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林继衡,男,1962年生。1975年起随父亲林奇坤学习八音锣鼓吹打技艺,精通“锣鼓经”“吹奏乐,操作技艺娴熟,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并深得到同行认可。自从艺以来,先后参加了近百场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八音锣鼓交流展示活动,其中1997年赴香港塔门表演“高州八音锣鼓”传统曲目《大开门》《小开门》,负责锣鼓演奏;2006年参加广东省国际旅游节“岭南民间艺术展演”,负责《高州八音锣鼓》吹奏大角;2013年参加“高州市纪念冼夫人诞辰1500周年”大型文艺表演担纲主奏“高州八音锣鼓”各曲目。其注重八音锣鼓实物资料的搜集、整理,持有堂鼓、大角(唢呐)、锣、箫、笛子、洞箫等实物资料,搜集整理了六(本)件“八音锣鼓”古谱及旧制的“高州八音锣鼓乐谱”。 为八音锣鼓的传承倾心尽力,十几年前便开班授徒,教授“八音锣鼓”的各种吹打演奏技艺,充实了八音锣鼓的后辈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高州,八音锣鼓叫“八音班”,在厅堂表演时也有人称“华堂班”,是一种以打击乐演奏为主的民间艺术,明末清初自闽南传入高州地区。由于乐班的组成人员不多,道具简易轻便,流动性强,易于演出而活跃于高州的镇村,是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简易巡游、演出活动,是高州年例等节庆活动中所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州的八音锣鼓分小班、中班、大班三种组成形式,小班4人,中班5至8人,大班8至16人,表演以演奏为主,演唱为辅,演奏以打击乐为主,奏为辅,演奏的曲目有《贺寿》、《封相》、《玉帝登殿》、《七仙姬下凡》、《送子》、《大开门》、《小开门》等;演唱的曲目有粤曲小调,粤曲选段,釆茶调,高州山歌等。乐曲的唱词根据场所而定,庙宇多用祭文和祝文的唱词,家庭华堂多用祝贺吉祥内容的唱词。还有把八音锣鼓搬上舞台的,舞台上的八音锣鼓融入了许多民乐合奏元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音锣鼓历史渊源深远,延续了明清以来的传统民间音乐的血脉,至今仍保留了工尺谱的记谱形式,部分乐师使用合、土、乙、上、尺、工、反、六、五、生等汉字记谱,并用正线和反线来定调;同时,八音锣鼓保存了古打击乐的原生态特色,是粤西地区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见证,八音锣鼓艺术经常见诸于民间节庆、庙会、祭祀、年例、婚喜、宗教等喜庆活动,既娱神又娱人,体现出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