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小岭三皇庙开光盛典,身为小岭人的常锦育约我叫几个文友到小岭观光。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了这一个风光还算秀美,人才辈出的小山村。 这一天非常不巧,据说因为久雨不晴,阳济公路山体滑坡严重,路被封了,我们只能绕道泥河,在太行一号风景线转了一个大圈子,背了几十里路,上午近11点才冒雨赶到小岭。 一个先来的文友在村口等着我们,说朋友常锦育已经在三皇庙等着。我们便来到了三皇庙。庙外虽然清冷,但庙里已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据说方圆几个村都有人来。<div>进庙的大门设在戏台正下方,大门里还塑着一尊手里提着一把长刀的门神,像前摆一张供桌,桌上摆放着供品以及香炉,桌前的地上摆放着三个供上香人叩拜的跪榻。几乎所有来人都要给门神烧三支香,在跪榻上恭敬地磕三个头,企求门神保佑居家平安。</div> 庙院里这时候挤满了人,院子中间,有大约20多位道士道姑相向站立,正在诵经。我远远的在西厢房外站着,可以看到正殿门内左侧的一尊头上长角的塑像,本来想去看看,因为庙院实在太小,人拥挤得厉害,终究放弃了进入正殿的想法。后便跟着朋友进入了墙上挂满了字画的西厢房。<div>这一天因为是三皇庙重修后的开光日,这里还是接受老百姓的捐款处,不断的有人进来,多者五百,少者二百,将钱交给收款人,报上姓名,看着自己的名字记入帐册,方才放心离去。我知道山村百姓多不富裕,可以节衣缩食,但对于敬神之事,却不含糊,非常舍得。<div>在西厢房里,朋友常锦育来见了我一面,一见面就敬了我一支烟,让我惊讶,说在庙里能抽烟?他说这是道庙,想抽就抽。因此,我们抽了一支烟,他就因为开光之事,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他亲自操劳,便忙去了。而我们也觉得在庙里无所事事,便从庙里出来,想到村里走一走。</div></div> 从庙里出来,往村里走的时候,在路边我看到了这块民国八年的村界碑。相音,应该就是如今的相底,和小岭民国时期分为两村,新中国建立后,相音改为相底,但两村的行政建制相同。但从2020年起,小岭并入相底,现在的小岭虽然大家依然称其为村,却是属于相底行政村属下的自然村。 虽然是雨天,村里的空气却格外清新。村道两边的民房大多数已经坍塌,倒塌后的房基地内,成为了村民门的小块地。 但还有许多房子没有完全坍塌,却已经被彻底废弃,正在走向消亡的路上。 这一条不太宽敞的便道,是清前从河南通往阳城的官道,小岭在那个时候,每天从这里经过的商客络绎不绝。 所以在小岭的这条古道上,曾经商铺一间挨着一间,现如今,曾经的辉煌不在,唯有这三间据说是煎饼铺的房子,还坚强地站立着,没有倒下,但也有几分落泊,没有了往日的光彩。 小岭村原是三百多口人的村子,以赵姓常姓为主。据小岭《常氏家谱》记载,赵姓人家已在小岭居住385年,常姓人家在小岭居住也有360余年。几乎所有以石头为主修建的房屋,多清前建筑,以砖为主的房屋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修建。 这条古道的头上,有个石拱门,名为“环叠嶂”,曾经南来北往的生意人,走进“环叠嶂”,便是来到了小岭,蹋出“环叠嶂”,便是走出了小岭。<div>门的下方为古建,上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而古建历经沧桑,依然坚固,上边的房子却已生命垂危。</div> 村里的房子,每家与每家都有各自的朝向,因为朝向不同,房屋之间便下了不规则的空地。就这两处房子看,青砖的人家修建房子的时期一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也用的是机砖,但八十年代的烧成和九十年代后大不相同,所以,八十年代时期的建筑多为青砖,九十年代之后,便是红砖。