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古韵

张占奎(沙漠骆驼)

<p class="ql-block"> 家 乡 古 韵</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占奎</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离古城西安正西不到二十公里,村庄建于古镐京遗址之上。南面是从东至西绵延200多公里的秦岭山脉,这座雄伟壮丽的天然屏障,成为家乡高大坚实的依托。西面和北面是长年奔流不息的沣河和渭河,沣河水清流缓、渭河水浊流喘,两条清、浊分明的河流如同两条不同的彩带,把家乡打扮的分外靓丽。</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家乡,没有过多的环境污染,清晨一起床,空气沁人心脾,天空湛蓝透亮,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朝阳,像一个巨大的红色彩球,让人恨不得搭个天梯伸手摘下搂在怀中。黄昏时向西望去,咸阳塬上一个个圆形帝王陵墓在夕阳余辉映射下尽收眼底。距村西一千多米处的沣河发源于秦岭,流经二县一市汇入渭河,河水清澈见底,宽阔的水面长年碧波荡漾。河岸两侧土堰曲折蜿蜒,各种树木组成了两条风景秀丽的绿色长廊。到了春季登高望去,水木相映、鸟语花香,如同一副美丽的风景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南面花园村一千米处有一个叫“花楼子”的大土堆,经考古学家大面积的发掘勘探,发现了40多座西周宫殿遗址,史学家已确定这里就是两千年多年前西周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镐京所在地。记得小时候,这片荒芜的大土堆上长满杂草,土堆的四周还有不少狼窝、獾窝,并经常有狼、獾出没吃羊伤人的传闻。这里是我们去镇上办事的必经之地,每逢中午、傍晚途径此处,孩子们都会怀着恐惧的心情结伴而行。有谁会想到这片荒芜之地,周文王、周武王和他们的子孙们,在这里曾有着统治中国近300年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家乡周围十公里范围内,除了村子本身建在镐京遗址之上,还有传奇的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都城遗址、古昆明湖遗址、咸阳古渡遗址、草堂烟雾遗址、车马坑遗址等。从家向东北走不到四公里的阿房村是阿房宫遗址之一,该村南有一座大土台基,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秦始皇上天台”。具史学家考证:这里就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之一。据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口增多。便开始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营造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从以上古人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惜的是由于楚霸王项羽带领楚军进入咸阳以后,将秦始皇亡楚之仇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p> <p class="ql-block">  从老家向南走两公里是乡政府所在地“斗门镇”。在此登高远望,东南方向是一片平坦而广阔的洼地,这就是历史上曾闻名天下的昆明池遗址。当年汉武帝为征讨南方诸国,苦于无处操演水兵,便兴师动众开凿昆明湖。据史书记载:“昆明池修成后,汉武帝大造战船,开始水上练兵,一时间,船上旌旗招展,刀枪相应生辉,战船排云涌波,往来游弋,厮杀冲撞,好一派威武雄壮、惊心动魄的征战画面”。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秋兴八首》中也禁不住写到:“昆明池水汉时功,汉帝旌旗在眼中。”就是对汉武帝开挖昆明池和湖上练兵一事的生动写照。在汉武帝昆明湖练兵的同时,为了满足皇亲贵族奢侈的生活欲望,在昆明池岸边,又修建了许多离宫别馆,宫馆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宫馆外林木掩映,风景十分迷人。汉武帝和重臣、妻、嫔、妃们常常泛舟在浩荡雄浑的波光水色中,沿岸富丽堂皇的琼楼玉阁,令人心旷神怡。据说昆明池水天一色,万顷碧波。曾使汉武帝游兴大发,他将昆明湖作为天上的银河,自己视同玉皇大帝,立刻令人雕了“牛郎”和“织女”两个巨大的石人(现家乡人称石爷石婆)分立两岸,隔湖相望。如今昆明湖和沿岸的离宫、别馆已经不复存在,而留在湖两旁的两尊石人却被后人奉为神灵,石爷被安置在镇上纺织厂的一间房内,而石婆则从荒野被请回到修好庙内贡奉,每年“七夕节”前后几天,石婆庙前人山人海,庙内虔诚的信男信女求石婆送子的、看病的、索药的、请愿的、还愿的,大把大把的高香烧个不停,整个庙区一片烟雾缭绕。两个石头人两千年后受到如此待遇,可下令刻石头人的汉武帝刘彻今天却鲜为人知,离此处不远埋葬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已被荒草所盖,除了一块石碑上由郭沫若题笔写的“汉武帝刘彻之墓”外,没有人去留意他就是昔日叱咤疆场的风云人物。此刻若汉武帝泉下有灵,面对此景不知该有何感。</p> <p class="ql-block">  老家东北的汉城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长安城遗址”。据史学家查证:“该遗址面积36平方公里。现存遗址主要有:城墙遗址、未央宫前殿遗址、椒房殿遗址、官署遗址、少府遗址、天禄阁遗址、石渠阁遗址、武库遗址、桂宫鸿宁殿遗址、罗寨遗址、樊寨遗址、讲武殿遗址、楼阁遗址、未央宫夯台遗址、汉长安城及城内宫殿遗址,曾出土大量建筑材料、汉俑、简册、秦汉封泥等珍贵文物”。这块西汉长安都城遗址,曾经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汉以后,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相继以汉长安城为都,历时近800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为长乐宫并正式迁都城于此。