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俗话说,"七月里核桃八月里梨,九月里柿子乱赶集"。现在已进入农历的九月,老家忙柿子的农活马上又开始了。</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家的柿子树主要是从祖辈上遗留下来。多生长在山坡上、石堰边,除了八十年代在耕地里集中栽植了部分外,其它的树龄都在百年以上。好多树长在土壤缺失、风吹少雨的恶劣环境下能坚持活下来,每每看过总会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冲动,心想做人做事应该向柿子树学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咏竹诗句,感觉对柿子树来说更确切一些。有的柿子树从记事起的五十多年里,树干粗细几乎没有变化,而树冠不是越长越大反而越长越缩。</p><p class="ql-block"><br></p> <h1> 柿子树都是自然生长,从来没有进行修剪管理过,树高多在十米、二十米以上,把成熟的柿子从树上一个一个的采摘下来既费力又危险。在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上树摘柿子的活儿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需要挑选那些身体协调、动作麻利、老成稳重的青壮年劳力去干,其他人多是做一些运柿子、削柿皮、晒柿饼等。八〇年分包到户以后,有的人家需要雇人采摘,也有的自己简单摘一些,其余不摘留作了鸟类的过冬食物。这几年,基本上都是直接不要不摘、谁摘谁要。</h1><p class="ql-block"> 摘柿子从梯子、筐子的制作使用到采摘过程都包含着许多的经验和智慧。</p> <h1> 摘柿子的主要工具是梯子。梯子是用当地树干笔直,且尽可能细、尽可能高的楸木制作而成,下端宽、上端窄。为了尽可能地增加高度,一般都是将两段或三段梯子依次对接起来,提前用从山上割下来的半干稍湿的葛藤条子紧紧的捆扎起来,等完全干透后强度足够并且特别稳固。现在都是直接用螺栓、钢丝固定,方便、简单、省事多了。</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立木顶千斤”。摘柿子搭竖梯子比较有讲究。如果搭的太坡了,由于梯子长,人上去了,梯子和树枝都有被折断的危险;如果搭的太陡,过于接近九十度,稍有风吹树晃梯子后仰会有更可怕的危险。围着一棵柿子树摘一圈,梯子搭的太疏,应该摘的柿子会摘不到;梯子搭的太密,同样一棵树又增加上来下去移动梯子的次数,费时又费力。</p> <p class="ql-block"> 摘柿子用的筐子,以前都是用荆花条或蜡树条编制成的,绳子拴在筐底下,在筐子提把上拴个挂钩,摘满筐子后用绳子送到地面,轻轻抖动绳子,筐提把上的挂钩脱开,慢慢提动绳子,柿子就会轻轻倒在地上。现在一般是用塑料桶、塑料筐,更省事轻快。</p> <p class="ql-block"> 以前摘柿子,还从祖辈上流传下来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总会故意稀稀拉拉的留下几个,名曰是留下看树的,实际上是为众多鸟类留下了过冬食物,自觉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在好多柿子没人要、没人摘,留下看树的柿子就没有什么用了。</p> <p class="ql-block"> 摘柿子,看起来新鲜、好玩,实际上很辛苦、很危险。不过也应验了”柿柿平安,柿柿如意“的祝福语,从记事起,没有听说谁家为摘柿子发生大的意外。</p> <p class="ql-block"> 柿子树,对世世代代的村民来说,是一位劳苦功高的“贵人”。在过去闹饥荒的年代,有的家里因为还有点儿柿饼、柿干、柿皮、柿子面,就能保住家人的性命;有的家穷适龄的男孩子家,因为还有点儿柿饼、柿干、柿皮、柿子面,有的跟着娘讨饭的大姑娘会留下来当媳妇。在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柿饼旺销出口日本,柿饼和黄烟几乎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全部来源。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当代,村民创收的门路多,经济上富裕了,柿子收入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好多的家庭,感觉摘柿子危险、费事、不值钱,干脆不要不摘了。在此,真切企盼着有关的机构和专家尽快研究发明柿子高效利用的深加工、精加工技术,早日生产出安全、营养、保健的食品,保住祖辈留下来的柿子树,继续为农民致富、农村振兴发挥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