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2021)

张祝建

<p class="ql-block">黄河是陕西、山西两省的分界线,壶口瀑布是两省共有的5A级旅游景区资源。山西侧景点因疫情及维护的原因暂未开放,所以规划中的行程是先飞到陕西的延安去瞻仰革命圣地。然后再由到陕西侧的壶口瀑布进入山西。</p><p class="ql-block">到了延安天色已晚。夜幕下,巍巍宝塔山在霓虹灯的装点下分外醒目。而山下延河两边自然河岸垒起了整齐划一的堡坎,河床上布满草丛,却看不见书本上所说的滚滚延河水,目光在夜色中只收搜到一股若隐若现的溪流。</p><p class="ql-block">宝塔山脚下一排现代化的窑洞里灯红酒绿,原来是一家歺厅,给客人吃饭助兴的音乐显得刺耳。歺厅外面招牌上有一道醒目的菜名——“小米加步枪”,显示菜品的照片是在一盘特色小米中央放上一只长长的羊排。</p><p class="ql-block">是标新立异,还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p><p class="ql-block">次日离开了延安。</p><p class="ql-block">带着疑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接近黄河壶口瀑布,脑子里就冒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冒出了奔腾咆哮的“大合唱”。是呀,梦里游过千百遍,总算真正来到你的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观壶口,若连同远山两岸,只见远处一道黄水迭落,升起一团烟雾。水浪前扑后继,浩浩荡荡,跻身于十里龙槽,发出隆隆声响向远方奔去。若聚焦局部,那闪闪浪花,好似烟火爆放,千朵白雪扑面而来。透过变幻莫测的雾水,时隐时现地露出背后焦褐色的怪石。移目下看,白色、黄色、褐色相互搅动,怒吼翻滚,令人头昏目眩。这場面,钢笔画怕是难对付,得补上一张彩图。</p><p class="ql-block">顾不上细细品味体验,忙不迭地用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水彩 60cmX45cm</p> <p class="ql-block">山西又称晋,在春秋时期是当时的五霸之一的储候国,战国时期又分裂为韩、魏、赵三国,故有三晋之称。山西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沉淀,走进山西就走进历史。有道是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晋商是很有名的。这说明山西历史上富庶,商业发达。王家大院是晋中地区有代表性的富豪官商宅院,建筑形式是中国少有的寨堡式院落。大家族中各户都有独自院落,且各自相通。最大的恒贞堡内甚至形成一个王字形街道,外围由类似于城堡的寨墙围护,寨墙上有带射击孔的墙垛、城门楼、角楼。寨堡一旦圈定,寨内若要再扩建只能另起炉灶,另建新寨。各堡间架桥连接,所以王家大院是几个寨堡的总称。</p><p class="ql-block">走出王家大院,迷迷糊糊地产生了找点什么来类比的感觉,与西方的城堡相比?显然不符。直到到了太原才联想到水泊梁山中的祝家庄官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视履堡)入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恒贞堡)俯视</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 从视履堡望恒贞堡</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担心疫情的影响,几番与平遥古城景区电话联系。得知景区内所有景点均未开放,但只要出示证明是来自低风险地区的绿码,古城还是可进的。</p><p class="ql-block">但进入山西地界后,感觉形势越来越好,管控越来越松。当到了平遥时,竟然得知在前一天就解除了禁令。哈,运气呀!</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 </p><p class="ql-block">西下门(凤仪门)瓮城楼</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 县署</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 南大街市楼</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里有不少镖局和票号的旧址,现大都成为了游客了解历史的展室。这些因资本主义萌发阶段应运而生的行业在完成其历史史命后消亡,且蜕变演化成现代的保安公司和现代金融机构。</p><p class="ql-block">镖局实质上是贸易保护的商业化。其商业行为在诚信担保中,浸润着中国最传统的礼仪道德。人在镖在,以命立信。而镖师则是用自身品行及身家性命作为担保。</p><p class="ql-block">票号的兴起打破人们已习惯了上千年的银两、商品当面交易的习惯,如果票号没有极大的信誉,怎能就凭一纸票据进行商贸交易,特别是大型、特大型远程交易。</p><p class="ql-block">镖局及票号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都曾兴于诚信,为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逐渐走向成熟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以“信用”有力地鞭打了“无商不奸”,其实经商之道是以诚信为本。</p><p class="ql-block">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同兴公镖局和第一家票号曰昇昌都在平遥。</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 同兴公镖局</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 日昇昌票号</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 马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 鸟瞰</p><p class="ql-block">(资料源于导游地图)</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 山西介休</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地道示意</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外景</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内巷</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距今已千余年了。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纯木结构,无钉无铆。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和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迹”奇迹。</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在中国建筑史教科书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带领弟子对木塔进行过精准测绘,发现其建筑设计之慎密、结构布局之巧妙、做工及选料之考究(红松木)是木塔屹立千年的秘诀。</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是中国建筑史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应县释迦摩呢佛宫寺</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建成于北魏太和十五年,至今已超1500年了。悬空寺除了有丰富的宗教内涵外,它显赫的名声更是由于它处于半山悬空状态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构思源于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留下的一句“上延霄客,下绝嚣浮”。该寺结构巧妙,构造极富力学原理。