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潘志冲,江苏太仓人,1943年7月生。6岁进入由共产党人王蕙老师创办的龚家宅小学读书,1961年毕业于沙溪高中。同年,被太仓县文教局聘任为太仓县九曲农业中学教师,任数学老师,后调入九曲中学任教,并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之职。1982年江苏师院函授数学专科毕业。1998年,撰写《浅谈记忆能力的培养》,《浅谈证题能力的培养》和《浅谈运算能力的培养》文章在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上发表。近期,撰写回忆文章,在太仓日报银龄版上多次刊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目 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一 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二 一位志愿军老兵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三 太仓有个龚家宅小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四 “红绿庵”的传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五 责任与担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六 做一个敢担当,有责任心的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七 回忆农中二、三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八 我与“苏插”那段难舍的情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九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 一个甲子的聚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一 记浙江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孙云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二 消失了50多年的一道风景线一牛车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三 捉 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四 五十年前的农村篮球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五 ⻄欧遊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六 海南岛之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七 我到文昌看发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八 走路是最好的养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十九 菜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二十 浅谈“记忆能力”的培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二十一 浅谈“证题能力”的培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二十二 获得论文发表与太仓市人事局嘉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一位志愿军老兵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b><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在浮南社区老年活动室里,我聆听了一位八十九岁的志愿军老兵讲述他那不平凡的故事,使我感到肃然起敬,因为最可爱的人就在身边,他叫杨宝忠,他的故事让我与大家共同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5月,18岁的杨宝忠响应祖国的召唤,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他穿上军装,成了军人。当时太仓独立营是入朝前的训练基地,他们学会了列队,持枪,瞄准,射击……杨宝忠在射击训练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在独立营里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1952年1月底,独立营接到上级通知,命令全营战士奔赴抗美援朝的最前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满载志愿军战士的的列车刚过鸭绿江大桥后,火车头被联合国军的飞机掷下的炸弹炸毀,刚入朝的战士目睦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个个义愤填膺,人人热血沸腾,在接新兵的政委的指挥下,走下火车,举起右手宣誓一一打败美帝侵略者。在398炮兵团政委的组织动员下,新战士开始了徒步行军。二月初的朝鲜,仍然是白雪封土,气温在零下十度以下,白天,战士在荫蔽的坑道里听政委讲自我伪装,防空袭等基本自保常识,下午,在坑道里和衣睡觉,休息好,养好精神。到晚上战士们身披白色风衣,冒着寒冷刺骨的北风,绕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向三八线挺进。这样白天休息,晚上行军到2月10凌晨,398团的政委把新战士带到了398炮兵营的坑道,与美帝联合国军的驻地仅隔一个小山头。当战士在坑道里看看脚上的鞋巳是有面无底,身上的棉军大衣布面上已凝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纱。但战士们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只有一颗狠狠打击侵略者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与杨宝忠分在同一连队的还有九曲广星村的沈炳贤。在炮兵团里,老兵带新兵,学会装弹,炮击,指导员提出《在实战中演练,在阵地上拼搏》的口号,一支新生的队伍在老兵的带管下,战斗力,适应性得到空前的提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意志及顽强精神把美帝掌控的联合国军牢牢地逼退到三八线以南。当时英国杂志上有这样的一段评论:中国军队的作战特色举世无双,在世界作战史上堪称一绝。不得不说,这段评论确实非常贴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志愿军战士顽强抗敌的精神和坚韧的作战意志在老杨下面的口述中得到了彰显。那是1953年2月,杨宝忠班(当时杨宝忠已任班长)接到上级命令,要把一批加固坑道的木料运往前沿阵地,杨班长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了六名战士经过伪装穿越一百多米的开宽地,不巧的是一颗炮弹袭来,沈炳贤当场牺牲,还有二名战士也被炸伤,目见同乡的战友倒在血泊中,又见受伤的战士血流满面,杨宝忠的眼晴红了,他拼出全力把重伤的战士揹在肩上,把轻伤的战士挽在手里,并大声命令未受伤的战士必须把木材拉到不远的前沿坑道里,二位伤员在他的救护下,安全地到达隐蔽区。是的,沈炳贤烈士用鲜血换来了这次运输任务的胜利完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太仓藉的烈士。这次出色完成运输任务,杨宝忠荣获团部三等奖,五月四日,杨宝忠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同年七月一日,杨宝忠入了党。他说我是在战场上接受光的考验,在火线上入了党。今年七月一日,他带上了三等功的军功章,在胸前又都了一枚入党五十周年的纪念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3年是值得记念的,那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持久作战巩固阵地的战略决策转为歼灭敌人,进攻作战的强大军事攻势迫使美帝在七月二十七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经二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朝鲜战争结束,398团仍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中朝友谊牢不可破。到1955年,398团撤离朝鲜。当年,回国后的杨宝忠选派到昆明步校升造学习。但二个月后因患血丝虫病返回原部队医院治疗,1957年4月,病好后的杨宝忠复员回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老杨担任大队民兵营长,治保主任,后来当选大队长,在任职其间,这位老党员永葆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他正是魏巍笔下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结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人民志愿军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太仓有个龚家宅小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说到太仓的小学教育,从解放到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育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今天,谁还记得曾位于九曲浮桥交处三家市那里的龚家宅小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是1949年的秋天,为了配合节节胜利的解放战争,有关部门派了一名叫王蕙的地下党员,来到龚文华家,商量借用西厢房开办单班初级小学。根据太仓党史记载,方家桥的龚家是1939年太仓国共两党合作会谈的地点,有这样的基础,通过办学作掩护,发动群众,迎接解放军渡江,再合适不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蕙,一名三十六七岁的中年妇女,身穿白底蓝色旗袍,她的活动能力你说有多强有多强,白手起家,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旧门板漆成了黑板。经过走访、动员,让家长搬来了台凳,把一间能容的近20名字生的教室整理得像模像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里收的是年仅六七岁的小孩,其中还有从私塾转学过来的学生。教室的横梁上贴着“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爱护化木入人有责”的标语。学校开设国语,珠算,音乐,体有四门科目。王老师对字生既爱又严。一下课,她经常把年幼的孩子抱在怀里,像慈母一样地关心。放学回家要排队,王老师会和学生一起唱《放学歌》:“今日课,已完体,明朝会,小朋友,到明天,再相见…”边唱边鞠躬,非常讲究礼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放学后,王老师利用家访的机会,向贫苦农民宣传解放战争节节利的大好形势,辽沈战没、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让当地的老百姓知道了“朱毛”,了解了共产党,鼓舞了人心,通过王老师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房东龚文华的思想觉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成为了当时拥护共产党的积极分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转眼,1949年太仓解放,王老师奉命调回上海。离别时,已是方桥乡第一任乡长龚文华带领着学生和家长恋恋不舍地为王老师送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后,太仓县人民政府接管了龚宅小学,并委派陈大本老师来校教书。陈老師精通珠算,左手拔珠,右手写字,堪称一绝。在陈老師的教学下,三年级的学生就开始背九九归一的口诀。公社化后,各生产队的会计几乎都师出陈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开展破除封建迷信话动,红绿庵寺庙的菩薩被“掃地出门”,县政府下发文件,把龚宅小学、浮桥乡沈家村、中心村、大宅村,九曲乡的新兴村、红光村,方圆四五里的孩子搬到龚家宅小学上课,这时,学生多了,龚家宅小学开设了“一、二”和“三、四”年级的复式班。陈大本因身体原因调离,上级另外调来了两位新老师任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之后龚家宅小学,一路风尘仆仆,一直到1968年,遵照中央关于“以村办校”的指示被合并到了大宅小学。从此,龚家宅小学逐漸被遺忘,但我們不能忘却的是,这所学校是解放前夕共产党委派一名叫王蕙的老师,以办学为掩护,发动群众迎接解放而创办的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太仓有个龚家宅小学</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红绿庵”的传说 </b><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潘志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原浮桥乡和九曲乡的交界,距七浦近五百公尺?之处,有两颗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银杏树,银杏树下有一座小小的寺庙——红绿庵。 传说,“红绿庵”原先不叫“红绿庵”,而是一座占地十五亩的大庙——“金爷庙”,前殿到后院共有前中后三大殿,中殿供奉着“老爷”,亦名谓“金爷”。