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一、书名:儿童游戏与玩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二、著者:陈鹤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三、选编:陈秀云、柯小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四、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五、页数:218</span></p><p class="ql-block"><br></p> 全书提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本书选编陈鹤琴先生关于儿童游戏与玩具的论述,全书分为四个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1)儿童游戏与玩具的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2)儿童游戏、玩具与儿童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3)教孩子们玩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span class="ql-cursor"></span>(4)儿童游戏活动教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第一部分「儿童游戏与玩具的研究」,关于儿童游戏,陈鹤琴先生论述儿童游戏的价值,将关于游戏的学说进行综述,并谈论对游戏的看法;游戏分类的方法各有不同,陈鹤琴选择帕默对游戏分分类方法;对于游戏与年龄的关系,陈鹤琴略述华尔特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游戏和性别的关系,陈鹤琴列举了克罗韦尔的研究;陈鹤琴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儿童游戏的发展;最后对儿童游戏进行总结。关于玩具,陈鹤琴分四层来说,首先阐述玩具的定义和范围,接着将玩具分为三类,进而阐述玩具教育的原理,最后将里德关于玩具与年龄德研究略述,供大家参考。</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第二部分「儿童游戏、玩具与儿童教育」,陈鹤琴论述玩具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倡采取游戏式的教学法,分析儿童玩具与教育的关系,剖析环境的种类并阐述环境对儿童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第三部分「教孩子们玩什么」,陈鹤琴系统地罗列了幼儿园所需配置的设备,将所试用过的玩具编列出来,供大家参考;陈鹤琴介绍了几种运动器具锻炼儿童的方法;陈鹤琴将歌谣与游戏相结合,提出歌谣游戏教学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第四部分「儿童游戏活动教材」,本书选择了陈鹤琴、钟昭华编著的《儿童游戏》中的30个游戏。</span></p> 心得评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陈鹤琴先生是一位经历了私塾教育洗礼、对传统教育深有感受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经过西方教育熏陶,对现代教育思潮深有感悟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既立足中国文化、中国国情,又借鉴西方优秀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在他的著作中,既有扎根中国文化的儿童教育实践,也有吸纳现代儿童教育理念的科学研究,他指出“外国有许多经验,也有许多好的经验,但不能不加分析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实践来检验哪些是成功的、切实可行的。哪些是不可取的,要适应中国特点的。陈鹤琴先生的这番话至今看来,仍具有深刻的价值,发人深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8, 18, 18);"><span class="ql-cursor"></span>俗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恰恰可以概括当下的现状。如今我们经常学习、参照国外学者学说和研究成果,一知半解者无数,盲从者无数,并极大忽视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留存的文明与智慧,作为中国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具有文化自信,将中国文化思想、智慧加以运用,谨记陈鹤琴先生的话,只有结合国情,才能产生科学和有效的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门市第五幼儿园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丽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