经历千年风雨之后(虽历朝历代特别是明、清进行了大量维修),于上世纪90年代又经历一次6.4级地震。当地(浑源)县城有3成房屋倒塌,悬空寺毫发未损。当时有40余名国外游客正在悬空寺观光,经过那惊天动地的一幕的惊吓后,却全部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又一杰作。</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 山西浑原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 前视角</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 后视角</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以西武周山南麓,最早开凿于北魏和平初年,经历了1500余年沧桑。</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依山开凿,气势磅礴,内容丰富。特别是早期的“昙曜五窟”艺术价值极高,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特色,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早期受到北魏拓拔氏政权全力资助,是皇家石窟。中后期民间力量加入,持续丰富石窟群体。整个窟群东西绵亘约一公里,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四大石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 20号窟</p><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p> <p class="ql-block">昙曜法师塑像 (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北魏著名的皇家石窟工程设计、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 16~19窟外景</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 5、6号窟外景</p> <p class="ql-block">大同,除了煤矿,还有厚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大同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扼晋、冀、内蒙之咽喉之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p><p class="ql-block">大同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诸多文物古迹。近些年,大同市在原老城旧址上全面恢复古城城墙,包括数十座城楼(包瓮城楼、角樓、敌楼)。己恢复的大同古城的瓮城按原样都是双层瓮城。若是冷兵器时代,想从城门侵入是绝无可能。现城墙上有出租自行车、观光车供游客环绕。</p><p class="ql-block">大同的饮食文化也不错。刀削面、羊肉很有特点,下榻宾馆附近的“孙记包子”品种繁多,质好味美。从山西回来后,已将吃切面的习惯改为吃刀削面了。</p><p class="ql-block">以前没到过山西,当然也就没到过大同,现已完全改变了“中国煤都”的单一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古城墙</p><p class="ql-block">西门(清远门)</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西城门楼</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外仿古商业街</p><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 华严寺大雄宝殿(辽金时期)</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俯视华严寺</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 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中国唯一靑庙与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国家5A级景区。我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把五台山当作一纯旅游景区看待,去了之后才发现上山朝拜的人比纯去耍的人比重大得多。</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核心区寺庙一个挨一个,鳞次栉比。寺庙里一般都装修得富丽堂皇、尽显奢侈,里面人头攒动,香火旺盛,有的寺庙晚上还灯火通明。不少寺院还在继续扩大基建。</p><p class="ql-block">在宾馆,我们碰到来至湖北的一母、子二人,是今年考起大学来还愿的。当得知考入的是北大时,才知碰到学霸了。这孩子将是我们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不知是他还是这位母亲(看起来岁数也不大)似乎很信拜佛。或者说当今的教育机构,包括这孩子的母校(湖北有名的孝感中学)都相信神灵护佑。</p><p class="ql-block">愿来这里朝拜的人为我们民族复兴,为普天下众生祈福、祷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西五台山 黛螺顶索道上的鸟瞰</p> <p class="ql-block">山西五台山 白塔寺</p> <p class="ql-block">晋祠博物馆入口</p><p class="ql-block">山西太原</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中走来—李世民和他的幕僚</p><p class="ql-block">山西太原晋祠历史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晋祠一角</p> <p class="ql-block">太原晋祠 水镜台</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周成王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崇宁元年重修,大殿至今1500余年,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是中国古建典籍《营造法式》中的“副阶周匝”制实例。</p><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有一方形魚沼(古时称池为沼),其上架设了一座平面投影呈十字形古桥建筑。十字形交叉处平台略有抬高,看似飞架拱桥,故该桥称为魚沼飞梁。古桥与圣母殿同建于北宋,整个桥梁都是宋代遗物。现桥面铺设了花岗岩薄板保护。</p><p class="ql-block">一边游晋祠,一边收听手机下载的翻译器的讲解。不知不觉,脚趾紧缩,小心翼翼。脚下踩的,眼里看的都是古物真迹。不是吗?圣母殿梁上悬挂的九块匾额,块块都分别是清代九位皇帝御笔親题、据说殿廊立柱上那栩栩如生的飞龙(看上去陈旧而又破损),按建造年代论辈数也了不得,还有门上的雕花……</p> <p class="ql-block">太原晋祠 慈母殿 魚沼飞梁</p> <p class="ql-block">晋祠内有两株周代柏树。一株名为“齐年柏”,一株名为“长龄柏”,它们是中国漫长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最权威见证者。如今它们都因年岁太大而无法站立,只能在身下用支撑,支撑顶部套上钢㧜,侧身斜躺。它们并不魁武,苍老干裂的躯干上仍有少量长有绿叶的柏枝。两位老人现仍不懈地注视着神州的发展和变化。</p> <p class="ql-block">太原晋祠 周柏</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用绘画来表现游记,自我认为技艺平平。因都是自己看,并不发表,故较为随意。特别是认为画画应放得开,不能太计较画面得失。</p><p class="ql-block">而这次“走进山西”,因知道水平有限,特别是绘画内容都是国宝级对象和景区,放不开手脚,总觉得搞不好就糟踏了圣贤。有的页面画废了几次,现画册已完成,也不可能说很中意吧。扪心自问:是观察及手感倒退?还是心理拘谨所至?恐怕两者皆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