这位“金爷”精通医术,在世时地方百姓谓之“神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金爷”仙逝后,为纪念“神医”,缅怀功德,官府出资建造了这座“金爷庙”。庙里的住持和尚德高望重也懂医道,方圆几十里的庄户人家,只要有啥身体不适,就会到“金爷庙”中求金爷保佑,住持和尚帮其号脉诊治。回去时,在庙中采集一点中草药,熬汤煎服,正因如此,“金爷庙”香火极望,每逢初、十五善男信女都会到此庙进香拜佛。 不幸的是,香火鼎盛。。∫的“金爷庙”被一个名叫“胡飞”的采花大盗得知。初一那天,他带了两个狐朋狗友“阿三”、“阿四”,来到庙中。他们看到了前来敬香的美貌少妇,于是,心生歹念。夜深人静的时候,三人潜回庙中,当场把熟睡的和尚勒死。然后,又用事先准备好的铁铲锯子等,在前殿供奉桌下挖了一个深的地洞,地洞上面放置个能翻转的活动木板,上面铺上拜单,后人称此谓“仙人跳板”。初三那天,村后一位少妇前来庙中烧香拜佛,刚跪在拜单上,木板自动翻转,把她翻转跌人洞中。接连三日,有三位少妇都遭此一劫。失踪少妇的家人,前来找人,未见其果。于是他们告知官府,官府即刻派来几名衙役前来查询,也未见失踪少妇踪迹。无奈之下,带班的衙役举火一把,把庙宇烧了个精光。其后才发现前殿供桌下有一个洞穴,深数尺,里面躺着三男三女死尸,少妇失踪之谜,终于真相大白。 “金爷庙”被烧毁,只剩下三块青石(注:每块青石长一丈之余, 宽高各二尺,面光而平滑),周围的村民为纪念这位“金爷”,自动捐资建庙,在原庙址的后院,建了新庙,三块青石摆放在三殿之前,此乃镇庙之石。因为庙门漆成红色,前沿的木梁漆成绿色,周围的墙面均为黄色,故后人称为“红绿庵”。这就是红绿庵的由来。正殿中是“金爷”的重塑木雕。东殿供奉着“观音娘娘”。西屋由庙祝居住。“红绿庵”的四周种了很多树木,还种了许多中草药,前来采药和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到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之时,在正殿后面又种了两棵银杏树,用以纪念抗战的伟大胜利。(植树者:沈乃贤先生,1950年入党,2004年病故。沈家村第任村长,后任浮桥乡农机厂厂长。)屈指算来,两颗银杏树的树龄,足足七十一年。遗憾的是,1950年,当时各地庙字中的老爷尽被摧毁,红绿庵中的“金爷”和“观音”也未能免遭劫难。后来,公办的“龚家宅”小学就由龚文华家牵移至“红绿庵”的空庙中(注:1939年,国民党与共产党在龚文华家谈判合作。在太仓烈士陵园有照片为丶辅证)。文革期间,“龚家宅”小学更名为大宅小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责任与担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难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七九年,我在原九曲中学任初二甲班班主任,并担任甲,乙两班的数学老师,当时学生受“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比较严重,学习的积极性低落。身为班主任的我组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三自,三动》的主题班会。三自号召每一位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习要充满自信,通过努力必定成功!自己必须严以律己,克服和控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做到三动,即动脑思维,克服死记硬背;动手摘好课堂笔记,规范完成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动口与老师交流,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要求学生有不懂之处问老师求解。通过这堂自觉,自信,自律,和动脑,动手,动口的主题班会,全班同学自觉学习的风气逐渐形成,动脑,动手的能力也大有提高,因而,学生的成绩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当年由南师附中,苏州中学,扬州中学,常州中学四校联合招生中,九曲中学榜上有名,尤其是汪英明同学以最优异的成绩被南师大附中落取,一进髙中,数学老师点名他当班里的数学课代表,因为他的成绩名列第一。是的,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有可喜的成绩频频上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不能把培养几个尖子生当作自己教学的重点,而应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作为我的教学目标。于是,我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每一节课上,我总围绕课题讲一些历史故事。例如,当讲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我就要介绍3200年前在中国,周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可见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文明,最有智慧的民族。因此,在我上课时,没有一个同学开小差,大家都全神贯注听我讲课,又热烈非凡地进行讨论,更能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八二届的中考中,全太仓县5个100分满分中,其中九曲中学就有二位,那就是龚惠明,谢艳萍。在当时由宗翔龙教研员主持的阅卷室里,阅卷老师们都好奇地猜测这份高分多多的试卷是哪一个学校的?去年从九曲中学调到沙二中的黄新华老师说,这是九曲中学的。因为他认识了在九曲中学任教时每一个学生的笔迹。应该说这一届学生优秀的成绩离不开黄新华老师的悉心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八三届,我仍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所以我觉得要不辱使命,更要认真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在班主任虞家华老师热忱配合下,在班长张文带领下,全班的学习风气空前高涨,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迅速形成,我在班级教室里的三面墙上,布置了每天一题的兴趣练习,于是全班同学个个参与,看明天谁的答案先用卡片掛在墙上。成绩不负苦心人,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升入中专,高中和职校,仅沙溪髙中彔取了22位同学。数学成绩最差的同学比县平均高了5分(100分制),现在市一中任教的特级老师朱建良就是其中之一。据原八三③班班主任统计,全班有十五位学生当了老师,看到如此优秀的学生,我开心,我髙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初一学生。面对新生,我一如既往地与新生交朋友,又负责任地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我把课堂当作舞台,每一节课都是序幕开始,从板书设计,到引入新知识,进而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向学生阐述清楚,然后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已进入了高潮,最后作概括性的总结和布置作业。一堂课成功有否,只要看学生脸上的表情,看到那一张张微笑的脸蛋,我也轻松地离开教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8年,县文教局寄来征集《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的告示,我看后有点心动,但不知如何下笔。我反复仔细地看了告示中的要求,终于动起笔来,把我凣年来在数学教学中的几个重要课题整理成稿。撰写了《浅谈记忆能力的培养》和《浅谈证题能力的培养》,寄往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编辑部。一个月后,接到编辑部的通知,两篇论文均被录用,并在《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上登载。10月份,九曲邮电局打电话给我,叫我到邮局领二份邮件,打开一看,就是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第一次仅印1000册,我拿到选集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高兴,能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论文,感到多么的荣耀。创作的冲动带动了浮桥中学陶永兴老师,于是两人联手撰写了三姐妹篇《浅谈运算能力的培养》,稿件发出几个月后,我和陶老师都收到了巜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第二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和陶老师以写论文的形式阐述了我们一代老师的心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栽培桃李意难却,开创未来心甘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耄耋之年忆回首,责任担当常记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潘志冲,浮桥明珠花园40一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做一个敢担当,有责任心的老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世纪50年代,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我省首创农业中学在省内各地创办,太仓县的教育园地里也增添了一枝独特的新苗‘农中’。农业中学是一所半农半读的学校,主要任务是为农村人民公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农民以及初级的农技与管理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当时的宠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1年的7月底,刚刚高中毕业的我,幸运接到了太仓县教育局的通知,要求本人参加八月份太仓县农业中学教师培训班培训,培训结束后分配到九曲农业中学任教。从此,我成了教育战线上的一员新兵,教书育人竟成了我终身的职业和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故事先从八月份的教师培训班说起,8月15日,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吴天石来太巡视,又特地来培训班给我们讲话。他说:“江苏省农业中学创办三年来,硕果累累,农业中学大有可为,当农中教师是光荣的,但你们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因为我坐在最前排,所以吴厅长伸出手摸了我的头对我说:“小伙子,在培训班里要好好学,今后在教学岗位上要当一个有责任心,敢于担当重任的好教师。”吴厅长的话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敢担当,负责任是我人生坚不可摧的信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8月30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三市与老闸之间的九曲农业中学报到,潘曾熙校长向我介绍认识了周志明老师、陈宝源老师及周瑞娣老师,他们都亲热地叫我“小潘”。潘校长给我分派课务,初一数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珠算,以及初三后期的会计学科,并发了教师用书和备课笔记。当时,我就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做一个称职的好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一、二周经过我精心备课,设计了最佳的教案,在与我年龄相差不多的学生面前讲课虽有点紧张,但未出洋相。不过课堂纪律成了我最伤脑筋的事。有一天,我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周教导见我脸上不开心,对我说“小潘,是不是纪律抓不住?”我回答说:是的,我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安慰我说:“慢慢来,当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你对学生好,学生才会尊重你,上课再也不会捣乱了。”果然,我听了周老师的话,课余间,我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谈天说地,同学也亲热叫我“小潘老师”,我成了学生中的老大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约在九月底的一个傍晚,我在教师宿舍里准备洗脸,只听见在相隔十多米的女生宿舍里传出的尖叫声“着火了”。当时我立刻端起面盆冲到女宿舍里,只见一张木板上的棉被烧着了。一团熊熊火焰向上猛窜,一股焦臭味充满全室。说时迟那时快,我急忙用一盆洗脸水泼向火团,并大声命令惊吓的女学生到外面的大水缸里舀水灭火......瞬间,大火被扑灭了,却留下了满屋子的烟尘和焦臭味。当住校的周老师和男生来到时,只听见舍长惊呼地说:“好险呀,幸亏小潘老师来得及时,一盆水把火团浇灭!”。第二天,周教导在学校黑板报上出了一期快报:快报主要阐述了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小女生因掀被角而撞翻了床边煤油灯。快报上规定,今后照明的煤油灯必须放到离床铺五米远的台子上......同时,黑板报上也赞颂了我这位救火的小老师。