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太行山自驾随游记-1

杨彬_

2021·9·30-10.2 <b><font color="#ed2308">D1:北京-石板岩镇 600公里</font></b> 千里远赴红旗渠,<div>躲避拥堵早出行。<div><div>远眺太行鲁班豁,</div></div><div>晚宿院望遇奇人。</div><div><br></div></div> 为了避开节日出城大堵车,我们一行4人于9月30日中午前离京,从大兴机场接到从杭州来的菁,沿着京港澳高速一路南下,目标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全程约600公里。 北京地处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我们曾多次路过或专程去旅游,毕竟太行山脉过于广大,实际上去过的地方所占不及1%。本来十一长假想去黑龙江赏秋色,不料哈尔滨突然爆发疫情,只好修改旅程,转头南下。 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700余公里,历史上称八百里太行山显然不准确。 太行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第二阶梯的东沿,是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的壮丽转折。习惯上,人们把太行山分为三段,即北太行、南太行和西太行。大体上说,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北太行,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南太行,而西太行,则位于山西省境内。 太行山很有名,它不如昆仑山雄伟,也不似黄山般的玄妙,它的魅力并不在于海拔的高度,而是在于水平方向的横向展开。它“百里赤壁,万丈红绫”,好似万里长城一样的山崖极具震撼力。这种水平方向延绵不绝展开的红色崖墙,在地质学上称之为“嶂石岩地貌” <font color="#167efb"><i>嶂石岩地貌</i></font> 北太行与南太行地貌类似,但是由于土质含铁量不同,北太行岩壁大都呈白灰色,其最高峰就是涞源的白石山。南太行山体含铁量多,呈红色岩壁,加之河南境内降雨量较河北充沛,层层台地植被丰厚,飞瀑溪流众多,色彩更为绚丽。《中国国家地理》说:“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其出名的景点是河南省焦作市的云台山风景区。 <font color="#167efb"><i>云台山(借图)</i></font> 节假日想必这个5A级景区一定是人满为患,我们不想去凑热闹。在朋友建议下,选择了林州。这里有著名的人造天河红旗渠,还有太行大峡谷,网红景点郭亮村也不太远。 和其他山脉不同,太行山不是大江大河的分水岭。太行山延绵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山西的许多条河流横向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等,于是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在自古以来,古人就沿着这些峡谷,往来于山西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固定的通道,这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陉(xíng)”。<div><br></div><div><br></div> “太行八陉”。它们分别是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是古代穿越太行山的八条咽喉通道,是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生活在太行山区的人们,由于千沟万壑,阻断了相互之间的交通,往来十分不便。太行人的顽强执拗、不畏天险、不甘被隔离的伟大性格,自“愚公移山”开始,一代又一代传承。他们硬是在绝壁上凿通一条条通往外部的通道。从远处看起来就像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天路,人称“挂壁公路”。著名的郭亮村已经成了网红景点。前些年还可以开车前往,据说现在已经不许自驾车进入挂壁公路,要乘坐景区专门的旅游车。<div><br></div><div>其实在千里太行,挂壁公路绝非一处,作为老司机不亲自驾车走一趟,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的。</div> <font color="#167efb"><i>高速路出口</i></font> 沿着G4行至安阳右转到林州大峡谷出口,路费214元。如果明天出发就可以省下这笔开支。车头前方已经能看到日落时分的巍巍太行山的身影。 <font color="#167efb"><i>日落时分见太行</i></font> 美丽的晚霞给太行山画出了清晰的轮廓,横向延展的山脊上,有一处明显的缺口,这就是太行名胜“鲁班豁”。 <font color="#167efb"><i>鲁班豁</i></font> 看着这个硕大的缺口,不禁想起了那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当年鲁班途经此地前往山西,见太行山阻隔了交通,两边的百姓均需绕路百十里才能往来,顿生怜悯之心,便手抡神斧破山成豁;山两边的百姓免去了跋涉之苦,大家为了纪念鲁班之功,此地起名为鲁班壑,也叫鲁班豁。 <font color="#167efb"><i>林州太行大峡谷</i></font> 走山路穿过一个隧道,就来到大峡谷所在地石板岩镇。看样子随着旅游业开发,镇子很繁华,路边灯火通明,餐饮住宿业火爆。 <font color="#167efb"><i>日落后的山峰</i></font> <font color="#167efb"><i>到了石板岩</i></font> <font color="#167efb"><i>到达院望农家旅舍</i></font> 我们穿过小镇,趟过一段水流漫过的路基,到达事先订好的旅舍--院望。19:00,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font color="#167efb"><i>院望餐厅一角</i></font> 摄影家、旅游达人王老师向我们介绍红旗渠。一组组数据令所有人难以置信。我们居然在来的路上已经跨过了红旗而渠而毫无知觉?更为神奇的是,介绍我们来这里住宿的徐同学竟然是王老师的熟人!<div>当他问及我们怎么知道这个院望?我们说朋友介绍的,他问是谁?我们说是濮阳的朋友,他立刻问:是不是徐某某?众大惊!......在千里之外的太行山谷,能惊掉你的下巴!看来徐同学在江湖上的地位绝对在九段以上,可谓高人不露面,名声传千里!不由多出了几分敬意,以后见了面需仰视才行。</div> <b style=""><font color="#ed2308">D2:太行山中游 约200公里</font></b><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线路:园望-旧道老祖庙-鲁班豁-穽底村水库-神龙湾壁挂公路-金灯寺-(走花壶公路沿红旗渠)石板岩镇-园望</div><div><br></div><div>豁口恰逢云瀑布,</div><div>蜿蜒行走群山中。</div><div>穽底挂壁路险峻,</div><div>金灯佛祖摩顶红。</div><div><br></div><div><br></div></div> <font color="#167efb"><i>太行山线路示意图</i></font> 院望主人这样描绘她的旅舍:<div><br><div>雄伟太行山,<br>山中藏院望。<br>丹青妙手笔,<br>笔下生峰峦。<br>相邀几家客,<br>客喜主家欢。<br>或闻纷沓至,<br>至此心不还。<br>几酌小杯酒,<br>酒后把歌癫。<br>人生无不是,<br>是以已成仙。<br>放眼山谷阔,<br>阔际心无边。<br>心耕院望里,<br>友亲永平安。<div><br><div><br></div></div></div></div> 清晨才发现,昨晚已身处太行山中,这里可领略百里赤壁,万丈红绫美景,院望院望、院里望山,日照太行!<div><br></div><div>东升的太阳一点一点地将光芒挥洒在山巅,一寸一寸往下流淌,山体岩壁由暗到明,不断地挣脱黑夜的枷锁,直到完全获得解放......我被深深滴感动了!眼里不觉涌出泪水!这一幕永生难忘。</div> <font color="#167efb"><i>日照金山</i></font> 就在用延时拍摄日照赤壁时,一位早起观景的住客、大约50-60岁,过来打招呼问我们从哪里来?他来自郑州,也问到你们从北京来,怎么找到这里住宿?我说是濮阳的朋友介绍来的。<div>他立刻追问是不是徐某某? </div><div>嗯??? </div><div>张开的口无法合拢了!</div><div>徐同学必须晋升12段!</div><div>后来大家私下里议论,是不是有股东嫌疑?</div><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i>山楂熟了</i></font> <font color="#167efb"><i>院望小景</i></font> <font color="#167efb"><i>院望停车场</i></font> <font color="#167efb"><i>院望小景</i></font> <font color="#167efb"><i>借景</i></font> <font color="#167efb"><i>秀色可餐</i></font> <font color="#167efb"><i>健康早餐</i></font> <font color="#167efb"><i>小心点</i></font> 用完早餐,按照王老师的建议,直接走小路上山,路很窄只能通过一部车,每隔几十米有一稍宽处用来错车。路边的山楂树成熟了,路边树下落果无数。山路险陡,危崖罩天,几处落石滚到路上,艰难地通过。山间瀑布飞流直下隆隆作响,奇峰怪石高耸如云。回首望去,蜿蜒曲折的道路,伴着一个又一个Ω型大拐弯,着实惊险。