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郝呤如</p> <p class="ql-block"> 王宗岳后,开拓太极拳理法领域者是清人武禹襄和李亦畲舅甥两代宗师。太极拳,是自武禹襄于1852年获得王宗岳拳论后,始有其拳名的。而世上所有流传的王论,皆是武氏所获本的传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武、李两家继往开来,对太极拳理法格物致知,完整而准确地掌握了王论的精义,并不断地加以总结,所著拳论皆是王论具体而详尽的衍伸,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武、李三代哲人拳论皆以精炼的笔墨言简意赅的阐述,博大精深,无一浮词;作为一脉相承的理法体系,是太极拳史上的里程碑和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故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太极拳界奉为经典 。至今,已广为流传,馨香海内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文化科学的时代背景不同,习练太极拳怎样来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古典拳论的精神实质,是至关重要的实际问题.。又因为古典拳论是作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结论性的术语较多,而含颇多的特定涵义,且寓意深邃,往昔皆是口传身教,即所谓“入门引路须口授”,故其古奥性为一般读者不易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一个“气”字为例,同一个“气”字却阐发了两种截然相反性质运动的要求:一种,是必须求达于身的,如“气沉丹田、气敛、行气”等“气”字的提法,皆是指人体随意机能遵照太极拳理法的要求运动,所生发的一种自身的特殊感觉,而非指人呼吸的空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一种,则是必须坚决舍弃的,如“尚气,不在气,在气则滞”等“气”字的说法,即是指人的先天简单用能的“气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联系李亦畲《五字诀》中的“呼吸”二字,人们更容易误解为是指人的自然呼吸,况且此二字又是出现在《气敛》一序中。其实,太极拳运动毋庸去注意人的自然呼吸,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亦畲的“呼吸”二字是太极拳术之抽象性的概括和总结,是对“借力打人”技艺所作的一种特定比喻。</p> <p class="ql-block">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少读者往往会望文生义地曲解。即使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者,若不从太极拳的本质特性中去体认,亦难避开误解的泥潭。</p> <p class="ql-block">责编与校稿:九指 辰美</p><p class="ql-block">咨询/合作: 13806002010 1890601400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