说真的,第二天上课时,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我讲课,课堂纪律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要做一个敢担当,有责任心的老师,自己也要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自担任珠算课后,我每晚坚持用一小时练习拨珠手法,日复一日,我拨珠的速度快速提升,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已是得心应手。在珠算课上,我不仅仅用言教,更注重于身教,以我灵活娴熟的拨珠演示,让学生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短短的一学期,初一学生用算盘做加、减法,熟练正确;初二学生打算盘做乘法比笔算更快得多;初三学生用“九九归一”口诀做除法,已是手到题成,无一差错。放寒假前,学校组织了一次珠算比赛,学生个个参加,无一退缩。比赛结果:初一组的王丽亚,顾文川;初二组的景克勤,钱福钏;初三组的冼遐,龚仁侠分别获得年级组的第一名、第二名。所以后来有人说:九曲农中是会计的摇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后我还想说说,1961年底我带了九曲农中初三近三十名学生参加九曲人民公社会计冬训班学习。作为带队老师的我首先以身作则,认真听取辅导老师的专题讲座,并与学生一起扎好笔记,学会了记账,核算......学生表现得都很好。在“冬训”结束的总结大会上,公社书记范德昌还特地表扬了我们农中学生。其中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范书记说:你们农中学生是九曲人民公社年轻的新一代,今后走出校门要担当起“生产队的内当家(会计)”的重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已有60年啦!九曲农中,那里是我做教师的起点站,在那里,我践行了吴厅长的赠言,敢于担当,更要有责任心。“忠诚教育是本分,培育良才乃责任”!我思绪万千,心里更是难以平静,有着太多太多的不舍与留恋,留恋我的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了42年的教育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 潘志冲,浮桥明珠花园40-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联系电话:13338046267</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我与“苏插”那段难舍的情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每当打开那本旧相册,二张照片自然而然地把我带回五十多年前那段轰动全国“上山下乡”美好的回忆。照片上的主人现都已进入耄耋之年,这是当年苏州插在我大队的知识青年和我等人的合影,照片深处印记着与苏州插青那段抺不去情谊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先说说第一张照片里的故事吧,记得那是1964年的初冬,傍晚,我来到本队龚文华家点上了三盏煤油灯,然后在掛在北窗口的小黑板上写上立冬,小雪…几个学员早已在他(她)们的习字本上用铅笔按我一筆一画顺序学着书写,此时,大队团书记领了一男一女从大门口跨了进来,团书记说,这两位是刚从苏州来我大队插队青年,他俩今天来拜你为师,准备在本大队的第二,第十一生产队再来办两个扫盲夜校。戴眼镜的男青年首先伸出手与我握手,边说,我叫程鸿星,共青团员,前几天我和陶雪等人落户在东方红砖瓦厂的知青点。(属新兴大队)今与陶雪前来学习,希得到你的指导。我立即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大家一起商讨。于是在团书记的指示下,我们明确了扫盲夜校的主要目的培训各生产队的记分员,推广科学种田的新技术,好经验,提倡卫生保健,并培训初级会计知识,教会算盘的拨指法等等,重点是扫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插队前仍当过代课老师的陶雪主动提出贴字识字法,也就是说,实物的名字贴在实物上,如扫帚把上贴上扫帚两字,锄头柄上贴上锄头两字,这样一家人,就可以见物识字,正可谓扫除文盲的好方法,不愧为当过老师的。接下来,他们三位听了我给学员上了关于立冬以后主要所干的农活的名称,如施肥,罱泥,挑浆,掘沟等等,让他们先识字,然后在评分本上认识何月何日干啥活得了多少工分。第二个晚上,陶老师早早地来到夜校,从背包里拿出一大叠写着实物名称的方纸片,教会认字后发给学员,并要求学员自己动手写字,贴字…就这样,我们三人分别在大队的南,中,北三所夜校里给文盲,半文盲认字,学算盘,冬季扫盲运动搞得热火朝天,轰轰烈烈,据不完全统计,全大队青壮年的摘除父盲帽达百分之九十五。在年终公社扫盲总结评比中名列前茅,不得不说,程,陶两位名青功不可没,在那天评比大会后,程,陶和我合影了一张照,现在看来,这张照片值得珍藏,纪念,它反映了那个时代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来,白天与农民同劳动,晚上教农民识字,学习…意义之深远无以言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张照片是一张小小集体照,照片上的十几位青年是我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拍攝时间是1970年5月,照片上有一半是1968年来我大队的苏州插队青年,他〈她)又是文艺骨干,拉琴弹唱无所不能。当时每个大队都有宣传队,我大队也不例外,于是以共青团书记夏国良为队长,琴师陆文豪,苏插顾宏正为付队长的新兴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宣告成立,并特聘我为宣传队写点文艺小品,所以我也算是宣传队的一员,宣传队经常是农忙劳动,农闲和晚上排练,主要以相声,三句半,歌舞,沪剧,锡剧演唱,宣传队中,顾宏正,徐美琳两位苏插是主角,每当宣传队在各生产队巡迴演出时,大家都喜欢听徐美琳演唱的沪剧片断巜星星之火》,那委婉甜美,优扬悦耳的唱腔,轻妙灵活的身段,加上带有原汁原味的上海方言,博得了社员观众的热烈摩声和赞扬声,有人说她是沪剧名家马莉莉的徒弟。两位付队长的相声,幼默搞笑,说,学,逗,唱加上肢体动作让人棒腹大笑,劳动后的疲劳感得到了放松,这种在田头,仓库场的巡迴演出深受大家的欢迎和称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了表扬先进,讴歌时代的英雄,我到各生产队里采访,收集先进事例然而为宣传队编写了二十来篇小品,以三句半,相声,和说唱形式演出,其中表扬一位优秀饲养员的三句半还能记下几句: 敲起了锣鼓咚咚锵,我伲四位走上场,今天只说饲养员,老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公无私的饲养员,大家叫他张伯伯,饲养场当他的家,忘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饲养场四周无杂草,场头扫得舍勒光,两头水牛在吃料,灵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草棚棚内的养猪场,大小猪啰分开养,背宽肚大屁股圆,壮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三句半形式在各队巡演后,各生产队派出付业队长和饲养员来八队参观学习,为农业副业双丰收作出了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大队的赤脚医生很了不起,她的先进事迹勿勿少,支部书记要我编写以赤脚医生为题料的压轴剧目,于是,我开始寻求公社文化站长的帮助,写下五幕短剧《大队里的赤脚医生》,当时,我所在新兴大队赤脚医生(乡村医生)陆秀琦是位大姑娘,一天有位村妇临产,她当超了接生婆。谁料小孩生下因在胎中呛了水没法呼吸。对此,她及时对满身血迹的小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由于心肺复苏措施得当,硬把这个小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据此,我把情节感人的五幕短剧《大队里的赤脚医生》剧本交于文化站审核后,再交给大队宣传队排演,剧目中的主角是由插队在赤脚医生所在队的小马主演,小马出身于评弹之家,艺术天赋极高,再加上她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在彩排中,她肩背药箱,撑着雨伞,走在泥滑的小路上一步一步地走进弧单老人陸阿婆的家,为患了十几年的老烂脚洗脚换药,端茶送饭…,小马把赤脚医生那种崇高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展示在广大群众的眼前。排演完成后,大队宣传队接到邻近大队的邀请登上了邻近大队的文艺舞台,该剧的演出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主角小马的精彩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赞赏。该剧公演后,剧组人员留下了这张集体照,照片里小马,小顾,小徐虽然在四,五十年前返回苏州,离开了我们,但他们青春如火的容貌仍清晰地留去同龄人的脑海里,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的贡献将永留史册,永得赞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时光荏苒,岁月如歌</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追忆沙溪中学61届高中甲班校友40周年聚会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韶华转眼一甲子,高中毕业60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冠军楼里析题卷,银杏树下吟诗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幕幕同窗共读书的场景,一幅幅影形相视的旧照,仿佛犹在眼前。学生时代同学间的情谊,在二十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再次彰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本世纪初,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聚会开始盛行,我们班的孙银三、周文华同学首先想起组织一次庆祝毕业四十周年的校友活动,他俩联络了在城厢镇的程铉、金见仁等几位同学组建了筹备小组,经过半年的准备,数次商量,终于把分别了40年的同学讯息收集完毕。八月份一封封“举办沙溪中学1961届高中甲班40周年的校友活动通知”,从太仓邮局发往全国各地的同学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年前的10月3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在全国各地的六一届高中甲班同学陆续来到了太仓建行的会议室内,孙银三、周文华、金见仁等城厢镇老同学们早已把长桌围成一个口字形,摆上了矿泉水、瓜子、香蕉等水果……八点钟,室内一片欢腾,握手、拥抱,相互猜名道姓…… 40年的离别,迎来了今天的相聚。从广西南宁回太的顾梅珍同学,含着热泪,激动地说:“今天我终于见到了你们,我一直惦记着各位.…..”是的,同学之间的思念不因时间而变淡,同学是终身的知己和亲密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大家热烈鼓掌声中同学们交流发言开始。首先由从北京回太的老班长沈绶章发言,他说:我们今天能相聚在一起,靠了家乡同学前几个月的不辞辛劳,把分别四十多年的同学一一寻找回来,在此,对他们所作的努力表示深切感谢!接着他回顾了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从一位普通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国家著名建筑设计师的光辉历程。沈班长参与过中国驻非洲坦桑尼亚、赞比亚大使馆的设计,见证了中非友谊的发展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接着来自杭州的孙云岳老同学激动地站起来发言说,至今还记忆犹新。他说:老同学是我们人生最美丽的相遇,老同学是我们岁月流淌的伴侣,老同学是我们心底的牵挂…我们绝不忘记高中三年的青春岁月,要好好珍惜今天相聚的美好时光!说得多好呀,聚会厅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是呀!四十年漫长的人生道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但不变的是彼此浓浓的同学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外号“开心果”的顾惠芳是电力工程设计师,她介绍了跟随工程队攀山越岭、架电网、建电站,奔波在祖国各地为发展祖国电力事业奉献青春的故事,工程车是她们的交通工具,荒山野岭是她们的宿营地。是的,我们这一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当年雷锋日记中写的当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大厦的螺丝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声情并茂发言一个接着一个。毕业40周年后的今天,老同学重新相聚在一起,有谈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有的同学情真意切地回忆了难忘的同学情、师生情、母校情,讲到动情处,落下激动的泪水!有的同学深情地诉说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话语中凝练着历经时光洗礼的深沉与淡定…40年的往事在这里回忆,40年的情感在这里交汇。同学之情情同手足、经久不衰、地久天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午12点建设银行的餐厅里,铺着红色台布的圆桌分别周围坐满了参加聚会的38位同学,大家把酒谈情,抚今思昔,思绪万千…席间,作为老大哥的孙银三代表筹委会发言:今天是缘分将我们带到一起,是友谊把我们紧紧相连 ,不管未来有多长多久,请珍惜今天相聚的每一刻!现在,让我们举起这杯酿造了多年同窗友谊的美酒,干杯!瞬时间,碰杯发出的叮当声,欢乐的笑声,响彻餐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我们在太仓建行食堂门前迎客松处拍摄集体照留念。这张照片没有了毕业照上的年轻和貌美,然而在岁月刻录的每条皱纹里由衷地绽放出来的笑容是那样的自然,那样地感人!