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克林论文《一》

舞者..永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花鼓灯保护传承重地——凤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论其歌、舞、乐、戏的价值与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原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花鼓灯艺术研究工作室主任、花鼓灯申报世界遗产首席专家谢克林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近, 本人在翻阅大量花鼓灯历史资料时,脑子里一直盘旋一个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一种特殊的汉族民间歌舞文化现象,为什么安徽凤台县的花鼓灯,在艺术形式方面发展的那么丰富、完备?不仅歌、舞、戏、锣鼓音乐丰富系统,而且由著名花鼓灯艺人陈敬芝,在解放前创造了推剧,这一地方戏曲形态,完成了由民间歌舞发展到地方戏曲的历史进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细究起来会发现,凤台花鼓灯在形式上己形成一个庞大体系:开场锣鼓、文伞把子对歌、前场小戏、武伞把子跟斗及领舞、大花场群舞、独舞、小花场(双人舞)、抢扳凳(三人舞)、后场小戏(或大戏)、乱场(或叫混场:大场、小场、灯歌演唱混合演出)……这么丰富、复杂、完整、系统,又十分符合民间歌舞艺术演出程序、逻辑的演出形式,仅仅说出来都会吓你一跳。这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现象,在花鼓灯三大流派及所有播布区中独一无二,在全国同时期汉族的各个民间歌舞和地方戏曲中也绝无仅有!这个艺术形式上突出特征,多少年来一直没有被研究者重视,成了灯下黑。而且凤台花鼓灯艺术的突出特点还远不止这些……这个迷题,这个巨大的民间表演艺术宝库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寻出它独特的奥妙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去我们只着眼于舞蹈部分的研究上了,而且侧重在舞蹈动作、韵律、风格及其相关的历史、经济、社会、人文方面的学习研究,忽略了对其历史整体发展过程和综合性艺术特征的系统性研究,认识不全面,对其重要意义和价值评估、介绍,也失之偏颇。过去自己在研究中只重视舞蹈形式方面的研究(学习苏俄理念,即西方艺术理论,把舞蹈、音乐、戏剧等截然分开):一直没认真重视凤台出生的原省歌舞团团长董振亚先生和陈敬芝大师生前,曾反复多次对我说过的,尤其是临近逝世前两、三年只要见面,总提出希望我能重视风台的花鼓灯歌唱和推剧的研究,指出凤台花鼓灯艺术不仅仅是舞蹈,在民间老百姓最看重的是它的唱和戏。而这点在颍上和怀远的艺人和研究者中虽有反映,但远没有凤台县来的强烈和时间长久。我过去一脑子吴老师舞蹈理论,虽然他在为我《中国花鼓灯艺术》一书写序言时,也论述到花鼓灯舞蹈与锣鼓音乐和戏剧的紧密关系,还特别举了小戏《王小楼买线》、《寡妇自叹》的例子,来说明花鼓灯中的戏剧性因素的重要作用,还引伸论说了中国汉族民间歌舞的美学特征:悲喜因素的兼而有之。我在书里也大篇幅的论述了花鼓灯的小戏、锣鼓音乐、灯歌的文学特色、代表性小戏分析,并明确指出花鼓灯是歌、舞、戏、锣鼓音乐等综合性艺术。而且吴晓邦老师指导我时特别强调,要我站在中国乃至人类舞蹈文化的高度来分折和研究花鼓灯艺术,并要我好好读他的《新舞蹈艺术概论》,学会用他的一些理论观点来分析解释花鼓灯的艺术现象。老人家在审定我的提纲时,明确表示书名就定为《中国花鼓灯艺术》而不是《安徽花鼓灯艺术》或《中国花鼓灯舞蹈》或《安徽花鼓灯舞蹈》,正是为了清楚地表达我们共同的这个重要思想。但研究的侧重点和落脚点是建立在舞蹈艺术部分上,是以提取和确立以花鼓灯舞蹈为其主要的、核心的价值,其它为辅助价值的研究思路。这样研究方向从一开始便决定了研究结果会出现偏差,即对花鼓灯的整体艺术重要价值的认识与估价失之偏颇,对花鼓灯的音乐、歌唱、戏剧部分研究论述不充分,出现以偏概全的差错。虽然我在三十多年前那个历史阶段,那样一个研究的水平上,站在那个时代需求的关节点上,在吴晓邦老师指导下写出了那样一本《中国花鼓灯艺术》,匆忙地跟上了时代的需求。现在看起来,遗憾与缺陷还是不少的,如果放在今天会写的更好一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当我作为中国最早的第一批参加和操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专家之一,并担任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后,对于我在三十年前所犯的这个错误,自己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一心想去弥补和纠正的心愿日益强烈和不可扼制。同时也想使我一直深入努力,设想并特别希望搭建的"花鼓灯学"(亦可称′中国汉族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学的缩小版`)的学术框架,不断增加其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不断增添新内容。这样经过不断的努力,积腋成裘,由不完善到完善,由基础的搭建到高楼的兴起,完成这样一个重要的夙愿。这是我一个不成熟的设想或者说梦想,既使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达到,但这几十年我一直在努力去做,去学习,去为之增砖添瓦。这门学问最终能不能建立起来我不知道。但作为一种追求,对中国汉族的民间歌舞艺术的研究、探索、发展肯定会有益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人出此主张可能自不量力,而且该学问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还需要音乐、文学、戏剧的研究人材的深度参与方能有所演进。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对非遗法规定非遗项目要"真实、完整"的传承的日益落实,这个需求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现实。因此才又一次提出这一不成熟的概念,供大家讨论批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了上面一大段,话题再回到凤台花鼓灯的研究上,一些问题会易于人们明白,并认识到研究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当下现实是,自本世纪初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己经作了明确规定,即必须坚持"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和传承原则。