,颇有一派晚秋的景象了。</h1><p class="ql-block"><br></p><h1>不足半个小时,我们站在了迷迭香谷观景台前,周围大片的迷迭香尚在茂盛地生长,清香四溢。驻足四望,群山连绵,松柏苍翠,大山深处的农家院落,红瓦白墙,点缀天地间,果然是一派沂蒙山区自然好风光!</h1> <h1>同学的老家常山庄,就在南面不远处,隐约可见。北面的矶子山不高不大,形状特殊,因为如农家用的粪矶子而得名。举目看东面的团圆墁,是当地的名山,以前有十几户人家常年居住在上面,现已搬迁到西寺宝村去了。山体的悬崖峭壁之上,归国有北大山林场管辖,下面则是村里农民的地盘,梯田层层,果树环绕。</h1><p class="ql-block"><br></p><h1>老同学当起了我的导游。目光所及,这观景台四周各自然村的名字,如数家珍,包括一些单门独户人家的姓氏名谁,他都能顺口说出来。</h1><h1><br></h1><h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h1><h1>据他回忆,四十多年前,恰同学少年,我们在沂南十一中同窗时,老师组织我们勤工俭学,曾经集体步行到北面那座山上挖过药材,卖给供销社。这段往事,在我脑海里已经模糊了。他用手指着西北方向的那大片民居,说那里就是董家庄所在地。我倒记得七十年代,曾经从马牧池公社驻地步行了十几里,去看望过在那管理区工作的父亲。也曾与几个少年伙伴一起,天不亮就上路,到东北方向的席角顶上拾过松菇。</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月无痕又留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河依旧在,如今家父早就走远,我也年过花甲,归来不再是那个少年。</span></p> <h1>抚今思昔,感慨不已。</h1><h1>我们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香炉石村子以北。放眼西天,远处岸堤镇一带的群山,仍然属北大山系列。公路下面梯田旁的小水库,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大山中格外耀眼。笑问老同学这水库的名字?他说那只是个水坝而已,哪有什么名号。</h1><p class="ql-block"><br></p><h1>流年易逝,韶华不再。</h1><h1>大半生中,在眼前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们俩曾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足迹。心念过往,牵绊故土。童年、少年时的一幕幕,遥远又清晰。触景生情,还真有点恋恋难舍的感觉。</h1><p class="ql-block"><br></p><h1>本想继续沿路北上,无奈肚子开始咕咕叫,于是我们开始南下返程。沿途除去路边盛开的鲜花,不时映入眼帘的,还有挂满枝头的苹果、柿子、山楂、甜梨。</h1><h1>车过拔麻村,经不住金秋丰收景象的诱惑,我们不由地又停住脚步,走进路东侧的一处苹果园内。</h1> <h1>承包人李老汉朴实又健谈。</h1><h1>据他介绍,这园子里有600多棵树,每棵能收获200多斤果子,一共可以收入二万多块钱吧。刚刚摘除套袋,苹果露岀了真容来,个大汁多味美。他笑眯眯地说:尽管放开肚皮吃,管饱,免费!也绝对干净环保。你闻闻,这里连空气都是新鲜的。</h1><p class="ql-block"><br></p><h1>时已过午,腹中空空,我们咔嚓咔嚓大口咬了起来,果然是和城里卖的不一个味道,一下子就甜到心里去。不大功夫,两个果子落肚,才开始采摘起来。攀谈中,说起30多年前的1986年,我曾来这拔麻村买过苹果,那时的山村与今天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得知我们是马牧池的老乡后,热情之余,其价钱也立马由两块降为一块八,并嘱咐我们,现在还不是最好吃的时候,等霜降以后你们再来,捎几个大纸箱子,多买点放家里,至于价钱,好商议!</h1><h1>我们内心不由感叹,咱山里人的商人气息还是不太浓厚,依然如此实在,纯朴。</h1> <h1>行而乐,遇而欣。</h1><h1>重新上路,边走边啦,老同学自豪地说起:俺老家常山庄的红柿子,西寺宝的车头梨,拔麻的大苹果和栗子,在咱全县都很有名气。果然,顺着常峪公路,两旁都是大片的梨园、柿子园、山楂园。时间原因,我们只是匆匆拍照留念,已无睱再采摘、购买。</h1><h1><br></h1><h1>一会儿功夫,车子赶到了张家峪子水库。如今在依山傍水处,竟建起了富丽堂皇的宾馆、饭庄。除了普通游客,电影电视剧摄制组和各类培训班、会议,以及写生的画家、学生,都会选择这个山清水秀的美景地食宿。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一时间名声大噪。当地老百姓出门被问哪方人氏时,会调侃道:俺是中国常山庄的,知道不?俺骄傲!</h1> <h1>匆匆一路南行。</h1><h1>大路两旁,巧遇“新四军”和日本鬼子正在共进午餐。原来,有个剧组正在拍摄抗战时期题材电影外景中。这伙人此时已敌我不分,一起狼吞虎咽吃着盒饭。此情此景,也更加勾起了我们肚子里的馋虫。下车照了几张对面将军石的远景后,饿得急急赶往三山沟处预定的山洞餐厅。</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凉心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几碟小菜,劲酒一杯后,回味这一次的短途旅游,可谓是不虚此行,山美景美人更美,让我们体验了一段惬意舒心的晚秋时光。我俩约定,待霜降之后,一定兑现与那老农的话,再来北大山上走一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