之后我们来到了原经委办公大楼后面的花园里,那青青的草坪,葱绿的树林,色彩斑斓的菊花,四角上翘的凉亭,青砖铺设的长廊,是拍摄留影的最佳场所。孙银三同学当起了临时的战地记者,知己密友,原同寝室的室友,勾肩搭背,笑颜眉开,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只听得咔嚓咔嚓,拍完了一卷又一卷柯达胶卷,留住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瞬间,化作了永恒美好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日上午8点,一辆载着38位花甲之年的大巴开进了沙溪中学新校区,回娘家看看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吕寅校长专门派了二位教师领了我们一行参观,去寻找成长的足迹…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到了古老的银杏树下,在那里,我们好似回到了当年,自觉地站成三排,请沙中老师给我们拍下了一张毕业40年的团聚照片。银杏树,见证了我们曾是这里的莘莘学子。照片是我们离开娘家40年后回来探望留下的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午在沙中用餐,短暂的相聚将在母校再次分别,握手,拥抱,再次握手……时间,你能不能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无奈,“保重”,“再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短暂而难忘的2天聚会很快过去,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怀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一个甲子的聚会</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一 记太仓沙溪中学61届高中甲班同学庆祝毕业60周年纪念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这丹桂飘香,秋菊初绽的南园,今天迎来了一批两鬓斑白但脸露喜色的耄耋老人,这就是沙溪中学61届高中甲班毕业60周年团聚的我们。团聚的地点选择在古朴雅静,大茶壶长流不息的南园饭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午八点半,负责接待外地返太的何丽娟,蒋元春二位同学早在南园饭店的大门口恭候着久别的老同学。第一批到达南园的是周嘉荣同学,他自20年前参加40周年同学会后,今天再次与老同学相聚心情格外激动。面对着既熟悉又佰生的面孔不敢直呼其名,而加上你好像叫xxx,是的二十年了,每个人的容貌都在改变,难怪一下子很难说出老同学的姓与名。来自太仓近邻嘉定的朱震华同学,他早上6点多就出发,转车换站8点多早已来到太仓,与久别的老同学相逢格外亲切。略带常熟口音的何菊珍同学激动的说,我今天碰到了太仓小雷锋,在常熟车站候车时,太仓的一个小伙子到常熟接朋友,我想搭车早点与老同学见面,小伙子一口答应让我上了车,把他朋友送到目的地后,特地开车把我送到南园,下车时,我拿出35元搭车费给他,他不肯收,最后只好问了他姓啥?他说姓顾。这位性顾的小伙子是新时代的雷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午9点半,负责统计的周文华同学说,上海的金明霞已在返太的车上,马上要到。于是,我们在闻锡祺的带领下,来到了二楼的二间包厢内,二十几位同学分成二桌,团团圆圆地围聚在圆桌旁。此时金明霞也及时地赶到,与同学再次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午十点 庆祝活动开始,由我班的老大哥孙银三同学主持,他的精彩的开场白说:别人家的喜庆是敲锣打鼓,黄鞭炮扙,而我们这次毕业60周年聚会用我们的两只手,拍手,鼓掌!顷刻间25人的双手,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发出了有节奏且热烈的掌声,快乐的欢笑声在南园的雅居室内回荡。这绝妙的聚会开场巳由闻锡祺编辑的视频传递到了北京,深圳……更惊喜的一幕开始了,闻锡祺拿了拍摄长杆上的手机说:远在北京的老班长沈绶章与大家见面贺喜啦!老班长那熟悉的面孔在闻老师的手机频幕上呈现,他与我们每一个同学面对面地聊上几句。这一精彩绝伦的视频对话刷新了在场还使用老年手机的老同学的认知,他们都表示,该换一部智能手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接着,身居深圳的顾惠芳也连上了线,她与老同学也好久没有见面了。视频上,顾惠芳同学仍然是笑容满面地和大家一一问候,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并祝贺这次聚会园满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一点正,预约好的攝影师来南园为我们拍集体照。我们在孙银三统一指挥下,排列三行,满带微笑,目光注视着攝影师的镜头,咔嚓一声,就成了甲子团聚照片上的一员。拍完照后,我们又重新回到二楼的圆桌旁,服务员巳经把冷盆,杯碗筷子整齐地放在桌上。值得一提的是,每人面前放着两双筷子,为防疫情,一双公筷,一双自用筷。这次聚会,我们是以茶代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一点半,午餐开始,大家以杯中之茶相互敬让祝福。60年前学校里同桌共餐,60年后,同台互敬,更觉亲切热忱。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拿着杯中茶到另一桌敬酒言谈……从此,你来我往,川流不息,两个人的碰杯,三个人的交谈,都一一定挌在孙,闻两位同学的手机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午饭后,部分同学下楼拍照留念,在沙中同窗六年的同学再次在景色秀丽的南园留念。我仍留在就餐室内与周嘉荣等老同学聊天,大家一致表示:本地的老同学应在自已还走得动,多碰碰头见见面,同学胜兄妹,交往应不断。二点左右,照相馆里派人把塑封好的照片送了过来,又是每个同学拿到相片后脸上的笑悦表情又添三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短暂的相聚为今生相识与缘分抹上了一笔浓浓的色彩,把散落在异乡客地的珍珠串成了一串美丽的项链。今天我们在南园相见,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老沙中的银杏树下散步言谈,冠军楼里诵诗析题。这次相聚,再次验证了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感,虽然不能时时相遇,但是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窗之情,同学之谊。更幸运的是,这次聚会,我们这些40后的老人,晚年赶上了习近平伟大的新时代,奔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过着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潘志冲/2021年9月26日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月26日的相聚,来自60年前的相遇。在这将要再次相聚之际,我感悟到,同学间的问候,是心灵的热水袋,永远温暖,是情感的传话筒,永远真挚,是情谊的芬芳剂,永远清鲜,是友谊的输送带,永远知心。友谊在无言中感知,问候在无声中传递。闻群主每天早晨的问候,随着清晨的微风给我带来了舒适和温馨,震华同学的字谜,使我离痴呆还很遥远,云岳传过来西湖美景,让我好似身临其境,和阳光的人交往,心里就不会灰暗,和快乐的人交往,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聪明的人交往,做事就变得机灵。我有幸成为沙中61届甲班的一员,懂得了,人不争,一身轻松,事不比,一路畅通,心不求,一生平静。做一亇知足常乐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后,让我用巜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感悟的结束语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 潘志冲/2021.09</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记浙江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孙云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孙云岳1943.4出生於太倉鹿河长城村。1961.7沙溪高中毕业考取了南京大学化学系就读物理化学专业。1966.7毕业,因文革延期分配,于1968年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化学系、化工系任教。后升任为化工系任系主任助理、系教学秘书、系工会主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完成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工程及实验课程的教学,同时参与了二个科研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孙云岳在担任教学秘书时期,作为正教授,改变了之前本科生的各类课程由副教授和专业讲师开课的模式,亲自走上讲台,在全国高校开创了正教授授课的先河,这一模式不仅被浙大接受和承认,以后也为全国其它高校所采用。期间还担任过二屆有机化学工程本科班学生的班主任,因工作出色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孙教授在教学工作之外,还参与了湖南岳阳化工厂、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对二甲苯异构化的催化剂研制工作,成功建立了二甲苯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的数学模型,在国家“化学工程”类杂志上犮表了13篇专题论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5.10经浙江大学推荐、省政府批准任职浙江省科技干部局培训处处長、浙江省引進国外智力培训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0.3在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人亊人才社会保障厅)先后任职教育处处長、专家处处长。后经省委组织部批准被任命为浙江省人亊厅助理巡演技视员(副厅)、兼职浙江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副厅)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03.10由省委组织部批准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孙云岳局长在任职岗位上为全省的科技干部工作、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专家工作、人才人亊工作等方面所作的主要贡献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 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全省公务员培训,协调省行政学院对全省处级公务员进行轮训,这些工作受到了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同时也得到国家人事部的肯定,孙局长还被邀到东北三省介绍培训工作的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 开展並实施全省企亊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由于工作领先於其它兄弟省市,在88年被国家科技千部局评为全國继续教育先进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 负责全省优秀專业技业人员评审工作,如推荐评审突出贡献专家、推荐评审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特殊冿贴,推荐审定人才……等,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浙江省人才工程计划奠定了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 浙江省外国专家局,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资助企亊业单位聘请外国专家和选送优秀专业人才到国外培训,来提升企亊业的科技水平和实力。经过孙局长和全体干部的多年努力,外国专家局工作得到很大提升,为浙江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该工作现己成为浙江省每年举办投资贸易洽谈会重要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志冲撰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消失了50多年的一道风景线一牛车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走在农村广阔无边的田野间,总会见到矗立在大塘河边那高高的亭子。这些高高的亭子,不是用来供游客游玩的那种豪华的亭子,也不是让庄稼人劳累时用于休息的场所,而是农家用来架设水车的牛车棚。在我初中读书的时候,美术老师经常带领我们到野外写生,当时我们最喜欢画的是圆顶草盖的牛车棚。我们先用铅笔打好草图,后用七彩腊笔涂上颜色...咔啡色圆盖下有八根立柱支撑的牛车棚,一头老黄牛逆时针绕着车盘不停走着,旁边提水槽斗将河塘里的水顺着槽桶,源源不断地翻滚到田里进行灌溉,青青的稻叶在微风吹拂下似浪花般的飘摇,这样的画面实在美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牛车棚,是延续了上千年后农耕文化,它是由一根天龙横轴、顶心柱,牛车盘、一根地龙横轴与提水槽斗五部分组合成完整的齿轮传动装置,当老黄牛肩上套上轭头拖着牛车盘在环形跑道转圈时,被牠带动的五部分木牙齿环环相扣,丝丝相切,从而将河里的水被提水槽斗徐徐上升推向出水口,老黄牛的脚步走得快,出水口的流水量就大,水流得急...