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缫丝”所联想到的

行者孙

<p class="ql-block">国庆节期间去了一趟山东的淄博,顺路去游了一下周村,里面有一个电视剧“大染坊”的外景拍摄地,在这里可以看到电视剧中的很多场景和道具,还可以了解一些关于染布的知识。</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关于丝绸是如何制成的展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蚕茧到丝绸的生产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缫丝”,刚看到时我不知道这个“缫”字该怎么念,就在展台旁边自言自语,没想到旁边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主动告诉我,这两个字念“sao(一声) si”。我一下子就被震住了!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就开始默记这两个字的发音,研究它所表达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缫丝机模型</p> <p class="ql-block">通过查手机字典,我知道了“缫丝”这道工序的内容就是指从蚕茧中抽出蚕丝的过程。原始的缫丝方法,就是先将蚕茧浸在热水盆中,待蚕茧被浸透后,用手抽丝,卷绕到丝筐上。盆和筐就是最原始的缫丝器具。说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事情,但是细想一下,在这里却有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汉族人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刺绣的技术。从养蚕开始到制成一件漂亮的丝绸旗袍,要经过很多人的辛苦工作。大体上要经过这样一些步骤:</p><p class="ql-block">蚕农采桑叶把蚕养大-蚕吐丝结成蚕茧-对蚕茧进行缫丝制出蚕丝线-用蚕丝线织成丝绸布-对丝绸布染色-裁缝师傅用五颜六色的丝绸布做出漂亮的旗袍。</p><p class="ql-block">这仅仅是一个大概的划分,其实每一个步骤里还有很多细分的工序。</p> <p class="ql-block">养蚕</p> <p class="ql-block">比如就说缫丝这一步吧,其工艺过程就包括对煮熟蚕茧的索绪、理绪、蚕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蚕茧的茧丝繅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生丝的卷绕和干燥。</p> <p class="ql-block">煮茧</p> <p class="ql-block">索绪:将无绪茧放入盛有90度左右高温汤的索绪锅内,用索绪帚与茧层表面摩擦,索得丝绪。对于柞蚕必须要用手索绪,且不能在封口部位索绪。索得丝绪的蚕称为有绪蚕。</p> <p class="ql-block">理绪:就是除去有绪蚕在表面上杂乱的绪丝,理出正绪的过程。理得正绪的茧称为正绪茧。</p> <p class="ql-block">集绪:将若干粒正绪茧的绪丝合并,经接绪装置轴孔引出,穿过集绪器(又称为磁眼)。集绪器有减少丝条水分、减少纇节和固定丝鞘位置等作用。</p> <p class="ql-block">拈鞘:丝条通过集绪器、上鼓轮、下鼓轮后,利用本身前后两段相互拈绞成丝鞘。</p> <p class="ql-block">缫解:把正绪蚕放入温度为40度左右的缫丝汤中,以减少茧丝间的胶着力,使蚕丝顺序离解。在离解的过程中,如果蚕丝的强度小于其间的胶着力,就会产生断头,这个现象称为落绪。茧子缫至蛹衬而落绪的称为自然落绪;缫至中途而落绪的称为中途落绪。</p> <p class="ql-block">添绪和接绪:当茧子缫完或中途落绪时,为保持生丝的纤度规格和连续缫丝,须将备置的正绪茧的绪丝添上,称为添绪。立缫用人工添绪,自动缫由机械添绪,由接绪器完成接绪。由于一粒茧的茧丝纤度粗细不一,为保证生丝的质量,立缫添绪时除保证定粒外,还必须进行配茧,即每绪保持一定的厚皮茧和薄皮茧的数量比例。</p> <p class="ql-block">卷绕和干燥:由丝鞘引出的丝,必须有条不紊地卷成一定的形式,丝条通过络交器卷绕在筒子上,卷绕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干燥。在自动缫丝机上,除了上述各项程序之外,新茧的补给、给茧、纤度感知、添绪以及落绪茧的收集、输送和分离等,都由机械来完成。柞蚕茧的缫丝有干缫丝和水缫丝两种。干缫是使经煮茧、漂茧后的茧脱除部分水分,在茧呈现湿润状态时将其置于干缫机的台面上进行缫丝;水缫和桑蚕茧立缫工艺基本相同,将经过煮茧、漂茧后的茧直接置于盛有热水的水缫机锅内进行缫丝。</p> <p class="ql-block">不背书了!只是通过对“缫丝”这个工序的了解,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丝绸制作过程中的辛苦和劳动人民的伟大!</p><p class="ql-block">一衣一食,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