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纂/同剑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题记 : 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总有光彩夺目的明星人物,而女性人物被称为先生者可算是明星中最闪亮的巨星!笔者谨搜集了我国近代和现代史上十位被人们普遍公认的女性先生的基本资料(附带其丈夫的简介),编纂成此段美篇,暂命名为《中国十大女先生》,合适不合适还得听从读者评判。广大妇女同胞们不是爱追星吗?包括广大男性同胞,何不看一看这些巨星们的人生轨迹,她们的修养品德,学识智慧,意志毅力,精神气场,业绩奉献,等等等等,会使您佩服得五体投地,其精神力量,夠您受用终生!</p><p class="ql-block">整理不易,请阅读后提出宝贵意见和批评、建议。谢谢!</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先生</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1893.1.27-1981.5.2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是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4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10月1日,跟随毛泽东参加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p><p class="ql-block">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与丈夫孙中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p><p class="ql-block">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p><p class="ql-block">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p><p class="ql-block">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后又实行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最后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激励着千百万革命者为之奋斗!</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宋庆龄</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何香凝先生</p> <p class="ql-block">何香凝(1878.6.27-1972.9.1),女,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p><p class="ql-block">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女权运动的先驱、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的夫人。</p><p class="ql-block">1903年9月的一个晚上,何香凝随廖仲恺到神田中国留学生会馆参加集会时,意外遇到了孙中山。孙中山号召中华优秀儿女投身革命运动的演说,深深打动了何香凝和廖仲恺。随后,他们夫妇开始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亲自主持加盟仪式,何香凝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之一。</p><p class="ql-block">在以后漫长的革命生涯和斗争岁月里,美术就成为何香凝所喜爱的革命武器之一,她不停地拿起画笔,在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敌人无情鞭挞的同时,艺术造诣也达到了相当高度,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情趣而成为一位著名美术家。</p><p class="ql-block">何香凝积极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运动和护法斗争,</p><p class="ql-block">何香凝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提出“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主张,之后又全面提出“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保护童工孕妇、革除童养媳、革除多妻制,禁止蓄奴纳妾,废除娼妓制度”,“争取妇女解放”的口号,为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开办妇女劳土学校、女工补书学校,为配合北发起成立“红十字会”,为捍卫孙中山遗志与国民党右派坚决斗争,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极力保护共产党人。</p><p class="ql-block">何香凝是共产党人的老战友,是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侨务委员会主任,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擅画山水,花卉,尤工狮、虎、鹿、鹤等动物。著有《何香凝诗画集》。</span>1972年9月1日,因病救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终年94岁。</p> <p class="ql-block">何香凝与丈夫廖仲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 廖仲恺(1877.4.23—1925.8.20),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窑前村(今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人,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总长、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的挚友。</p><p class="ql-block">廖仲恺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廖仲恺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p><p class="ql-block">1925年寥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杀身亡。</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何香凝</p> <p class="ql-block">许广平先生</p> <p class="ql-block">许广平(1898.2.12—1968.3.3),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祖籍广东澄海。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1932年12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p><p class="ql-block">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p> <p class="ql-block">许广平与丈夫鲁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弃医从文旨在改变国民精神。一生写作和翻译共计有1000多万字,其中著作与辑校及书信600多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许广平</p> <p class="ql-block">冰心先生</p> <p class="ql-block">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p><p class="ql-block">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p><p class="ql-block">1951年回国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妇女联合会常委等职。她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贡献。文革中曾进“牛棚”,烈日下接受批斗。</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冰心迎来了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虽患脑血栓,后骨折,但她仍坚持创作,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作品数量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独特,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了《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等作品。</p><p class="ql-block">她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p><p class="ql-block">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p> <p class="ql-block">冰心与丈夫吴文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 吴文藻(1901.12.20-1985.9.24),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曾任燕京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研究室和历史系“民族志”研究室的主任,代表作品有《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中国少数民族情况》《见于英国舆论与行动中的中国鸦片问题》《现代法国社会学》《德国系统社会学》《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由来与现状》《现代社区研究的意义和功能》《中国社区研究的西洋影响与国内近况》《社区的意义与社区研究的近今趋势》《社会制度的性质与范围》《社会学与现代化》《英国功能学派人类学今昔》《战后西方民族学的变迁》《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等,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恢复工作。</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冰心</p> <p class="ql-block">冯沅君先生</p> <p class="ql-block">冯沅君(1900—1974.6.17),河南省唐河县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冯沅君与丈丈陆侃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 陆侃如(1903.11.26-1978.12.1),著名学者,夫妻合著有《中国史诗》《中国文学史简编》等典籍,九三学社山东创始人,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山东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冯沅君</p> <p class="ql-block">沈祖棻先生</p> <p class="ql-block">沈祖棻(1909.1.29-1977.6.27),字子蕊,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浙江海盐人。教授,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1909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家学优厚。1931年入南京中央大学。</p><p class="ql-block">主要代表作有《别》《赠孝感》《妥协》《早早诗》等,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被文坛誉为江南才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7年6月,沈祖棻因车祸辞世。</span></p> <p class="ql-block">沈祖棻与丈夫程千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 程千帆(1913—2000.6.3),九三学社社员、中国著名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沈祖棻</p> <p class="ql-block">杨绛先生</p> <p class="ql-block">杨绛(1911.7.17—2016.5.25),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p><p class="ql-block">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读。1928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同年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钱锺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冲击,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干校”。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将饮茶》。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仨》。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p> <p class="ql-block">杨绛与丈夫钱钟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教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协顾问。</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杨绛</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先生</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1914.3.5—2011.6.20),籍贯山西灵石,江苏苏州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948年回国,先后在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在高能天体物理、宇宙线物理和超高能核物理等领域,取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成果。丈夫是中国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钱三强,</span>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span>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钱三强(1913.10.16—1992.6.28),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何泽慧</p> <p class="ql-block">骆玉笙先生</p> <p class="ql-block">骆玉笙(1914.8.31—2002.5.5),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p><p class="ql-block">2002年5月5日,骆玉笙因呼吸系统衰竭在天津辞世,享年89岁。</p> <p class="ql-block">骆玉笙与丈夫赵魁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 赵魁英(1916—1980),曾任天津戏曲学校副校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天津市文艺界联合会党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骆玉笙</p> <p class="ql-block">李佩先生</p> <p class="ql-block">李佩(1917.12.20—2017.1.12),江苏镇江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语言学家,中国早期回国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称作“中国科学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p><p class="ql-block">李佩先生1924至1930年先后在北京慕贞小学、培元小学、教会学校贝满女中读书,193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抗战期间随北大南迁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曾任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1947年2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次年2月与郭永怀结婚;1951年在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中文;1956年10月与郭永怀携幼女郭芹回到祖国;1961年2月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外语教研室英语教师;1978年4月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即今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2017年1月12日1时26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9周岁。</p> <p class="ql-block">李佩与丈夫郭永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 : 郭永怀(1909.4.4—1968.12.5)著名力学家,应用数不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烈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李佩</p> <p class="ql-block">编者简介:同剑彬,生于1949年,中共党员,白水县林皋镇退休干部,曾任白水县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第八、第九届文史员,白水作协理事,文史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