在那没有电动的年代里,老祖宗能应用齿轮传动后原理把河道里的水往岸上输送,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发明创造,它凝结着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也是农耕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夏天季节里,宽畅四面通风的牛车棚又是农民乘凉避暑的好去处,在那赤日炎炎的大伏天里,待在家里热得实在难受,午饭后人们不约而同地围聚到牛车棚里,谈天说地,论长道短,拉着家常,说点笑话,那里比闷在家里要凉快得多,小媳妇,二嫂妈手里不停地纳鞋底,做针线活,又几亇被人称为懒虫的胖子会倦缩在牛车盘上美美地唾上一觉,真的适意舒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时光匆匆,一晃眼六十多年过去了。难忘在田间河旁的那顶顶牛车棚,仿佛就在眼前...而那种老黄牛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奉献等精神恰永远激励着生活在国富民强的伟大新时代人们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捉 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江南水乡,湖泊星罗棋布!一到盛夏季节,农村里捕鱼捉蟹的人开始多起来啦,而农家子弟或多或少都有几套捕鱼捉蟹的本领。青少年的事大多已渐渐淡忘,但我与阿四哥捉蟹的情景却一幕幕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村子里捉蟹本领最强的要算上我的四哥,我跟着他一起捉蟹带给我无穷的快乐。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七、八月份,深居在河底淤泥中的黄蟹是觅食活跃期,我跟了四哥在大清早就到集市上买一二条鲜活的鳗鲤,回家后,把它分割成半寸左右的鳗鲤段,再用竹夹子把一小段鳗鲤块固定在25厘米见方的蟹网格子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蟹网可以自己用麻线编结或者购买。把买回来的蟹网,用两根约40厘米长、一厘米左右宽的竹条,且两端做一下扣子,让有弹性的竹条弯成∩型,交叉后,四端分别固定到蟹网的四个角上,再在二根竹条交叉处缚上一根二米左右长的细麻线,麻线另一端结上一块小木块作为浮子,蟹网四脚在对称两脚处缚上二块小砖头作为沉子,这样的捉蟹小工具称为蟹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俩把装上食的蟹簏抛入湖中,附近淤泥中蟹兄蟹弟闻到了鳗的气味后,争先恐后地爬入蟹网里品尝那久违的美餐…不料,水面上的木浮子被移动,说时迟那时快,阿四哥马上把装有钩子的长杆钩住浮子,呼的一声往上甩起蟹网,被提到了岸上,这时蟹网里的蟹想逃,已为时晚也,被四哥抓住后塞进了蟹笼梭的竹笼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天下来,四十多个小蟹簏,交替地提到岸上,活捉了一只只贪食的蟹兄蟹弟,八、九斤的蟹笼里被装满了,我与四哥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这种捉蟹的方法,四哥称之为甩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了秋季,白天蟹很少出来觅食,到了旁晚才会到处觅食。四哥借此采用了第二种捉蟹的方法--罩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罩蟹的工具是罩笼,我父亲是穿罩笼的行家,村里的大哥与小叔需要的罩笼都是他穿扎的。蟹罩笼结构是呈圆台形状。上口直径约40厘米,下口直径约1米左右,高度与八仙桌差不多;下口用宽4厘米左右的竹片围成一个圆,且圈上均匀钻上圆孔,用头层竹篾在圆孔中从下而上编成六角形网格,大小只能通过小虾米,到大约编织到一米长左右的时候进行收口;上圆口是用一捆碎竹条圈成的,上面再用平滑的篾片扎紧!上下圆口之间需用安插十多根细竹管用作支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罩蟹方法有三,让我一一道来:第一步,加工饲料。用麸皮或高粱籽放在锅中炒熟炒香,然后放在木桶里拌上一定量的细泥,再拨上水,用手一捏能成团就可以了;第二步,投放诱饵。傍晚时分,我和四哥就拎了装有蟹食的水桶沿着河塘岸边,在适当的地方丢下一团蟹食,上面盖上一块巴掌大的芋艿叶片作为标记,一般要走百步后再丢一把蟹食;第三步,那就是罩蟹了。我与阿四哥腰系蟹笼,肩扛罩笼,脚穿草鞋,乘着月色,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地走向目标,路上,阿四哥风趣地对我说,现在泥塘中的大蟹小蟹正围着我们撒下的蟹食在美餐一顿呢!说着两人对着标记方向,不约而同地噗通一声,把罩笼牢牢地扣下去,当我的右手伸向河底时,那些蟹会迅速地向四周逃逸,它们横行再快,却逃不出罩笼的下口的竹圈,四哥说:“我已经抓到了5只,你呢?”我高兴的回答:“四只”。就这样,一次次地向着标记罩扣,一只只地去抓……第一次,我就满载而归。那种成功的欢悦真是开心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家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青少年时代旧貌早已换新颜,真可谓“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五十年前的农村篮球队</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口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在浮桥地区的农村篮球队有20多支,其中,浮桥的场队、荷池队,九曲的新兴队、新东队,牌楼的新生队等名声最响。那时,每逢节前节后,浮桥地区的篮球友谊赛就遍地开花,热闹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记得1968年5月1日,荷池队承办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各队接到邀请函后,于当天准时来到范家球场参赛。比赛第一天采用淘汰制,抽签后,两两进行比赛,胜者进人第二天的复赛,而复赛也是淘汰制,等到第三天才进入循环制比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比赛第三天,篮球场上人山人海,四周有四五层观看人群,站得靠后者必须站在自带的凳子上观看。这里我想略叙一下,一场精彩绝伦比赛的最后三分钟。当时,已经过两天的角逐,进入最后一场争夺冠亚军的比赛,决赛双方分别是糜场队和新兴队,他们的队长都是太仓农民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糜场队的队长俞俊德,身高马大,在球场中身居中锋,分球运球时擅长声东击西,对方一不小心,他便当中突破,在十二码处跳起投篮,进球率不低于七成,堪称一绝。新兴队队长陆定中身高一米八左右,在球场上身居后卫,当对方进攻时,他严守不息,让进攻者的球无从传出,若稍有不慎,球还会被他直接截断,传给他们队的的前锋,陆定中与前锋的配合尤为默契,左右两锋,来回穿插,似流星穿过,适时投篮,十有八九进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决赛上半场双方比数交替上升,到半场结束时比分差距只有5分,由糜场队领先。下半场比赛更是激烈,糜场队在队长俞俊德的带领下,个个生龙活虎,人人斗志昂扬。新兴队的每个队员也都不甘示弱,在队长陆定中的安排下,采用“五星形”阵法,与糜场队对阵。场外观众各个圆目眼视,不肯错过这场龙虎之争。裁判也随着场上队员的移动而不停移动,两眼始终紧盯着持球者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到最后三分钟时,双方比分是46:43,糜场队领先3分,这时 新兴队的场外指导要求进行最后一次暂停,暂停时间为一分钟,双方球员都聚拢在场外指导的周围,听从场外指导的指挥密令,暂停结束后,新兴队队员在对方底线发球给陆定中,此时,糜场队采取了人盯人的战术而陆定中接球后一个大转身,就把球抛给了在前场的中锋陆宗元,陆宗元接球后迅速躲避防守者,来了一个三大步,直接到篮下举手投球。篮球进入网中,比分拉成46:45,全场一片欢呼。这一招就是新兴队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外指导发出的密令。糜场队吃了此亏后更是勇猛,比分始终领先1分,但就在倒计时还剩3秒、计时员把哨子放到嘴边时,新兴队侧锋张文泉接球往篮下跨出三大步,被对方以身拦下。截判的哨声响起,糜场队7号队员犯规,计时暂停,张文泉获得了两次罚球权。球场四周几百双眼睛紧盯着张文泉,新兴队队员也期待着他,只见他环视四周微微一笑,举起掌球的右手,投中一个空心球,得1分,四周掌声响起,这是对张文泉的赞赏和励。当他第二次举起右手时,左脚微微一提,一条抛物线稳稳当当地在篮圈正中央穿透而过,又得1分,此时,裁判宣布2分有效,全场以46:47的比分结束比赛,新兴队获得了冠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张文泉的精彩进球,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回忆起五十年前浮桥地区的农村篮球队,都会想起当年那些在篮球场上的明星,比起现在网络世界里看到的高手来得真实、更觉亲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那个不眠的夏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年连续的酷暑高温,让我想起了60年前的那个夏天,用宋代诗人戴复诗中的“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来形容最为贴切了。1962年的八月初也是这样炎热,烈日持续五十多天炙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嘶哑地发出“热死了,热死了”的哀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农说,大伏天棉花结的棉桃为最佳。可眼下旱情严重,棉叶已开始卷萎,蚜虫把卷起的棉叶当作温床孵化繁衍,棉花丰收已经不可能了。在棉田干得直冒烟的节骨眼上,广播里传来了公社抗旱指挥部发出“全民动员,抗击旱灾”的动员令,各生产队在队长的指挥下,一场“人定胜天、灌水保棉”的战斗拉开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是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四周闷热无风,我和队里的七个青年早已围聚在两架临时踏水车旁。队长命令,必须在深夜时分才可取水灌田,提前的话,棉花叶会脱落,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半夜11点整,我和堂兄首先登上踏水车,车斗的水由下而上徐徐通过临时水渠涌入一大片久旱的棉田。我和堂兄用力地蹬着水车,用斗板传送上来的水浪花好似一团白雾急射而去,才十多分钟,在踏水车上的人已经大汗淋漓。待在车旁的小龚对大家说:“我出两道字谜给大家助助兴怎么样?”一旁的小王说:“好呀,你先出题,我们猜。”小龚刚把“草木之中一个人”的谜面说出口,我的堂哥立即说:“是茶叶的‘茶’。”此时,刚上车的小龚说:“让我队的高中生出两道难点的题给大家猜猜。”我擦干了身上的汗水出了第一道题:“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一时刻,只听得斗板与木齿的撞击声,我把大伙难住了。过了一会儿,小王在踏水车上高兴地说:“我猜到了,是‘也’字对不对?”堂哥说:“‘也’字加三点水就是池塘的‘池’,加土字旁就是‘地’,加单人旁不是你我,那就是‘他’呀,猜对了!”大家高兴极了。就这样你出题我来答,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大家脚板劲更足了,车斗口的水花浇得更远了……说来也怪,正当大家拼尽全力劳动的时候,萤火虫也飞到周围上下腾飞,青蛙田鸡在河边草丛里亮开嗓门为我们助威。听着猜谜声、出水声、蛙叫声组成的“夏夜交响曲”,辛苦两字早已抛在脑后。在旁拿了铁锹负责封沟筑坝的老队长也笑得合不拢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月亮慢慢西移,负责踏水的青年已轮换了好多次,但水斗前的水浪花仍滚滚飞溅。此时负责通沟封口的老队长在远处大声地说:“水已行到一半了,再过一个多小时可以通沟了。”此时正在踏水车上的我,背上、肩膀上都淌着汗水,脚底也有点痛,可能磨出水泡了,可我心里却生起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通过抗旱,我明白了棉花能纺成纱,织成布,做成衣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凌晨3点多,只听队长在棉田的另一端高声说:“水已行到了最北端,再过一会儿可以停车。”这场灌水保棉的战斗胜利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路过昨晚灌水的棉花田时,只见翠绿色的棉花叶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昨晚它饱饱地喝足了水,原先将要卷萎的叶片又舒服地伸展开了。棉花根部的泥土是湿润的,几朵浅黄色的小花蕾在枝头出现,干旱的灾情暂时解除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谁料,队长在棉田里冒出头来说:“棉花叶子上蚜虫、红蜘蛛病又暴发了,红蜘蛛很难灭掉,必须等晚上花叶上有露水,再用‘六六六’干粉喷雾机喷叶子才有效果。看来你们这些参加抗旱的小青年,今晚要再辛苦一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夜,八个青年穿起了长袖衣裤,戴上口罩,背着药粉喷雾机,围聚在棉田的田埂上,一场杀灭病虫害的战斗马上又要打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欧遊记</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年前的今天,九月十八日,我在儿子亦⻜陪同下第一次走出国⻔,遊览了⻄欧八国。这次旅游,阅历大增,收获颇多。现将我所⻅到的名胜古迹,自然⻛光与诸位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说旅游,当然离不开大自然的美景。说到美,阿尔卑斯山纵横全境的最美之国一瑞士,那里有白雪皑皑的雪峰,有郁 郁葱葱的丘壑;再有碧波荡漾的湖泊,绿色草坪,苍松翠柏 覆盖了全瑞士。