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思亲流水长

白驹过隙

<p class="ql-block">  七天的国庆长假马上就要结束了,上班的饱饱地睡了几天懒觉,补了几天瞌睡。远处的回家看看父母,团聚了一番,以解思念之苦。国庆七天乐,大家各取所需,普天同庆,恐怕是除了春节之外盛大喜庆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前,国庆节还不时兴调休和长假,也就是短短的两天。大家平时都忙于工作,趁机回家看看,走亲串友。有一年,大姐、三姐、四姐和幺姐她们相约回到老家,看望父母。可能是春节过后,好久没有回来,老爸不高兴了,把四姐叫到身边:“小琳琳,你们好久不来看我了,是不是怕花钱买东西?如果怕花钱,买来我拿给你。”几个姐姐一脸尴尬,不敢吭声。四姐忙说到:“我家老伯,您怎会这样说?我们前不久有点忙,家里也有娃娃要照顾。”母亲见状,忙打圆场:“你不要胡打乱说,人家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又忙,娃娃回来就好,应该高兴才对啊!”</p> <p class="ql-block">  话虽然这么说,但父母还是无比高兴,轻盈的脚步在屋里飘飞,话也明显多了起来。农村虽然蔬菜品种没有城里那么丰富多彩,但都是自己种的无公害绿色蔬菜,什么波波菜、地地菜、茼蒿菜、豌豆尖等等,再加上大蒜苗、小葱、香菜、洋芋和腊肉等等,一家人蘸活菜(火锅)吃,吃得汗水淋漓。父亲由于高血压,平常滴酒不沾,也小酌一杯,满脸通红。满屋子弥漫的都是野菜的飘香,浓浓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推豆花吃,我们几姊妹轮换角色,出力推石磨,父亲添磨,就是把泡好了的大豆添进磨眼。不要看父亲是领导干部,当了一辈子区供销社主任,做起家务活都是行家里手,从来不会拈脚拈手的,每次都是用木瓢稳妥妥的倒进去,从不失手。我负责跳水打杂,文哥一般负责把木柴劈好,把火烧旺。母亲把豆浆用白纱布沥好,点上酸汤,然后用白刀划好。出锅的豆花,白中带香,韧性十足,又有点细小的蜂窝状,不像城里卤水点豆腐,筷子一拈就掉了。老家有句俗语:豆腐吃不胖,吃个麻辣烫。蘸着母亲用肉沫、豆豉、新花椒和新辣椒做的蘸水,辣中有麻,麻中有辣,白里透红,再加上微烫的豆腐,送入口中,一切的一切都是恰到好处。唉!故乡的磨,故乡的水,故乡的豆,故乡的人,永远都是游子心中抹不去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时光无情,世事难料。一转眼过了两三年,父亲就因为心力衰竭离我们而去。晴天霹雳,无法接受,我的世界开始下雪。过后回想,父亲那天反常的举动,可能是因为思亲迫切,暮年迂酸。但是当时我们还是幼稚,认为父母身体还很健康,认为时光还会来日方长。九悔肠清,应该多陪陪他一天,多看看他一眼,多听听他唠叨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  现在每到老家有红白喜事,我也偶尔回去一两趟。只是故乡建起了经济开发区,老屋拆迁了,土地征收了,兄弟姐妹天南地北各奔东西,没有父母的故乡,我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过客。回忆父母还在路口的核桃树下,眼巴巴的望着我回来,一股莫名其妙的悲伤不禁涌上心来。我们成长的脚步,永远都快不过时光飞逝的翅膀。好希望父母能够再责骂我一回,用柳条再打我的小腿一次,因为我知道:有父母看的日子,就是幸福的天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