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22日中午时分,从太清宫停车场乘坐景交车到太清索道站后,向“垭口”方向步行300米左右便到了“青山渔村”牌坊。这是一个三岔路口,路口山崖边有一巨石,上书“狮子岩”,一旁便是公交车站。等车时,还可俯瞰青山村全貌:那是一片绿树掩映、白墙红瓦、依山傍海的村落,令人向往。从这乘上618路公交车,欣赏着左侧的山峦、右侧的海景,半小时左右便到达仰口景区。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与妻“刷码”进入景区。仰望前方,漫山苍翠,奇石点缀,群峰峭拔。 </p><p class="ql-block"> 拾级上行,远远就会看到一处“山门”,不过,这“山门”是由巨石和两棵虬松自然搭成。这两棵古松是崂山本土珍稀树种之一——赤松。据说是清康熙年间修复太平宫时所植,树龄300多年,为国家二级保护树木。此处早先叫“古海门”,后名“双松迎宾”,后人追纪“太平宫”始建者华盖真人刘若拙,改名曰“华盖迎宾”。这样,“华盖迎宾”就有了双重含义:字面来看,是古松撑起华盖迎接宾客;从历史人文的视角,它又是为了纪念太平宫创始人华盖真人。 </p><p class="ql-block"> 古松与幼松合抱的巨石上,还有原山东省副省长高启云书“华盖迎宾”题刻。</p> <p class="ql-block"> 过了这道山门,就是素有“海上宫殿”之称的“太平宫”。“太平宫”位于上苑山南坡,始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为道教全真道华山派宫观。据说北宋建隆二年,全真道华山派高道刘若拙奉诏入京,与宋太祖赵匡胤谈玄论道,太祖大悦遂封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并赐巨资修建道场,名“太平兴国院”。金代明昌年间,重修“太平兴国院”并更名为“太平宫”。</p> <p class="ql-block"> 从“太平宫”门前继续向“天苑”方向攀登,沿途正在修建索道,不时有工人抬着设备上山、下山。每当他们从身旁走过,都能感受到一股震撼的力量,鼓舞着登山的人前行。我俩也一鼓作气,爬到了索道“上站”。</p> <p class="ql-block"> 索道“上站”还在建设中,从工地一旁穿过,向“天苑”方向行进。此段陡峭,行进困难,走走歇歇,总算到了“太平峰”下的“拜寿台”。</p><p class="ql-block"> 仰望“太平峰”立面的摩崖石刻,“寿”字满目。其中最大的“寿”字高20米,宽16米,字体撷取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笔力遒劲,承天立地,堪称“天下第一寿”,寓意为“高寿、长寿、大寿、万寿”。在这个大“寿”的左侧石崖上,还镌刻了大大小小若干寿字,出自古今几十位书法家之手,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字体兼具,构成了一副壮观的百寿图。峰下题刻有《寿记》,介绍了高寿的由来。原来,这高寿,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崂山风管委为弘扬崂山悠久的摩崖石刻文化,在此石壁刻下了天下第一寿。取意“景物无穷、寿乐在兹”。</p> <p class="ql-block"> 从“拜寿台”继续上行,就是“觅天洞”了。妻提醒我“快四点了”。略微计算了一下下山时间,怕耽误返程车,也就不敢继续寻觅“天苑”和“擎天柱”了。 </p><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俯瞰海天一色、山水奇观,换个视角看摩崖石刻、奇石峭壁,更使人心旷神怡,没能登顶的遗憾也被冲淡。 </p><p class="ql-block"> 是啊,能到“太平宫”、“万寿峰”祈愿盛世太平、福寿康宁,足矣。 </p><p class="ql-block"> 今天爬的这座山,按地图标注,应该叫“上苑山”,“仰口”是整个旅游景区的称谓,所以,题目叫“游上苑山”更恰当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