帶有⻮轮的小火⻋把我们送到了髙达3454米 的阿尔卑斯山的著名景点一少女峰,下⻋后,遊客们经过了 一条冰洁的隧道,再登上148米的垂直电梯,到达了观景台。观景台上,寒⻛劲吹,白云在眼皮底下缭绕,但女士们都不 畏惧寒冷,挥舞着手中的头巾在这雪山之巅拍照留念,更多 的人在白雪覆盖的山坡上定格住了难以忘怀的瞬间。 告别了少女峰,旅游大巴又把我们常到了电子导游称之为琉 森的美丽小镇,这里蓝天白云倒映在湖光山色中,湖中天鹅 拍翅掠水,低空中的海鸥缓缓⻜翔,花团锦簇的廊桥曲曲弯 弯地横跨天鹅湖,喜爱攝影的儿子在廊桥上给我留了影,当 然水中屋影的照片倒也拍了不少,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难怪世界各地的年轻情侣都要到此蜜月度假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不得不说,意大利的名镇一威尼斯果然名不虚传,在威尼斯水城中我们乘坐叫做贡多拉的尖头小船环城游览,水中有屋,屋外是水就是威尼斯的真实写照。浪漫之都的法国,我们乘坐了塞纳河上的邮船,在和煦微⻛吹拂下,我们饱览了两岸的美丽⻛光,尽情观尝着各式各样的欧式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旅游,当然离不开参观那些帶古的场所,法国的凡尔赛宫,罗浮宫当然是值得一游。凡尔赛宫,这座路易十四修建的帝王行宫,外观气势恢宏,内景金碧辉煌,绘画,雕塑艺术珍品收藏于此,参观以后,我发自内心的感慨,真不愧是闻名于世的宫殿,尽显皇家⻛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一罗浮宫,宫里的件件珍品熠熠发光,尤其是爱神维纳斯的雕像和胜利女神尼卡的大理石雕像,还有达芬奇的成名之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的游客,宫内参观人群摩肩接踵,兴致勃勃,因为大家都⻅到了艺术大师的真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来到⻄欧,历史性的建筑当然也是这次旅游的必睹之地,在 德国的科隆,我们瞻顾了世界闻名的诗人歌德的故居,在陈 列室内一句名言尤为引起我的敬重,那就是《教人者,成为 之⻓,去人之短》。 在瑞士的南端,我们瞻仰了被⻢克吐温称为世界上最悲伤, 最感人的石狮,它是用以纪念为保卫路易十六家属惨烈阵亡 的786名瑞士雇佣军。 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那高髙耸立空中的方尖塔,是有着悠 久历史的重要文物。而现在的协和广场已成为祈祷和平,寻 求安逸的场所。 在巴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道的首端屹立着雄狮凯旋⻔,正 是其名,它是拿破仑为了迎接参加奥斯特里战役胜利凯旋的大⻔。据导游说,在巴黎大大小小的凯旋⻔有十几个。 在巴黎,我随旅游团去观看了埃菲尔铁塔闪灯的奇特景观,据导游说,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建造者就是埃菲尔本人,他为 了⻅证对英年早逝妻子的爱恋,每晚7点,都要点起腊烛,以表哀思,它是感情的⻅证,忠贞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欧洲政教合一的年代,豪华的教堂是权贵们展示财富的一 个方式。这次旅游我们光顾了欧洲十大教堂中的四个教堂, 先说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以髙与尖吸引了无数游客,它被称为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值得一提的是修缮这座教堂耗时600多年,时间不可谓不⻓。 在法国塞纳河的小岛上,有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一巴黎圣 母院,正面是三重哥特拱⻔,⻔上装点着犹太和以色列28位国王的金身像,院内外的精美雕刻,围栏杆上的魔⻤雕像, 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更让人意外的是一座用中文书写 的圣母雕像也陈列院中,可⻅圣母两字用中文书写它意味着 什么? 梵蒂冈,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拥有世界第一大教堂, 豪华的外观,教堂内阵列的艺术魂宝实属独一无二,举世无 双,这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却拥有无数稀世之宝,比如米开朗 基罗25岁创作的《圣母痛子》雕像,栩栩如生,用无数个⻢ 赛克拼作的巨幅墙画,鲜活得如同真人......一件件稀世珍品 让人震撼,使人陶醉。离开梵蒂冈,犹如走出了一亇梦幻世 界。 条条大路通罗⻢,罗⻢城中的花之圣母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 地标建筑,它以粉红色,绿色和奶白色的三色花岗岩贴面的 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 淋漓尽致,难怪被命名为《花之圣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二天周游了⻄欧八个国家,虽说是走⻢观花,但却是眼⻅为实。但我要说一句话,欧洲的此宫那馆,与我国北京的故 宫相比,那正是小巫⻅大巫,瑞士的优美⻛景与四川的九寨 沟一比却要逊色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潘志冲 电话:13338046267 地址:浮桥镇明珠花园40-1</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海南岛之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退休之后,我两次来海南旅游,只要一踏入海南,我的心情如同这里的景色,一下子澄碧无痕,豁然开朗。这里四季如夏,这里鲜花常盛是她的风韵,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是她的内涵。两次旅途,我儿子租了一辆车,绕岛一圈,凡是旅游胜地,我们都去光顾青唻。要说最具特点当数椰林湾说起,海南岛的椰林风光,确逗人喜爱,海滩上那一排排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髙大挺拔的椰子树,树杆没有分枝,树冠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雨伞,伞下一颗颗菊黄色的椰子悬空掛着,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远道的来客点头欢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椰子林下面是一大片金黄色的沙滩,我们在称为月亮湾的沙滩上赤了脚,提了鞋慢慢地散步,时尔发现沙滩上有几个小孔穴,于是蹲下去用手挖掘,喔,原来是一只小螃蟹,这小穴原是它的休息之地。当地的几个渔夫拿了丝网,穿了高套靴在海岸边撒网捕鱼。远眺大海,浪花在大海里翻腾打滚,一浪推一浪向沙滩扑击,那种振撼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20l9年12月27日8点45分,我们在月亮湾沙滩上亲眼目睹了长征5号发射升空,一个明亮的发光点在我们观察点的上空向浩瀚的太空流逝。跑得早不如跑得巧,这是我到海南旅游没有想到的免费项目,令我激动了好长一阵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月亮湾就处在铜鼓岭下,铜鼓岭是海南一大名山,素有琼东第一峰之称,主峰338米,伴有18座大小不同的小峰,老年人可以免费入内游览,我在比我年轻的汪老师扶助下,围着群峰竞秀的山道,穿过层峦叠翠的山谷,观尝风光旖旎的美景。身临其境确实感受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风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租用车沿着绕岛公路徐徐南行,经过青澜大桥,来到了博鳌,我与夫人有幸地在博鳌亚洲论坛主会场的主席台上拍照留念。从博鳌一路西行,车子停在呀诺达雨林大门口,我们通过检票(老年人免费)进入呀诺达热带雨林风景区,晚上我们在宾馆的温泉中泡了浴。又去观看了精彩的黎族文娱表演,头裹彩色头巾的黎族青年,口含一片槟榔叶吹出了一曲又一曲的动人乐曲,身穿华丽多彩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子跳起了刺激又协调的竹杆舞,两位手握竹杆的黎族青年,不断摆动着彩色竹杆,载歌载舞的黎族姑娘随着乐曲的节奏在竹扞中跳跃歌舞,那一幕实在使人难忘。它展示了原始的黎族风情,也给游客带来了绝美的眼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天漄海角,家喻户曉的海南名胜。进入游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朝诗人王勃的那句千古佳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爱情广场,一对对青年男女在永结同心的石碑下立下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山盟海誓。在那里,两块巨石上镌刻着天漄和海角相对而立,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遐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离天涯海角不远是南山观音,前来朝拜观光的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我们一行人通过观音脚下的圆通宝殿一楼乘电梯直达四楼,然后沿着旋转形扶梯再往三层去摸佛脚,佛脚这一层有二十七瓣莲花所托,绕周一圈,仰望108米的观音面像,观音像一面手持佛经,另一面手持佛珠,还有一面手持莲花。它是一体化三尊造像,集威严,壮重,雄伟于一体,前来朝拜的信男信女,张开双臂,抱着佛脚,口里各自黙念着自己的许愿,我也真正领略到临时抱佛脚的真实画面。再远眺南海,海水蓝蓝的,天空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蓝玉和翡翠合为一体,蔚为壮观,再俯视南山景区,青翠欲滴的树木,色彩鲜艳的花朵,好一派南国风光,尽收眼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到了三亚,我们好奇地合租了海景房,站在阳台上, 远处海面上的邮轮缓缓行驶,左侧的海上乐园中,红,黄,蓝三色的霓虹灯光交替地闪烁,眼皮底下的沙滩上人影涌动,我们也融入在这股人潮中,来自新疆的新三亚人围成一圈,穿着维族的服装,在大功率音响的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整个沙滩充满了欢乐。突然,一艘快艇从沙滩边似箭一般地向外驶去,几分钟后又回到了出发地,三位游客脱下身上的救生衣说,在海浪中窜行好刺激呀!是的,海南是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海南之旅给我带来了欢乐,又增添了我的阅历,尤其是海南作为对外开放的自由贸易港后,我萌生了日后有机会还想去看看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2年1月5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我到文昌看发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0一九年十二月六日,我夫妇与汪老师夫妇在儿子亦飞陪同下乘飞机到海南旅游,而主要目的是亲眼目睹长征5号遥3发射升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海南。气温宜人,大海,椰林,沙滩、组合成自然风光已是奇特可观,而挺拔髙大的椰子树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椰子树没有分叉,树冠是由一把把似扇状的绿叶组成,绿叶下一颗颗黄色的椰子悬空掛着,微风吹拂着绿叶好像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挥手示意。我到过不少地方旅游,觉得海南这样得天独厚的风景最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二月十八日,儿子租了一辆车把我们送到了文昌航天城。航天城对我们七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免费的,汪瑞芳尚未满70周岁,买了票价100元的门票与我们一起进去参观游览。航天城是军管的,一进大门,我们就坐上了游览观光车,车前座驾驶员旁坐了一位年轻的女兵,她是这次游览的专职导游,一上车,她就向我们介绍说:文昌航空发射场是2007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造的第四航天发射中心,它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及大吨位空间站等发射任务……几分钟后,游览车停在一幢高楼前的广场上,导游说:这里是航天控制中心。可以想象,这里的航天人正在紧张有序地为长征5号的升天而忙碌着。我们在大楼前留了影,登上游览车行进了十多分钟,导游说,航天组装大厦到了。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成凹字形的高大建筑,导游说,重量870吨,高约57米的胖5已竖立在中间的组室里,这幢组装大厦高达100米,发射前,从各地运来的发射器部件在这里组装验收。在凹口门的前端有二条平行的轨道,轨道间相距有十五,六米,数百吨重的发射器前面用大功率的牽引车拉动,后面用大功率的助推车推送沿着二条光滑的轨道运往发射场。我站在轨道旁,与汪老师来了一张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拍完照,我们又乘上游览车沿着轨道向发射场行进,车子开到《发射重地,游人莫入》的牌子前停了,以发射架中心约200米半径用铁丝网围着,地面上复盖着修剪平整的草坪。导游告诉我们:草坪底下2米深处储存着数以万吨的凉水,当发射器点火升空时,这些地下水都会沿着各自的管导迅速地喷洒到发射口,处于髙温的发射区骤然冷却下来,而周边的植培,草坪也不会枯萎变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参观完航天发射城,我感受到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壮观和宏伟,又看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辉煌成就,更期待着能亲眼目睹胖五升天的奇景特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二月二十六日,我们从报纸上获悉二十七日在文昌发射长征5号遥3。