而房之间的不规则空间也比较大,两家人便将空地合理划开,将空地变为了各自的菜园。 小岭村这样的旧房子还有很多,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土坯(阳城土话叫糊挤墙)房,但这些房屋基本都已经闲置,无人居住。 但坍塌的房屋已经不少,哪怕是这个完整的四合院,曾经的显赫已经不在,即使还有一半还在挣扎,也仿佛末日不远。 可喜的是,小岭的老百姓还没有丢掉土地,但从房子的破败情况看,他们虽然还在耕种土地,却也已经对这个所谓的家不再寄托希望。也许他们已经在城里有了新房,只是根还在这里,这里还有他们赖以生存的农田。但农田已经在农民的心里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未来,村里已经没有学校,孩子上学必须进城,将来即使不能上大学,但也不会再回到村里来,结婚成家都要在城里。<div>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挣钱的农民,基本背井离乡,把农村当作了权且之居。这也许就是村里的房子破旧得不能再破旧,却也只能得过且过,顺其自然。</div> 走进小岭,在这些破烂的房屋间行走,虽然没有看到几个房屋的主人,但有门口这许多玉米囤,你就会感觉到,乡村振兴是多么迫切的一件事。但乡村振兴不是一句话,乡村振兴还需要农民回来。农民的未来,农村的未来,依然任重道远。<div>不过,我们也受到了一只狗的欢迎,它听见我们从门口经过,从门上探出了半个狗头,㕵㕵㕵地给我们打招呼,一直看着我们走远,才将狗头又缩回了街门。</div> 倒是一些在外工作的人员,他们并没有放弃村里的房子,而是把村里的旧房子重新盖过,有了几分城市别墅的洋气,并修建了阔气的门楼。他们觉得他们是在定这块土地上发迹,愿意永远留住这块土地上的风脉。毕竟,从小岭考出去的大学生就有几十人,其中还有副厅级干部一个,副处级干部两个,而且还都在省里的重要部门工作。 今年是雨水太多,据说许多地方老百姓的玉米都因为阴雨连绵,烂在地里。但小岭的老百姓基本都把玉米收回来了,为了抢收,他们只能把玉米杆留在了地里。<div>在前方的地里,我们还看到一座盖着碑楼的坟墓,据说是宋朝时期一个官员的墓地。但因为是雨天,我们只能远远地看上几眼,向这位宋朝的先致敬。</div> 听说小岭村下还有一个阁,到底是什么阁,不知道。本来想去看一下,但山高沟深,阁在沟里,村里一个妇女说,沟里还涨着河,最终没有去成。<div>只是在去的路上,发现小岭的这一片区域新房较多,想来是小岭比较富裕的人家的新居。毕竟这里出了那么多的仁人志士,是一块风水宝地,许多走出去发迹了的小岭才俊,仍然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要将这块风水宝地永远地传承下去。</div> 现在的小岭人已经吃上了自来水,但先人留下的井仍然还保留着,因为这一口井,就是小岭的远古记忆。 路过这处荒废的房子,从格局上看,不是家庭建筑,我猜测应该是小岭曾经的学校。但学校合并后,村里学校便没用了,但因为是集体财产,也只能这样放着,闲置着,存在却被无视。 小岭的对面就是东冶镇政府所在地东冶村。从村里与东冶遥遥相望,景色秀美。 小岭与古河相邻,中间只隔着一座四龙山。<div>这座山上,以前有一座玉皇庙,据说庙宇很有气势,比三皇庙大了许多。日本鬼子曾在玉皇庙占居了二年,糟蹋了周边村众多良家妇女女,日本鬼子走后,周边群众对这座日本鬼子住过的神庙无比愤怒,再也容不得玉皇庙存在于世,万人围庙,砸碎了庙里所有神像,问其既然为神,为什么还能容忍日本鬼子在庙堂为非作歹,祸害百姓,因为愤怒,老百姓最终将庙纵火烧毁玉皇庙,将墙推倒。</div><div>从此,四龙山再无玉皇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