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绍兴东湖景区在绍兴城东12里,是古时候绍兴的一个采石场遗址,清末民国经东湖居士陶濬宣先生的大力改造,把石宕建成一个有山有水,风光宜人的休闲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景区大门口一侧是一组人工景观,表现的是东湖高山流水,修竹茂林、小石桥、乌篷船的缩影。高耸的石峰上刻着两个斗大的魏碑体”东湖”二字,落款是会稽陶濬宣。</p> <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奇怪我对绍兴东湖的了解,竟然是从苏州寒山寺门口的照壁开始的。照壁上“寒山寺”三个魏碑大字署名东湖陶濬宣。 我是书法爱好者,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每到一地我都特留意古今名人书法家的书写的石刻、牌匾、对联之类作品,因此也就从“寒山寺”悉知别号东湖居士陶濬宣先生是绍兴陶堰人,清末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据说是陶渊明第45代孙,进而我对绍兴东湖也有所了解。</p> <p class="ql-block"> 入园迎面的是一个大池塘,环池建有亭台水榭,池内没有种植荷花,空荡荡的,一汪清水。一群白条鱼在水里相互追逐嬉戏,时不时翻出水面,翻了一个筋斗又落进水里,水面上留下一圈圈的涟漪,往四周扩散。</p> <p class="ql-block"> 一座高高单孔石桥---揽月桥横跨在人工运河之上,此运河往西直通杭州。由于是通航河道,因此石拱桥很高,一梯梯台阶也很巉峻,老人小孩上下都很吃力。</p> <p class="ql-block"> 越过石拱桥往东复行数百步才算到了真正的东湖,穿过绿植,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孔小平桥,一丈多高三丈长,桥面两尺来宽,东头直接架在堤岸上,西侧有十级台阶上下,桥南山崖下的堤岸边停泊着长长一排绍兴特有的乌篷船,在等待游客登船。</p> <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二年(1896),陶浚宣以其独到的眼光看中箬篑山这块只剩下半壁残山剩水的风水宝地,他拿出包括自己多年的薪俸和书法润笔所得以及募筹得来的钱款,总计8000元银元,用三年时间将这一常人不屑一顾的废石宕建成美轮美奂的东湖园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沿古运河筑起二百余丈堤岸,并在堤岸靠运河侧筑以围墙,将湖面和运河隔开,保留前人遗存的奇特的陶公洞、仙桃洞等景观,并在环湖四周的平地上建起了楼台亭榭,在湖面上或悬崖下的岩石岸上筑起霞川桥、秦桥、万柳桥等造型各异的小石桥,还在箬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登山石阶。</p> <p class="ql-block"> 东湖湖面整体呈东西长,南北窄,长200米出头,最宽处约80米,总面积大概16000平方米左右。由于是采石场的采石坑,水深数十米,山上的流水经过沙石层层叠叠的过滤后流入积水潭,潭水终年碧绿清澈。</p> <p class="ql-block"> 两座式样各异的小石桥南北向横亘在湖面上,将湖面分割出东中西三处水面,东中水面之间的三孔小平桥叫霞川桥,石板桥面微微拱起,两座桥墩是四根竖立在基础上的方形大石柱,桥墩刻有楹联一副“剪取鉴湖一曲水,缩成瀛海三山图”。东西堍是伸进湖面的堤岸一部分,两堍修有七八级阶梯上下桥。</p><p class="ql-block"> 中西之间的水面中间是组合小拱桥---秦桥,中间是单孔拱桥,圆圆的桥洞在丰水期如同一轮圆月浮在水面上,拱桥两端各有三个高低一致和堤岸齐平的矮桥墩,桥墩上铺设平整的石板桥面形成小平桥。</p> <p class="ql-block">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上桥、下桥,走过石拱桥,桥南往东的古纤道是一段建在残留的石宕山体上的堤岸,低洼处用长长的石板铺成小桥,为了便于游船进入悬崖下的水面,山体最低洼的地方也建有平拱相结合的小石桥。</p> <p class="ql-block"> 此处堤岸和箬山相距不足十几米远,可以近距离观看山体悬崖峭壁。千百年来的采石,将山体搬去半壁,留下好多深石坑,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石坑高二三十丈,或呈直筒型或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型,崖壁平整光滑,根本看不出锤凿的痕迹,简直就是刀切豆腐般的,虽是人工开凿却宛如天成。86版电视剧《西游记》女儿国那集有一段唐僧师徒乘船进女儿国的桥段就是在此处取的景。</p> <p class="ql-block"> 两个宕口之间的崖壁上还有一个采石过程中自然裂开形成的石门洞,名曰:仙桃洞,两侧刻有一幅对联: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何为仙桃洞?原来是坐着乌篷船进入石宕,穿越石洞,可以看见石门洞的山水倒影,像一只王母娘娘蟠桃园里的仙桃,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对面箬篑山脚下建有码头和一座凉亭,离船上岸,可以沿着登山石梯拾级而上,登上箬篑山顶远眺。乌篷船绕过石码头,从凉亭后的反L型狭窄水道可以划进陶公洞,陶公洞为倒喇叭型竖井式洞穴,洞穴内幽暗曲折,湖面到洞顶垂直高度有47米左右,水深18米。水道入口狭窄,仅容一只乌篷船穿行。船越往前,崖壁越往上收缩,头顶上方的天空也越来越窄,到最后感觉只剩下洗澡盆大的一块蓝天,据说只有夏季正午时分,阳光的光束才可以从洞顶“一线天”直射到洞里的水面上,然后折射到崖壁,洞穴才显得明亮。陶公为谁?是晋朝五柳先生陶渊明?还是南朝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道士陶弘景?</p> <p class="ql-block"> 陶公洞是一个封闭式石宕,乌篷船在陶公洞里调了个头原路折返,摇到湖北岸码头就结束了。岸上是一组建筑群,岸边的湖里还有一座太湖假山,其中有一块石头上刻着陶濬宣于清光绪壬寅年题写的“此峰自蓬岛飞来”七个魏碑大字。岸上最东头是一座建在水里的官船型建筑,船头是一个小戏台。</p> <p class="ql-block"> 绍兴东湖形成园子的时间才一百年上下,历史上也不曾文人墨客到访,不如镜湖那样贺知章、李白、杜甫留有不朽的诗篇,也没有一百多里外的杭州西湖那样烟波浩渺,但山水相映,环境清幽,加上来往穿梭于湖面上桥洞的乌篷船,相比杭州西湖却有另一番景色和趣味,正如堤岸门洞上的对联所点明的那样: 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p><p class="ql-block"> 绍兴,一个有诗有酒有故事的地方,坐着闰土的乌篷船,自由穿行在陶濬宣的东湖上,喝着咸亨酒店上等花雕酒,嚼着孔乙己喜欢的茴香豆,听着长妈妈用绍兴话讲着阿Q的故事,是何等的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