那天我们七点就来到了离发射塔最近的名叫月亮湾的沙滩上,月亮湾与发射塔中间只隔四,五公里的一个海湾,所以月亮湾成了胖五发射的最佳观察点。一会儿,300多米长的海滩上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站在我身旁的两个小伙说:他俩昨天乘飞机从北京过来现场观看长征5号发射的。沙滩上的人群用擵肩接踵来容易也不会过。七点半,发射场上的强光探照灯的光柱在海面上掠扫,一个手拿望远镜的小青年说,胖5巳经放置在发射架上,几位视力超好的人应着说,看到了!看到了!从时起,所有人都拿起了自备的攝像器材准备摄像,有的人握着长焦照相机,有的人扛着自动摄像机,大多数人左手横握着手机,大家的目标一致,镜头对准着前方的发射塔。人们屏住气,眼晴紧紧地盯住了对面的发射塔,八点半,一声巨响,发射塔下的海面上似一团烈火在翻滚,说时迟,那时快,每个人手中的相机发出咔嚓咔嚓的点击声,一个明亮的光点从火红的海平面朝西北方向的太空划过,它好似一颗流星,在我们观察点的上空向浩瀚的太空流逝。此时,发射塔下火红的火矩也消失了。这就证实了导游说过的地方水骤然喷向发射口,使海面上的火炬消失殆尽。突然,有人高呼,成功人,胖5升天了,顿时,欢呼声,欢笑声久久回荡在月亮湾的上空。五分钟,手机里传来了长征5号遥3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喜报,沙滩上的人群欢腾雀跃,我终于目睹了长征5号发射升空,为这次海南之旅画上了一个园满的句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走路是最好的养生</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口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当傍晚时分,小区周围的人行道上到处是人,一波又一波,一队又队,他们在干啥?和我一样,散步走路,因为走路是最好的养生。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尤其像我这种装了一个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通过散步可以疏通经络,愉悦心情,促进消化,有助睡眠。因此,两年来,我坚持每晚走上大约4000步,从不间断。两年来行走效果很好,上星期我到上海中山医院复查支架,结论是支架通畅,各项指标都在正常的参考范围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我在七丫路人行道上慢步行走时,对面迎来了一队女子运动队,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她们步伐轻盈,律穿着运动鞋,好似一队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紧接着,一对年轻男女从我身旁快速超越,听男的说,他俩已绕第二圈了。当我走到平江路拐弯处,一对与我年龄差不多的老夫妇姗姗走来,原来是老王扶着老伴在做康复训练。在平江路与青枫河之间有片30米宽的草坪,每隔三四米的桂花树上黄色幽香的桂花已挂满枝头,弯弯曲曲用鹅卵石铺设的小道嵌在绿色的草坪之中。我喜欢在这弯曲的小道上慢慢行走,有时候还会情不自禁地蹲下来,慢慢地欣赏草坪与小道之间冒生出来的一枝野花。弯曲的小道延伸到青枫河岸边,在河边,一排垂柳的枝梢已接近河面,春天的时候,绿色的嫩枝好似与清潺的微波来了一次接吻,这样的景色太美了,令我心情愉悦、心旷神怡。走完弯曲小道回到茜泾河桥上,举目西望,夕阳正慢慢地接近地平线,晚霞的天空景色更美,从茜泾河西边游来了群鸭子,它们正匆匆地回家过夜呢!再向北走,东西走向的南环路上行走的人更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已到了沈家滨路,此时,路灯已亮,迎面来了一辆手推车,车上坐着两三岁的小孩,据推车的婆婆说,小孩一直要跟大人一起走,刚才走了段路,怕他吃力,所以让他坐在车里,自己推他走。多么有意思,连小孩子都要加入到傍晚散步的行列中来,难怪用走路的方式来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个人慢慢地散步,一边走边看,心情怡然自得,毫无牵挂,更无杂念。静静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深深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个人慢慢地散步,一边走,一边想:我们这代人,虽然经过的历程有点曲折,有点艰辛,但我们总算走过来了,今天,我们赶上了新时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相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乡村面貌会越来越美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菜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口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人说,你们住在乡下空气好,建着小别墅,周围空间大,住着舒心。这话不假,我不仅享受着以上这些,而且在宅基周边的空地上开辟出一块块“小菜园”。既可以美化周边环境,又可因侍弄菜园而舒展筋络锻炼身体,更让人眼馋的是,可常年为自家餐桌源源不断地提供时令蔬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前年,我在宅基附近一块1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开辟了一个小菜园,你别看它小,它就像个魔术师,可以一年到头变出你想要的东西!随着季节的更替,菜园里的蔬菜也交替地生长,现在绿油油的青菜已长出紫绿色的嫩头,老伴每天总要摘下十来个菜苋,用水一冲,放在锅中炒几下,一盆可口佳肴便端上饭桌,大家一下吃了个底朝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菜园的西北角,已被墨绿色的菠菜叶片覆盖,过几天,菠菜炒肉丝又将是饭桌上的常客。菠菜左侧种植着六行莴萱,三行青三行紫,老伴把它们间隔着栽种,一则色彩斑斓,二则成熟期有先后。青莴苣再等半月就可以上桌了:紫莴营这几天向上猛长,层层紫叶好似一件防护衣把肉体紧紧地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着,待青莴苣“退位”后,它便闪亮登场。菜园中间位置,四行大蒜布列成行,把园地分割成两片,大蒜的茎秆已有30多公分长了秆粗叶宽,一个月不到,蒜苗将长成,成为肉类的最佳“搭档”。菜园边缘,一排葱管傲然挺立,时不时随风摆动,好像在邀请主人随时前来采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说实话,我自退休回乡后,吃的绝大多数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很少到菜市场购买,因为自已种的菜吃着放心,不必担心农药残留。我和老伴把这块菜园作为强身健体的基地,用铁镐松土,用锄头除草,用水桶浇水,这些体力劳动是拉筋松体的最好练习,为了不失时机地种植各类作物,老伴已经规划好了接下来的种植计划,准备在去年种茄子的地块上栽种番茄,去年种番茄的位置种青椒,种青椒的地块种茄子,这也算是轮作吧。回想起去年的十棵茄树,六月初已是果实累累,紫黑色的长茄剪去了又生,一茬接一茬,几乎一天隔一天地端上饭桌。青色的辣椒也与红色的番茄各不相让,今天是番茄蛋汤,明天是青椒肉丝,让家里的餐桌色彩丰富,花样多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除房前的空地,我家东墙外还有一平方米不到的空地,我和老伴见缝插针地种上六株黄瓜,黄瓜牵丝绕藤时,我用两米长的小竹竿靠墙搭上简易黄瓜棚。说来也有趣,棚搭,弯弯绕绕的黄瓜藤好像攀上了上升的阶梯,一日一个样。当枝藤离地面越来越远时,藤上已长出一朵朵浅黄色的小花。几天后,花冠顶在弯弯的黄瓜头上,青青的黄瓜一条条满挂瓜棚。摘下一根大的,切成条形浇上酱醋,就成了众人皆爱的脆菜。在黄瓜棚的北端,我又把豇豆籽播在土中,浇上水,三天后,豇豆苗便破土而出。由于土壤中早已施好基肥,所以豇豆苗长得很快,好似在和黄瓜比试,谁长得高、谁爬得长。我用三米长的小竹竿搭建了豇豆棚,棚建成,枝藤像装了助力器一样向小竹竿顶端生长。豇豆苗与其他作物一样,先长花蕾,这些花蕾像一颗颗白色的珍珠悬挂在棚上,日日夜夜往上窜。不几日,一根根豇豆好像窗帘挂满了整个棚。于是,我们把长长的豇豆采摘下来,切成一段段,下锅后又成了饭桌上一道家常菜。豇豆和茄子一样,你摘得快,它长得更快,为我们一家源源不断提供时鲜家常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看着眼前的绿色蔬菜,我感到心旷神怡。这块菜园成了我心中的乐园,既为我家提供了素菜食料,又锻炼了我渐渐老化的筋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1998年,撰写《浅谈记忆能力的培养》在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上发表/1999年6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浅谈“记忆能力”的培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江苏省太仓市九曲中学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应用又很广泛的学科。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公式、规律组成的科学体系,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把这些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牢固地掌握,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一生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作为青少年的老师应当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这种特长,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记忆力,把所学的知识学好。平时,我们反对“死记硬背”,应提倡“识记”、“保持”、“再认”、“回忆”的记忆方法。下面将结合一些具体内容来谈谈培养记忆能力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一、指导学生善于识记,掌握识记的方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识记的材料要选择,一次识记的对象要少而精。上一堂课,课本上的材料要学生全部记住背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在备课时,从教材中这择最必要的,最基本的部分向学生提出记住的要求。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教材分析和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分析:需要记住三点(1)定义;(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人说:“理解了的东西就能够更好地记忆它“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使学生理解教材,弄清法则、公式的来龙去脉。例如弧长公式推导L=(NπR/180是根据圆周长为2πR.n中心角所对应的弧长是圆周长的n/360,因此弧长L=2πR×n/360=nπR/180。学生即使忘记了,但一推导就可以重新记住记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训练学生在练习中进行识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每教一个数学知识点,一般都要布置学生做练习,也就是既让学生动脑,又比学生动手。几经反复操作,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印象深刻,不会遗忘。如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我在课堂上一下子让学生做了汉山段在六题(2x+3y)²,(3a²+2)²......并强请每一题要写出”中间过程”如(3a²+2)²=(3a²)²+2×(3a²)×2²=9a²+12a²+4,由于练习中注意到了2ab中的2,所以学生在件后的运算中正确率也大大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学习识记方法,提高识记效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背诵法:一毅地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识记的材料背出来,如几何图形的定义,定理学生都要背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分段法:有些材料可以用部分识记、整体识记和综合识记。例函数概念可分三段理解记忆(1)对x的要求,(2)对y的要求,(3)最后结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简语法:有些识记的材料如两点距离公式:│P,P,|=[(x1-x2)²+(y1-y2)²]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学生在识记时往往弄错了“符号”。若把这个公式用短语叙述:“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同名坐标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学生一旦背出这句短语,符号的毛病也会避免。