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医巫闾山山脉位于辽宁西部的义县、北镇和阜新三个市县境内,自西北向东南纵行百余里,是连绵起伏的辽西山地丘陵与广袤无垠的辽河平原之间的天然屏障。这里生长着东亚地区特有的天然油松林,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是辽宁西部动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在医巫闾山东麓的北镇市高级中学工作近十六年,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山上及周边地区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生态习性进行考察,后来调离了这座小城。2004年8月上旬和中旬,我与当时在沈阳师范大学就读的硕士生周正彦受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先生之命,再次对医巫闾山两栖爬行动物种类进行考察。</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玉斑锦蛇</p> 在野外、在博物馆我见过几十种蛇,我认为最漂亮的是玉斑锦蛇,如果世上真有美女蛇,当是此蛇。玉斑锦蛇全长1米左右,以紫灰或灰褐色为底色,躯干背面点缀着一排纯黑色鲜亮的菱形斑,菱形斑中央镶嵌着鲜黄的圆斑,到了尾部以后菱形斑逐渐缩小。<br>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在辽宁,最早记录玉斑锦蛇的是辽宁大学刘明玉教授,他于1983年9月4日在同属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的义县碾盘沟采到一条玉斑锦蛇,1987年在《辽宁动物志》中作正式报道。以后的研究者在报道辽宁省玉斑锦蛇时引用的都是第一条蛇的资料,动物学工作者再也没有在医巫闾山采到玉斑锦蛇,也没有在辽宁其它地区采到玉斑锦蛇。我在北镇工作十六年,多次到医巫闾山考察,从没见到过它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次考察,我与小周不约而同的把玉斑锦蛇当作一个重点,希望能找到玉斑锦蛇,我们首先来到刘教授当年采到标本的碾盘沟。碾盘沟位于医巫闾山主峰西北侧,这里山峰陡峭险峻,山涧溪水潺潺,树木枝繁叶茂,花草争奇斗艳,加上虫鸣鸟啭,蝶飞蜂舞,雾气缭绕,有着几分威严,几分秀美,还有几分神秘。我们沿着山谷中小路向上寻找,开始我还不时地抬起头来欣赏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几口花草树木散发的芳香气息,渐渐地衣服被汗水浸透,两腿发沉,气喘吁吁;躲在路旁灌木叶子背面的刺蛾幼虫对我格外“偏爱”,连续刺伤我的前臂和手背,留下一片片黑色毛刺,感到火辣辣的疼,惹得小周在一旁直“嫉妒”我有“虫缘”。路越来越窄,齐腰深的杂草掩盖住了崎岖不平的地面,路旁有数不尽的巨石,巨石的四周又被茂密的灌木丛包围,既使有蛇,也很难看见;既使看见,也很难采到,那些巨石下面的石缝和周围的灌木丛无疑是蛇类非常好的藏身之处。几个小时过去,我一无所获,小周在草丛中看到一条蛇的尾巴闪了一下,至于是哪种蛇,也没有看清楚,算是给了我们一个安慰。</p><p class="ql-block"><br></p> 第二天,我们来到地处偏僻的北镇市大市乡平房村,我指着《辽宁动物志》上各种蛇的照片让老乡辨认,当看到玉斑锦蛇时,有位刘姓村民立即兴奋起来,他前天看到有人打死了一条这样的幼蛇,被他放在一块大石块上。我们请他带我们去看,只走了十几分钟的山路,便来到那块大石块前,结果什么都没有。这位村民猜测,可能是喜鹊、鹰或鼠类把死蛇给吃了。看到幽静的山谷,满山的林木,我们不怀疑他的说法。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给了我们希望,医巫闾山地区还有玉斑锦蛇。<br><br>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目的很快实现。当我们来到位于医巫闾山主峰望海峰东侧的富屯乡新立村时,村民们向我们推荐村里牧羊人崔xx,此人常年在山上放羊,胆子大,认识蛇的种类多。我们没费力气就找到了他,向他讲明来意,希望他能提供帮助。这位身体瘦小的中年人没等我们说完,主动地介绍昨天他还打死了一条蛇,被他挂在了树上。我们忙问,是什么样的蛇?听着他的描述,很可能是一条玉斑锦蛇。我们让崔xx带路,去看他打死的那条蛇。大约三四十分钟,他把我们带进一个山谷,路两旁生长着大量的荆条、榛子等灌木,夹杂着少量核桃楸、柳和梨等乔木。现在是八月中旬,山区的昼夜温差很大,非常有利于榛子坚果积累糖分,但已有心急的村民开始采摘,不仅坚果的产量受到影响,质量也大打折扣。在一棵梨树下,崔xx停下脚步,用棍子从主干的分杈上取下那条死蛇。“玉斑锦蛇!”小周双手把它捧在手中,轻轻地说了一句。这条蛇大约有七八十厘米,在躯干前部和中部各有一处伤痕,中部那块伤重一些,伤口处爬满了蚂蚁,蛇嘴半张着。找到了向往已久的玉斑锦蛇,我们没有兴奋,心中有说不出的酸楚。我们没有责怪崔xx,只是劝说他以后遇到蛇不要再打了,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农民不知说什么才好。我轻轻地将蛇半张开的嘴合上,小周在溪水中认真地洗去蛇身上的污垢和伤口处的蚂蚁,又把它轻轻地放在草丛中。我们用小草尽量去遮掩玉斑锦蛇的伤口,希望再现一条身体完整、穿梭于小草间的玉斑锦蛇,几经努力还是不如意,但看得出玉斑锦蛇确实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件精品,我们端起相机,记录下通过科学考察在辽宁发现的第二条玉斑锦蛇。后来的考察中又有人领我们去看死蛇,其中一条身体大部分已被蚂蚁吃光,据残留的十几厘米长尾部上花纹判断也是一条玉斑锦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为本文作者当时用胶片照相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辽宁有玉斑锦蛇,辽宁现在还有玉斑锦蛇。我们这次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死的玉斑锦蛇,我很担心下次再来的时候连死蛇也看不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