行车在这样的道路上,真是一种驾驶享受 ...... <font color="#167efb"><i>喜欢这样的路</i></font> <font color="#167efb"><i>崩塌的石块</i></font> <font color="#167efb"><i>危乎高哉</i></font> <font color="#167efb"><i>山间飞瀑</i></font> <font color="#167efb"><i>层级分明的节理-太行山典型地貌</i></font> <font color="#167efb"><i>崇山峻岭中的道路</i></font> <font color="#167efb"><i>Ω</i><i>弯</i></font> <font color="#167efb"><i>恐高治疗</i></font> <font color="#167efb"><i>情不自禁高歌一曲</i></font> 到了山顶,左拐指示鲁班豁方向,右拐去穽底村。王老师建议的行程:今天在这里右拐去穽底村,走挂壁公路。明天再去鲁班豁,然后下山。我觉得时间来得及,先去那路较近的鲁班豁看看,再回头去穽底村不迟。<div>果断左拐,后来证明“左比右好”!山脊上行走的又是别样景致。突然,左方出现一个大峡谷,峡谷顶端一处豁口,是鲁班豁?下车观察,来自山西高原的白云正在喷薄涌出,沿山坡急剧地滑下!眼前神奇的大自然景象立刻使见者惊呆了!</div> <font color="#167efb"><i>无语了</i></font> 原来云海也有潮涨潮落,就在我们不忍离去之际,山西的云海大潮显然不满意一个豁口的狭窄通道,积聚的能量不断推高云海,终于漫过了太行山顶的堤坝,漫山遍野呼啸而下,气势如虹,仿佛美洲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穿越来到了这里。好一幅壮丽的云海瀑布!我们真是三生有幸,能在此时此地亲眼目睹。濮阳的徐同学来过多次,他也没能遇到这样的景色。<div><br></div><div>吕中在朋友圈赋诗:</div><div><br></div><div>一切都是刚刚好,</div><div>刚好前几天下雨,</div><div>刚好今早天放晴,</div><div>刚好有个老司机,</div><div>刚好我们来了。</div><div>@太行山 云海瀑布</div><div><br></div><div>远方没能同行的鹃和君无奈遗憾地唱和一句:</div><div>刚好我不在...</div><div>刚好我不在...</div><div>还有一个落泪的表情包。</div> 不一会儿,我们自身也被这仙云大潮淹没,裹挟其中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font color="#167efb"><i>即将淹没</i></font> <font color="#167efb"><i>你到哪里去</i></font> <font color="#167efb"><i>你从哪里来</i></font> 沿着只有几米视线依稀可辨的道路继续前行,车子无法开到鲁班豁口,因为道路被一张铁门阻断了。旁边有一条土路指示去老祖庙12公里,我们在大雾弥漫中试着走了一段。路况十分恶劣,碎石满地,路上布满大大小小的水坑... 想起在高海拔几次被扎胎的经历,”还是算了吧”!放弃老祖庙调头去穽底村方向。 从云雾中钻出来,沿着山脊行走,一路看不尽的云海飞瀑,大家几乎陶醉了!不时地要求停车去探寻新的秘境。 在这仙境般的山巅上,还留着几户人家。这位老者在利用难得的阳光,打场晾晒他收获的黑豆。他的女儿从城里开车来看他,和我们谈起老人家在这里生活极其不便,但不愿意跟儿女去城里生活。我们赞美这里是仙境,老人就是活神仙。那位女儿说,你们看完美景就走了,长期在此生活的难处哪里能够体会得到?看着老人聚精会神地收拾地上的豆荚,既懒得搭理我们,更无心侧目欣赏眼前美景。我忽然想起了马克思的一段名言:“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难道革命导师也来过太行山? <font color="#167efb"><i>忙碌的活神仙 </i></font> 太行山区的农村,和其他地方一样,无可奈何地衰落了。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老人留守在家,村上的学校都合并到镇里,孩子们也随父母走了。不说十室九空,也见不少院落房塌屋倒,显然已经无人居住。这种旧式的石头房子,反倒成了摄影写生画画的道具。 <font color="#167efb"><i>石头老屋</i></font> <font color="#167efb">石板屋顶</font> <font color="#167efb"><i>无人居住的院落门</i></font> <font color="#167efb"><i>彩蝶</i></font> <font color="#167efb"><i>蝶恋果</i></font> 到达穽底村,原来是个水库。这里已属山西地界,长治市顺平县境内。穽底村建在了四周几乎都是垂直九十度的、平均高度大约300米的高山的底部,好似坐落在深深的井底一般。祈祷这里的人“坐井观天”时不要成为“井底之蛙”。 <font color="#167efb"><i>水库</i></font> <font color="#167efb"><i>穽底村</i></font> 穽底村东行不远还有被世人称之为"太行第一奇观”、千古之谜"猪叫石”。