再如三角函数中的诱导公式可以衡括为二句:“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形象法:借助直观形象来帮助记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例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来记忆性质:增减性、周期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y=Sin(X)图像略</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二、帮助学生克服遗忘,加强保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识记”的东西可能被遗忘,这也不奇怪,但如何克服遗忘呢?我的要求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及时安排复习,刚识记的知识在头脑中的“映象并不深刻”,因此及时的复习才能将识记中形成的“图象"和“联系”加以巩固与保存,达到牢记不忘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以旧带新,加强保持。例如,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的教法,或者在新练习中用旧知识等等,在“新旧”的反复中不仅达到了“保持”的目的,而且也能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归纳小结,在知识系统中保持。一堂课,一个单元都要花一部分时间进行归纳小结,所谓归纳就是再次明确识记的材料,在学生头脑里刚建立不久的“映象"加以重现,从而达到保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三、培养学生善于用“联想”,进行“再认“与“回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再认与“回记”不仅靠“熟记”,常常要靠联想来启发自己的“记忆”、常用的“联想”方法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时空接近“联想”即从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想起。如上午学了新课,下午作业是一般可与上午的概念、定理、例题、练习来“联想”解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形状接近“联想”,即从性质接近,形状相似的同类事物想想,例如遇一道题先想想自己是否做过类似的题目或者例题中的同类习题,通过这样的联想,找到解题的途径、更加强了识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关系对比的联想,即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从属关系等等进行联想,这是最基本的联想方法。也就是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让你回忆起需要的知识,为你解题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之,数学教学具有”优化人性的功能”,那么培养记忆也是“优化功能”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林绳之 任东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张启莲 王广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主编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国际文化出版公出版发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1998年,撰写《浅谈运算能力的培养》在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上发表/1999年9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浅谈“证题能力”的培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江苏省太仓市九曲中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潘志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推理证明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证题能力淡一些粗浅的看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每道数学证明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两部分组成,我们对它证明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运用有关的数学概念、公理和定理进行逻辑推理逐步地推出求证的结论,然而对刚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对逻辑推理却是茫然无知,因此需要教师逐步点拨,加以引导,加强证题“基本功”的训练,证题“基本功”一般指下列三个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一、看清题意,正确审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人说:“证题第一关,就是审题”,这话对极了。所以说一题到手,首先要仔细读题,从而弄清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还要明确求证的结论是什么。然后把已知条件中所涉及到的概念逐步地回忆出它们的定义,以及它们所具备的性质,尽可能的向求证的结论靠拢。同时,对证明的结论进行“索因”也就是说,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产生这个结果,要尽量地与已知条件“挂钩”。上述思维的过程就是“审题”,审题正确,证题就有了眉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例如:如图(略)△ABC中,∠ACB=Rt∠,CD⊥AB,DE⊥AC.</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求证:BC²/AC²=CE/A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分析:本题涉及到△Rt及Rt△中斜边上的高两个概念,因此,Rt△中射影定理应马上回忆到,又从DE⊥AC,∠ACB=Rt∠,显然得到DE//BC。联系求证BC²/AC²=CE/AE,就可以思索此题应用平行线截线线段成比例定理。这样一分析证题的思路已十分清晰。证明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证明:略</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二、熟悉依据,明确思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上例可知,做数学证明题必须引用到有关公理或定理,否则推理就缺乏依据。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它们,牢固地记忆它们,并灵活地运用它们,每过一个阶段,应当对所学定理进行整理、分类及小结。小结一般有两种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从重要的已知条件进行小结,我们称它为“必要性小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从常见的证明结论进行小结,我们称它为“充分性小结”。如果平时能做好这两类小结,将有利于寻求证明题的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必要性小结举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例:直角三角形性质小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勾股定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射影定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做好这种必要性小结,有助于我们一接触已知条件就会推出到种种结论,也就是说提供了推出的依据,启发了证题的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充分性小结举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例:证明线段相等的主要公理和定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等量公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两腰上的高、中线,两底角的平分线分别相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其它的如证明角相等、证两线平行、垂直、证四线段成比例都要做好“充分性小结”,就能熟练地了解“求证一些常见结论”所能依据的定理,它就能为做数学证明题提供思路,启发你朝什么方向去探求证明的方法。这就是“熟悉依据,明确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三、掌握格式,合理书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由(一)、(二)启发和提供证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证明推理格式,要善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初中阶段,我们认为学生应掌握好常用的三种推理格式:1、综合法顺证格式。2,分析法逆推格式。3、反证法逆推格式。尤其重要的是一顺证格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综合法顺证格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推理,由已知推出到“推知”,再由“推知”推出到“求知”,逐步地推出到求证的结论。这就是综合法的顺证格式。课本中定理的证明一般都采用顺证格式。它的书写表达常用“∵(因为)......”,“∴(所以)......”,即先因后果。近来用推出符号“→”来表达。在“→”左边写条件,在“→”右边写结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例:△ABC内接于⊙O,∠BAC平分线交BC于D,交外接圆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求证:AD·AE=AC·A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证明:连接EC,∠E、∠B都对弧AC→∠E=∠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AE平分∠BAC→∠CAE=∠BAD}→△AEC~△ABD→AE/AB=AC/AD→</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AD·AE=AC·A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分析法逆推格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分析法证明的思路与综合法恰好相反,它是从求证结论出发,倒着分析,由“求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拢“已知条件”这种证法一般常用表达的语言是“要证…”,“只需…”,平时我们一般不用逆推格式来表达证明过程,然而在分析时在草稿上常用这种分析法逆推来想,等找到证明思路之后,再用综合法顺证格式来写,通常称之为“逆推顺证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反证法三步格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时直接证明原命题比较困难,则可以改证与原命题等价的逆否命题,这就是反证法的基本思想。运用“反证法”的证题一般步骤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由这个假设出发,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某种结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指出所得结论与原命题中的已知条件不合,从这一“矛盾”,就可以证明第一步所假设是不合理的,因此原题中求证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是由“矛盾”而作出的“断定“,这就是运用了“排中律”的逻辑思维方法。初中几何第三册第75页例二就是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角是直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而言之,“做数学证明题”,要切实练好上述三项“基本功”。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达到触类旁通,开拓思路之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林绳之 任东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张启莲 王广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主编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国际文化出版公出版发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潘志冲老师获得太仓市人事局嘉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2000年8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