萧何又主持修建了太仓和武库。汉惠帝元年开始修建长安城墙。汉武帝太初元年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后历时90年。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城"。全城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40余个宫殿组成。只可惜这些宏伟豪华的建筑,历经千年战乱与岁月的蚀化,已经被一片绿色的庄稼地所代替。</p> <p class="ql-block">  距家西南两公里的马王村,是奴隶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西周车马坑遗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考古学家在这里先后发现为数共达18处的西周殉葬车马坑群,发掘后保存最完好的一处,经修整复原,供游人参观。据介绍,西周时期奴隶主死后,有将生前乘坐的马车和车夫殉葬的风俗。该车马坑内的驾马排列整齐规则,显然是用某种方法处死后由人摆置而成的殉葬物。车马坑内有驾四马作战用的戎车和驾二马乘坐用的轺车各一辆,车轮并列向东,车为木质,车厢长方形,各有车辕一根,马驾在车辕的两侧。马均对面卧在车前,6匹马头排成整齐的弧形。看到这个场面,使我们对奴隶社会残酷的统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些靠奴隶养活的王朝统治者,生前榨干了奴隶血汗,死后还要奴隶陪葬,让人难免心生愤慨。可这种残酷的殉葬风俗一直沿袭了几千年,直到封建社会末期被彻底埋葬才方告结束,历史上权贵们的残忍自私、愚昧,不能不说是我中华民族的一个悲哀。</p> <p class="ql-block">  从车马坑向前走不到十公里,就到了秦镇的草堂村,这里是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遗址。据传:“唐高宗时期,草堂寺对面远处的主峰下有个村庄常常发生瘟疫,人们为了躲避瘟疫,常常到草堂寺烧香拜佛,后来,来了一位穿草履的道人,在山上采药,给村民治病,他不收银两,也不要馈赠,因此到草堂寺献贡求佛的人少了。这使寺庙的僧人十分恼恨,于是去找道人兴师问罪,要和道人斗法来决定输赢,寺庙舍利塔后有块一丈多高的顽石,双方约定谁在当日内连根搬掉顽石谁就真有神通。僧人手持铁锤向顽石猛砸,只有石头碴溅几点火星,但顽石依旧不动。这时只见那道人不慌不忙走了过来,在顽石周围绕了几圈,他神情镇定,请了七个石匠作为助手,通过计算在顽石上凿了七个大洞,每个洞里填满了黑色丹药,丹药中都插着长长的药捻。道人随后点着了丹药中都插着长长的药捻。只听轰隆几声如空中雷鸣,雷鸣声中不见了那块顽石,它已被炸得粉身碎骨,顽石原处出现了一口深井,井中冒出的烟雾不断升腾,烟雾团团不散向东北飘去,如祥云冉冉飘向长安京城,因此才有了这‘草堂烟雾’的传说。这个传说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草堂寺原来烟雾缭绕却是不争的事实。‘草堂烟雾’,从目前看来应该是草堂寺附近几座山峰上飘着的山岚水汽,或者是井中喷出的地热水汽所致,因为后来随着环境的恶化,目前已看不到那种壮观的景象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家乡正北十公里是长年奔流不息的渭河,渭河在陕西境内西起宝鸡、东至渭南市、潼关县入黄河,由于渭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粮、棉主产区。人们把渭河两岸这块富饶之地称为“八百里关中平原”又号称“八百里米粮川”。名闻遐迩的咸阳古渡就依偎在渭河之上,由于历史上渭河两岸是一个人口密集区,古城咸阳又和长安隔河相望,加之渭河流水丰沛,岸线狭长,桥梁数量有限,严重阻碍两岸人们和物质交流,舟渡在当时就成了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据史料记载,“咸阳古渡”应该始于秦代。直到明洪武年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古渡也随之西迁。真正成为‘秦中第一大渡’,并一直沿用至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清人朱集义在《渭阳古渡》诗中写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太公何处去,烟波依旧汉秋。”可以说这首诗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渭河上摆渡去咸阳买东西和玩耍。</p><p class="ql-block"> 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经过史学家考证,“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都是起源于陕西省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黄帝与炎帝也开始被后人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这块土地,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的每一块土地都有着美好的传说,这里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当你漫步街头,脚下踩的是昔日皇亲国戚走过的路,随处挖下去都可能见到秦砖汉瓦,抬头望去座座帝陵会映入你的眼帘,吸入的空气中,也充满了历史长河中远去的典故和传奇。也正是这些深厚的文化,使封建帝王在这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盛世。</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以上文字摘自作者《揭开尘封的记忆》一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