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较真于历史、较真于瑕疵,那么《长津湖》电影你不会太满意,比如叙事结构不清、节奏不明快;作为战争大片,没有再现史实的惨烈、悲壮与宏大。</p><p class="ql-block"> 然而,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想迫不及待地去了解第7穿插连、冰雕连、杨根思连等英雄团队,真切感受到今之安详和平与数年前无数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心中涌动出生于华夏的幸运与幸福,那么文艺作品真正的社会价值就体现了。</p> <p class="ql-block"> 战争与残酷并生,但残酷会使美好与温情弥足珍贵。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了,"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此情此景此意境,跳脱出全文,你会想到白洋淀是被敌人死死封锁住的?孙梨用诗意的笔法描述故乡之美,没有战火袭扰时的生活之美。为什么要去写?家园的美丽能激起万千民众去守护她的最本真的愿望。这种热切的愿望本身就是一首动听的诗歌。</p><p class="ql-block"> 电影《长津湖》开头即是浙江湖州渔村画面,虽显贫穷落后,却水光潋滟,宁静安祥。伍万里与乡民的斗嘴,与哥哥的较量,绝妙的打水漂⋯⋯这是中国人经历百年动荡后的一种幸福感,是孙犁作品中中国人渴望的幸福感。电影以诗意的画面开头,战争题材却以和平镜头切入,其内涵亦在于援朝战争的深远意义。故乡美,父母兄弟姐妹能安宁生活,是需要用一个国家的男儿热血换来的。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成百上千至万,和平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但这昂贵的付出又是值得的,"这场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所以战争动荡年代,和平就是每个人埋在心底的诗,它就是一汪清澈的湖水,一个清丽的身影,一场无伤大雅的打闹,一桌可口简单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郭沫若笔下的天上的街市,端木蕻良笔下的富饶东北⋯⋯它们像火灼烧着诗人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如果电影开场的优美江南水乡风光让你漾起了柔柔的欢愉,而奔赴前线的路上,车门忽而打开的瞬间,让伍万里顿时安静下来的金色长城则振魂摄魄。有人评价说"这很陈凯歌"。壮哉,我伟伟长城。此处的画风,不止于美,更在于"雄"。万里长城是祖先千百年来固守边关的保障。此时出现,导演一定有他深刻的用意。象征什么呢?家乡美,更是坚守国土的力量与精神,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志愿军战士瞩目飞驰而过的长城,长城已融入他们的血肉,他们就是守疆护土的长城。长城画面与渔村画面,遥相辉映,有柔有刚,与战争的血腥、冰雪的刺骨,共同成为英雄们活动的大背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再来看出发时,小女孩扔给伍万里的红围巾。在一片灰暗色中突然出现一抹红,在一群硬汉里突然闪现一张盈盈的笑脸,既然是电影,这种艺术化的处理必然有其用途。陈凯歌导演说,红围巾有极强的象征内涵,红色是国旗的颜色,这是战士们在外拼死奋战的意义,小女孩把红围巾抛向火车中的伍万里,它又成了军民同心相连的媒介。除此影片中红围巾还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伍万里趴在雪地里掏出土豆时漏出一点红色,再一次是小山把万里丢失的红围巾交还给他。一片苍茫雪色中,那抹国旗红是胜利,是希望,是情谊,它最终如火一般烧毁战争的无情。《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个身着红色外衣的小女孩,又有什么样的寓意呢?是希望,还是警醒?艺术,就是无声的语言,或许就是用色彩撞击观众的灵魂,撬动人类的良知。</p> <p class="ql-block"> 电影是艺术,不是史料。我们看电影与看纪录片的心理站位是不一样的。比如研究三国历史的人,是不会把《三国演义》完全当真。电影艺术家们,只是用艺术的形式去表达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以唤起更多人去关注、记得并时时感恩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我也只是从一个很小的角度去妄议电影中的环境、道具等处理对于人物与主题的作用。综述几处,选择与战争萧杀特点背离的亮色,制造出一份诗意与温情,形成一种亦冰亦火的奇异观影体验,更激荡起一腔亦爱亦憎、亦喜亦悲的浓郁而又复杂的民族情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