猪叫石也称"报警石"、"灵通石"、"神石"、"奇石"等,因其发音如猪叫,故称"猪叫石"。<div>当地人口口相传,每当国家有大事发生,巨石就会发出猪叫声,遇上大事,其叫声大小起伏,可达百余次。</div> <font color="#167efb"><i>猪叫石(借图)</i></font> 据当地老人说,我国发生的几次大事,猪叫石都有预兆。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前,猪叫石叫了一个月。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猪叫石发出了欢快的叫声。文化大革命、唐山大地震等大事件发生之前,猪叫石都发出叫声。近几年,香港回归祖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山民们又听到猪叫石发出了叫声。 <font color="#167efb"><i>猪叫石(借图)</i></font> 这块奇石据当地老人讲也是“金口难开” ,每一次事件发生前也只是叫唤那么几次,而这几年来都连续不断的鸣叫,使当地的老人们意识到不久的将来,一定有一件超过历史上所有事件的大事将发生。难道是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种神话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过分关注,果断西行去看望心仪已久的“挂壁公路”。 G341国道穿过穽底村向西不远,有一段名副其实的挂壁公路。自郭亮村挂壁公路开始收费并不许自驾开车进入以来,来此处体验驾驶通过"天路”的游客越来越多。 <font color="#167efb"><i>名副其实的挂壁公路</i></font> 我们惊喜地亲身体验了在天路上行车、又从远处观赏了太行山人间奇观-挂壁公路,无不为筑路者的伟大创举所折服。遗憾天气不是很通透,拍摄效果像是蒙了一层灰,强差人意。后期修复也不能弥补。 王老师建议今天的行程从这里返回,走G314路过猪叫石等景区景点,明天再去鲁班豁和金灯寺。我们上午自作主张先去了鲁班豁,而且幸运地目睹了难得一见的云海瀑布,不免有些沾沾自喜,经验主义开始抬头了。去金灯寺!快马加鞭用一天完成两天的行程,还可以再多去几处景点。天气预报从3号开始下雨,我们实际上在太行山游走有效的时间只有2天。 导航显示距离24公里,但需要1小时,小意思。道路正在修,有的桥梁还没架完,要绕很远的便道,部分路面大石小块坑坑洼洼......没有SUV还真不好通过。 <font color="#167efb"><i>山门</i></font> <font color="#167efb"><i>你看懂了吗?</i></font> <font color="#167efb"><i>立于绝壁之上的金灯寺</i></font> <font color="#167efb"><i>金灯寺石窟</i></font> 金灯寺石窟,坐落在平顺县玉峡关乡背泉村东,海拔1700米,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建筑面积516平方米。寺创建于北周。现存34间殿堂构成的东西七进院。<b>前道后佛</b>。<div>开凿石窟25个,依崖雕造石佛万余尊,其中18个石窟尚存有佛像200多尊。国保级文物单位。<br></div><div>主石窟开凿制式中间大方柱,正面塑佛像,侧后面均有塑像,和云冈石窟一致。</div> <font color="#167efb"><i>佛像雕塑</i></font> 就石窟规模、造像艺术来说,远远不能和四大石窟相提并论,佛道两教在一起,很符合国人的信仰架构,如果加上先师孔子殿,儒释道就齐全了,如浑源的悬空寺。 <font color="#167efb"><i>塔林</i></font> 可能心底里觉得一般般,这种不恭敬之意被神看破,立刻受到了小小的惩罚----出门跨越那个高高的石门槛,脑袋顶撞上了低垂的石门框(设计不合理),起包、流血......额滴神呐!<div><br></div><div>寺里工作人员给了创可贴,消毒棉球。还好只是破了点皮,无大碍。<div><br><div>同伴们解嘲曰:佛祖摩顶受戒,你有佛缘啊!</div></div></div> <font color="#167efb"><i>摩顶受戒的门框</i></font> <font color="#167efb"><i>寺前深谷</i></font> 太阳快下山了,我们离开金灯寺,回程沿着花壶路向林州方向走,一路欣赏了太行山巅辉煌的落日景象 。 <font color="#167efb"><i>落日余晖</i></font> <font color="#167efb"><i>日落太行的瞬间</i></font> <font color="#167efb"><i>停车赏景</i></font> <font color="#167efb"><i>云海落日</i></font> 返程差不多100公里,一路弯道从山巅到平原,海拔直落1000多米。抹黑沿着红旗渠行车几十公里,再返回石板岩镇院望旅舍,已是晚上8点多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