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第故里,千年古镇”

王良庆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家乡的赵化镇是“光第故里,千年古镇”,一直都想去一睹风采。好在赵化镇不是太远,正好这几天有些闲,我便于前天一大早驱车来到了离富顺县城三十多公里的赵化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英才昭日月煌煌艺文千秋颂,正气满乾坤浩浩忠义万古传”高大的公园大门两侧,镌刻着富顺籍书法家郭昤的楹联。这幅楹联不仅展现了刘光第的诗文才艺,更颂扬了他的正气和忠义精神。进公园数十步,便是半圆形的刘光第故事墙,一幅幅黑白木版画无声地讲述着刘光第“变法图强,凛然大义”的一生。沿石径小路,我们依次经过了晚晴轩、君子亭、维新亭、望江亭。每个长廊、亭子的两侧,或题上后人颂扬刘光第“变法维新真君子,献身教国大丈夫”的诗句,或书写着刘光第本人自勉的诗句:“为肖子勿为孝子,做良臣不做忠臣”。从这些诗句里,我读出了光第公园蕴含的文化。从可远眺沱江和赵化大桥的望江亭往回左转,我们进入了由一树树羊蹄甲花形成的花径。爱美的帅哥和美女们在高大的花树下笑盈盈地拍照,大家的笑语和着鸟儿的欢叫在紫云般的树下回响,给宁静的公园增添了一股生气。</p> <p class="ql-block">  从光第公园出来,我们左转继续沿平整、干净的街巷前行。用青石板铺成的街巷安静深远,两边多为青砖白墙青瓦的民居。不久,我们就来到了桂香池街的“桂香池”。桂香池是一个种有白色睡莲的四四方方的池子。睡莲的白和暗香让人想到刘光第的廉洁、勤俭的品质。桂香池原碑经历一百多年的沧桑,已严重风化,左侧新碑上红色的“桂香池”三字由本县教师林远森书写。原碑右侧墙上,分别刻有刘光第的诗《桂香池》和《忆去年读书处》。紧挨着的“明月楼”,也是刘光第书画馆。这里曾是刘光第少年时启蒙读书的蒙馆,如今馆里悬挂着数十幅与刘光第有关的书画作品。在四面挂着墨宝的馆里驻足欣赏的同时,再次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刘光弟故居古老的木门两边,悬挂着由乡人李靖林撰写,我市著名书法家黄宗壤书写的对联:“清廉勤俭道德文章千秋称君子,变法图强存仁取义一死醒国人”。怀着敬意,我们走进刘光第的出生地。那竹编的墙体、那刻有雕花的厚重又陈旧的木床,那远古的书案、木椅,仿佛在向我们默默诉说一段历史,一个贫苦家庭孩子鸡鸣即起勤读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西街的刘光第故居出来,我们又参观了在赵化古牌匾陈列馆。这里收藏有于佑任及民清和民国时期书法名家的手书牌匾,让人感叹其珍贵的同时,又深深地感受到其文化的厚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