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五世孙——节使墓地現世记

北斗星赵中琳

<h3>大宋节度使墓地现世记 ___冥冥之中的天意<br>—— 赵中琳 <br>  赵氏族谱修成并发行,是陈村赵姓的一大盛事,但仍觉美中不足,始迁祖节使公流寓陈村,家谱中记载我“麻姑山下暸礓岭下有祖坟”,“坟中有节使”。完谱时在麻姑山下标了节使墓,但节使墓确切在山下哪个地方?千余年来,无人得知。倘若能确定节使公的墓地,就能给湖南,河南所有的节使后裔提供一个寻根问祖,祭奠祖恩的场地。这,是我们这一届理事会的一个夙愿,也是我魂牵梦绕的一件心事。作为主编总觉得能确定一下节使公的墓地就和族谱中的鸟瞰图相互印证了,堪称完美,也算对后世一个圆满的交代。此事不落实,我如鲠在喉,成了一件默默在心的遗憾和心病,久久不能释怀。 <br>一 节使公您在哪里 <br>  族谱中记载:“支流余派留止陈村者节使有子二人,福海,福清。”“旆祖每与族人曰’吾坟内有节度使,今迷失不可辨认,倘后人穿墙切忌有犯,或遇:碑志之类须要祥认,不可轻毁’”。“祖云节使,其名则官而不叙其实,……皆官名也”。因靖康之变隐名避难也。虽葬而只示官名。“族人传呼官名不得其实”。按族谱:麻姑山前瞭礓岭旧有陈村赵氏卜居于此,迄今经宋、历金、历元、历明、又称顺清。至今已经逾千年矣。按(附祖坟墓序):“赵氏在垣曲西北二十五里,名北羊谷,村名西陈村麻姑山前居焉。世代俱不可考”。“暸礓岭下异木数百森然可仰,赵氏后裔,群昭群穆,咸葬于内”。也就是说千年以来,只知节使及后裔葬于麻姑山前暸礓岭下,但具体墓址在哪里,世代俱不可考。所以说追寻到祖墓的具体墓址,也就是找见节使的归宿了。 麻姑山前,沟壑交错,岭坡鳞次栉比,确定祖坟是件很艰难的事情,事过千年连祖宗都叹“世代俱可不考”,要想确定具体墓地的确是件难事。 节使老祖你在那里? 二 神秘的召唤 <br>人老了总想着老家的点滴,乡音醉人,乡愁迷人,不知为什么想回家乡转转,这个念头是在公历的七月六日。我和老伴念叨,老伴不屑。说什么回去没什么事,白费车油钱,我只好按下冲动。第二天早上起床,回乡的欲望更加强烈又念叨起来,老伴说:“七十多岁的人像个孩子,实在想回老家,我做早饭,吃了再回好不?”我说:“到处是饭店,还是回老家吃‘乡饭’”。于是我开车回到家乡,坐在早点摊前,老伴去买单。 碰巧和陈村的村长一桌,他叫赵伟,带领村民赵红旗和我一桌。他说:“碰巧见了你,向你了解,陈村是革命老区的历史资料。”我讲了之后,不由问他,“陈村麻姑山前有没有赵家的坟?”他听了之后说到:“从没听说过。不过有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去年我在麻姑山建了个猪场,建成时挖出一个坟墓,附近一个老太太说:‘“你挖了人家赵家的坟哦”。我心里一愣,急问:“她怎么道是赵家坟,这人在吗”?赵伟说:“在”。我十分震撼,迫不及待地问:“你能带我去见见她吗”?伟说:“可以,但不知人家在家不”。我立即通知理事会的宗强,说发现线索,一起去考证。赵伟立即派车,我们一行五人,驱车赶至老太太的家和伟家猪场。 三.“八亩坟”——赵家坟 <br>无巧不成书,在山下附近碰巧那个老太太在地里干活,我们在下车寒暄之后说明来意。 <br>问:“您怎么知道建猪舍的地方从坟里挖出来的是赵家的人?” <br>答:“因为那个地方叫‘八亩坟‘,人老几辈都这样叫,是个地名诶。” <br>问:“为什么确定那是‘赵家坟‘?” <br>答:“我父亲说的啊。” <br>  问:“你父亲多大<br>岁数?” <br>答:“我划算一下:我生孩子那年父亲去世,孩子今年……他健在的话,应该百多岁左右。” <br>问:“你父亲为什么肯定是赵家坟?” 答:“我父亲识字,坟里有好多碑,碑上有字,写的都是赵姓嘛。” <br>:问:“你确定?” <br>答:“人老几辈子了,辈辈都知道‘八亩坟‘是姓赵家的坟,但从来没见过人上坟,那里就变成了一个地名叫“八亩坟”只有老人们见过碑志之类的文字,小辈儿只知地名,不知来历的。” <br>这个老太太叫王争棉,今年六十多岁,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我们对她提供的线索表示感谢,随后我们便前往建猪场的地方,实地考察了“八亩坟”。 四.“八亩坟”中的“大墓室” <br>八亩地按平方计称为5300多平方米,这在麻姑山底下的坡地中是块罕见的平地,难怪选中此地建场。在赵伟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他挖墓穴的地方。据赵伟讲:“墓地居很高的地堎下,墓穴距地面很浅,当时挖的时候仅挖到墓室。墓室高约1.60—1.70米,宽约1.60米至1.70米,深约3米多,比人们居住的窑洞小,但可以在室内行走。