在这新要求和新形势下,如果仅仅把花鼓灯艺术继续作为舞蹈来加以保护传承,与《非遗法》的"真实、完整"的保护理念造成严重违背,花鼓灯艺术的原生态的保护、传承、发展将会毁于一旦,也不符合其在整个淮河中游花鼓灯播布区,民间文化生态中本应有的"真实、完整"面貌,等于是继续人为地割裂、杀伐花鼓灯艺术的"真实、完整"形态,铸成不可饶恕的大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需要强调的是:花鼓灯舞蹈在新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事业中,在民间花鼓灯艺人的无私传授与鼎力支持下,经过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广大专业舞蹈艺术家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获得的巨大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被学术界和国家认定为——中国10亿汉族人代表性舞蹈的地位,是不容否定的。其探索出的一整套舞台艺术花鼓灯的创作成果与经验,一整套已经体系化的教学理念、方法、教材等等都可以继续使用、保持、和继续探索,都不影响花鼓灯作为一个独立的汉族代表性舞种的存在与发展。也不影响安徽淮河民间花鼓灯歌舞艺术"真实、完整"保护、传承。犹如京剧《红灯记》被改编创作出了《钢琴伴唱.红灯记》、京剧《沙家浜》被改编创作出了《交响音乐.沙家浜》,并不影响北京京剧院和全国各地京剧团按传统方法训练、传承京剧的传统剧目《四郎探母》、《借东风》。犹如出了以河北梆子和河北民歌音乐素材为主创作的民族歌剧《白毛女》,照样可以改编创作出芭蕾舞剧《白毛女》,而且还被日本芭蕾舞团演了六十多年那样的情况。今天,我们在全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中,只把过去不自觉的失误,当作花鼓灯艺术整体发展历史进程中,一次自身艺术形式元素的分分合合,一次繁衍和子女分家立门户,花鼓灯艺术大家庭中又孕育、诞出一个可爱的美丽子女,于人类、于中华民族、于中国汉族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不是很好吗?而且反证了花鼓灯艺术综合元素的强大生命力,反证了中国汉族近千年创造的民间花鼓灯歌舞文化,具有适应未来时代审美需求的,强大塑造力、适应力。证明人类农业文明时代民族歌舞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在东方,在中国,在淮河岸边乡村,在凤台县、怀远县、颍上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好在人类及中国的非遗保护来的及时,好在花鼓灯艺术被单纯舞蹈化时间还不算太长,淮河民间原生的文化生态环境基本要素还在,原生的综合性花鼓灯歌舞形态,还摇摇晃晃、东缺一项、西少一块——演出在中国淮河岸边凤台县那块,极珍贵的仅仅属于花鼓灯的土地上!只要我们立即抢救、保护、传承好,还有的救,还会有一个好前景。那怕按《非遗法》作为古老花鼓灯的"活态″形态,恢复保存下来也功德无量!有专家担心这些老东西救不了了,是必然要死亡的,现在提出做这些白费功。我们说今天己经是全人类科学认知世界、认知历史文化、科学传承人类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时代。本人在日本东京看到:日本在中国唐朝学去的《兰陵王》歌舞伎,一千多年了,直到今天依然几乎得到原样保存。并作为国家艺术珍宝’无形文化财’,完全由政府出钱保护了下来,但在中国己找不到了,使我们既痛心又无奈。今天古老、富强、文明的中国,今后如保护不好自己祖先的文明成果,只能说明我们后代无知无能。我们就是要用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学的办法去救活她、保存她、传承她。此类代表世界农业文明时代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绝顶成就,我们一定要让她"活态"存在和传承下去。这是联合国代表人类向世界各国发出的呼吁和科学共识!凤台县也因此具有了比怀远县、颍上县在"真实、完整"保护传承中国花鼓灯艺术方面,更多的更重要的原生民俗文化生态和还原花鼓灯历史风貌的优异条件(一些老人还在、一些艺术样式有完整恢复的可能)。如今,"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中国汉族代表性民间歌舞——花鼓灯艺术的第一份重任,己历史地落在了几乎快被人们遗忘了的凤台县领导和花鼓灯团体(花鼓灯艺术团、推剧团)身上!落在了凤台县政府(非遗法规定政府是非遗项目保护主体)和热爱花鼓灯的广大民众身上(颍上县、怀远县则应按历史上的原生状态,恢复自己的花鼓灯艺术特色和优势,去努力保护、传承)。凤台祖先两百多年前在创造中国花鼓灯所建立的综合优势,再次显灵和放射出它灿烂的光芒!凤台县这个不知名的安徽淮河岸边的美丽小县城,在中央当下要求的"五年国家传统文化复兴规划"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中,在各地都在极力争抢文化资源的状态下,将可能"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得先机的,几乎无可爭议的,取得一块永久性的,可永远叫得当当响的,国家级一流王牌项目和政策、资金支持。传统文化资源和著名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之一。凤台县人们认识到了吗?做好准备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凤台县人们如何迎接这场机遇,如何积极制定保护传承规划,如何争取申报国家级项目传承基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此不展开去说,因为在这个地区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好事情落到身上还不主动去作为的人,恐怕很少,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很快就会有变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字:谢克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制作:陈永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专家点评:高小平,舞蹈家,安徽花鼓灯专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