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之一 <p class="ql-block"> 国庆大假,重庆艳阳高照,骄阳似火。</p><p class="ql-block"> 10月3日,文保志愿者伙伴迎着朝阳,于上午9点前在弹子石老街集结,向历史建筑调查项目的第一站长寿奔发。</p> <p class="ql-block"> 一路平安顺利到达“长寿石堰镇狮子村戴家祠堂”(以下简称戴家祠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戴家祠堂是历</span>史建筑,始建于清末,为穿斗式木结构,悬山屋顶,木雕、石雕精美,建筑具有巴渝风貌,是研究重庆祠堂建筑的典型实物。</p> <p class="ql-block"> 戴家祠堂并不惊艳,建筑原貌保存欠佳,建筑构造不算精美,后期修缮改动较大,村民们口中和戴氏宗族祠堂介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个大门、下中堂、大庙及一些精美的建筑构件均不可见。只可见修缮过的上中堂、厅堂、戏台和环屋。不过看了中华长寿区戴氏宗族会、戴氏宗祠危改修复筹委会、长寿区戴氏宗祠文物保护自愿队联合发启的“倡议书”,听了村民的情况介绍后,觉得戴氏宗祠在原貌彻然受损、破烂不堪的情况下能修缮恢复成现在的规格和模样实属不易,戴氏宗族后人对历史建筑和宗族文化保护传承的精神值得称赞、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现在戴家祠堂是戴氏族人祭祖、狮子村村民会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 仅存于戴氏宗祠厅堂的三块精美木雕 </p> <p class="ql-block"> 结束戴家祠堂的调查己近正午,烈日当空,非常炽热,我们在场镇简单午餐后,直奔长寿区狮子滩水电站。因为找不到路,在水电站后门吃了闭门羹。我们一边求助组织,一边四下探巡,经过一番折腾,凭着多年文物巡查积累的经验,终于找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边绿树成荫,通</span>往水电站正大门的阳光大道并顺利进入。</p> <p class="ql-block"> 狮子滩水电站枢纽工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中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一五计划”内最先兴建的一批水电站中工程量最大的一个,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开发、自行建设的全流域梯级开发的水电厂,曾被苏联专家赞誉为“新中国水电建设事业先开的一朵鲜花”。</p><p class="ql-block"> 该项目1954年8月1日主体工程开工,分为大坝、溢洪道、隧洞及厂房三个工区,共完成土石方189.4万立方米,混凝土35.6万立方米,总投资9200余万元,扣除回收后,实际总造价为近6400万元。经过两年多施工,大坝基本建成并蓄水,电站第1台机组于1956年9月试运转,10月1日正式发电,1957年3月30日四台机组全部投入发电,<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发建设比原计划提前14个月完成,</span>改变了当时重庆地区供电紧张状况,使重庆等地工业用电的成本降低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为重庆地区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电站厂房及办公楼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1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狮子滩梯级水电站枢纽”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在今重庆市的有三家一五计划项目中,狮子滩水电站是至今唯一仍在原址上正常安全运营、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家,成为活的工业遗产实体博物馆、国家电投集团运行实训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狮子滩水电站一登场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它特有的气质征服了我们全体调查人员,建筑工艺古朴厚重,建筑布局构思精巧,既合理充分利用天然水资源造福社会,又未破坏自然环境,与自然风貌相得益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能走近未对公众开放的生产重地——狮子滩水电站,零距离感受他的魅力,幸运又开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顺利圆满完成项</span>目调查,大家念念不舍与之告别,<span style="font-size:18px;">满怀期待快乐的奔赴下一站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