室内棺板,一样葬物俱已成灰,只剩一具尸骨,墓室入口处有两根石柱树立,好似门框一样。当时说是赵家人,赵伟将尸骨用红布包裹,移葬他处。在大墓室前方又挖到普通墓室。因墓室离地表很薄,便将此处作为办公房的院子,猪圈另移别处。从挖掘看作为院子的地方都是坟墓。为求心安将坟多地方作为院子用水泥抹平加固,以防塌陷”。说到这里赵伟十分汗颜。他心不安的说,我挖了祖坟是否造孽。我急忙念了旆祖的遗言:“倘后人穿墙,切忌有犯……”说:“功大于过,过乃功之基也,否则怎能确认祖坟在此,祸兮福所藏,定有好报。他才转惊为喜,并表示大力支持祖坟的恢复和安排。” 此时二十一世孙宗强突然想起一件事说到:“移民搬迁,东寨人分地到这里。一个老农在这里栽成花椒树”他当时对我说,这一片全是暸礓,种不成庄稼,只好栽成花椒。 “麻姑山前暸礓岭下、”北羊谷、西陈村、异木数百,森然可仰,赵氏后裔,群昭群穆,咸葬于内。与族谱中序,事事相扣,不差毫厘。从墓地的座向看,位于麻菇山前,基本靠近山根,(附照片)紧邻石料开发厂。往北再无可葬墓地,按葬莹规矩应是立祖之居所。此乃节使公及后裔墓地定之无疑。按风水卜居:则左青龙(柏沟),右白虎(源河沟),南朱雀,北玄武。头枕麻菇山,脚蹬大平川,世世辈辈能作官,确是一块风水宝地。至于大墓室是否节使墓室,因以物为证,以文为史的原则,没有任何可考器物,尚不敢确认。但仅从墓室大而阔来论,绝非常人所及。作为立祖坟莹,节使作为始迁祖(官名也显示其身份)墓室应大于普通墓室,这一点应确定无疑。况且“坟中有节使”的祖训在谱,节使墓地应无疑义,读者切记“墓地”和“墓室”犹如“疼”和“痛”是绝对的两个概念,而并不是一回事,不可混淆。所以节使墓地現世是此文的主题。 <br>  五.儿时的上坟记忆 <br>我乃十九世孙,小时候父亲带我去上祖坟,父亲告诉我,原籍陈村北场,光绪二年,因瘟疫逃离陈村。解放后土改到北羊分得大北房三间,土地六亩,我就出生在北羊,儿时父亲带我上坟,就西陈村的麻姑山下,记得祖坟上有地堎,很高上不去,父亲拉着我上坟,好多碑碣和坟头。父亲对我说:他爷爷的爸爸的爸爸都埋在这里。宗强听我说完,就说:“你说的地点就在八亩坟的下边,离这里大约300—500米,”现在是水库。当年挖水库有墓志铭和石碑,現在祠堂保存,经核与我最近,同是陈村北埸一支。(远古时迁居华峰凹里)。当时赵氏人出面和挖库方交涉,要求给挖了祖坟<br>一个说法,水库方给了三千元人民币了事。从石碑和墓志铭上对照此坟地,埋的是十一世以后的祖先们,我父亲是十八世,父亲的爷爷,祖爷应是十五世。和族谱中“附记十世孙初因村北祖茔冢多地窄逐于村南老坟西北数十武择平坦地一亩余于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以父讳绪立祖葬焉又赵氏坟墓一迁所可见者”。(过去文不加标点)这话与儿时上坟的地点相符,此坟地居八亩坟之下,合情合理。 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r>  “靖康之变”,至今已逾千年,追寻远方的节使竟在眼前,不由想起名诗:“远看横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人通病,记住祖宗三代名讳就很不错了,四世同堂已是不易。尽管祖训要求追遠,但因朝代更替,沧海桑田,加之动乱失谱,难怪族谱中也叹“世代俱不可考”。此名诗中的这个“缘”,是亲缘|、是血缘。“缘”的召唤,缘份中的“份”,是份内之事。“八亩坟”犹如枯树发芽展现在我们面前,是有缘故和缘份的,血缘的传承必然导致因果关係,也就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br>  时也,命也,运也!时节使沉没千年而趁十三编完谱之“时”,乘完谱之鸟瞰图,“命”中注定,逢追寻节使墓地之气“运”,之足矣,运催事成! <br>  天时,地理,人和!逢国运盛世,修谱之时,“久居陈村‘地理‘之久,历代后裔谱传文字为据,理事会力促完善祖根之‘人和’”。 <br>有志者事竟成!理事会不负祖恩“完璧归赵”。族谱与墓地相合! <br>  多少年来“世代俱不可考”的节使墓终于现世! 理事会达成共识,确定节使墓及后裔墓地,要昭示陈村赵氏后裔,为祖根节使之后裔的群昭群穆,书碑立传。 <br>行文至此,仿佛冥冥之中祖宗显灵示天意,竟鬼使神差的催我回乡,又恰逢当事者同桌就餐,立即追寻,又巧遇知情者,诸多史实,环环相结,祖宗显灵也罢,功夫不负有心人也罢,促使理事会功德圆满吧! <br>愿我赵族兴旺发达! <br>十三编族谱流芳传承! 辛丑年丙申月丙申日 公元纪年2021年8月16日 黄帝纪元四千柒百一十八年 </h3> <h3>各位宗亲作的访谈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