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湘江边,炮声隆隆,多少鲜血染得满江殷红;泸定桥上,枪林弹雨,多少英雄豪杰长眠涛涛怒江之中……读完《长征》,眼前这一幕幕历史场景如电影画面一般在脑海中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星星之火何时能够燎原呢? </p><p class="ql-block"> 想必这是1934年那个被阴云笼罩的十月天里,红军上下最迫切想要解答的问题。这支年轻武装刚刚取得的革命根据地,眼下正被不断的压缩,如冷却了的火花一般,从那块被列强分割、灾荒侵扰的黑暗土地中渐渐暗淡。</p><p class="ql-block">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934年10月16号晚,这支身着灰棉布,头戴八角帽的队伍,怀着他们革命红色信仰,毅然踏上了漫漫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一场波澜壮阔的征途就此开始。</p><p class="ql-block"> 谁能想象,一只浩大的队伍在两年的时间里,行程25000里,翻越了四十多座险峰,横渡近百条江河,征服险象环生的茫茫草地,跨过白雪皑皑的雪山,最终在“雄鸡”的的西北部开辟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历史上以前没有的,今后也难以再有的险征。至今仍是无数史学家不断在探究的重大历史课题。</p><p class="ql-block"> 我想与其从战术和策略上分析其成功之处,倒不如从中挖掘出“理想”、“信仰”这两个抽象的名词。理想是什么?无疑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仰又是何物?我想应该是实现目标动力。红军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同时拥有“理想”和“信仰”这两笔财富。这使得他们踏破无数双草鞋,冲破道道封锁线,沿途播撒了革命红色种子。相比于盲目内战、军心涣散的国民党军队,红军不战则已,战则必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定是中国红。</p><p class="ql-block"> 腥风血雨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但理想与信念永不褪色。今朝挺立潮头的我们回首长征路,却有人觉得学习辛苦、生活枯燥,泡在蜜罐中渐渐丧失了味觉。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p><p class="ql-block"> 中华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代的长枪已经上膛,等待着我们的只是扣下扳机的那神圣一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