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行弄与桃枣沿河旧事

郁有满

<p class="ql-block">旧日的布行弄</p> <p class="ql-block">布行弄、桃枣沿河鸟瞰</p> <p class="ql-block">原布行弄所在</p> <p class="ql-block">一、布行弄</p><p class="ql-block">从北门吊桥顺着北大街往西去长安桥的路依次分别为坛头弄、布行弄、桃枣沿河等。布行弄紧靠莲蓉桥堍的桃枣沿河。布行弄顾名思义,因开设布行而名。明代始,北塘大街、北大街的商市发展起来,至清代已是热闹非凡,布行弄由于与北塘其他街巷一样,因靠近古运河,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商业繁荣之地。明代弘治年间,控江门外的莲蓉桥南,布商聚集形成布市,当时叫布行巷。在它周围有很多班船、航船码头。这些布行向本地及江阴等邻县的农民收取土布,进行蜡染等整理后,再销往各地。一般外地做生意人乘船至无锡莲蓉桥堍下,船靠桃枣沿河码头,卸下土特产,再装上土布。布行弄的形成还与过莲蓉桥的江阴巷有关。江阴植棉、织布发展较早。江阴人运布来锡贸易都聚集在江阴巷,而布行弄又主要做江阴土布的生意,两地相距不过近百公尺,故两者有密切联系。那时市上的“邑布,轻细不如松江,而坚致耐久则过之,故通行最广”,备受各地客商的欢迎,经营布匹的“坐贾收之,拥载则贸于淮扬、高宝等处。一岁所交易,不下数十百万”,无锡遂有“布码头”之称。</p><p class="ql-block">无锡布码头在明末清初曾衰弱百年。明后期,朝政腐败,宦官以诏取“太仓银”为名,到无锡到处设卡抽税,乡村织户受不住税吏和商人的重重盘剥,逐渐趋少。清乾隆中期,棉花供应逐渐充足,无锡四乡家庭棉织业重又兴起。清道光初,花行、布行重新建立起来,又大都集中在北门外,因这里客地粮商多,人气旺,顺便带回土布等日常生活用品。布市规模超过了明代。不少大布行深入到江阴、常熟设立庄口,江阴布商不再来锡贸易。1920年代后,洋布兴起后,布行弄的土布行受到影响,布行逐渐减少,转移至江阴巷等地。1948年布行弄仅有吴道生的叶森泰1家,江阴巷还有6家,无锡共16家,至解放后已衰退。布绸商业于太平天国后在北大街等地迅速发展,至抗战后,有124家,大都在北大街、北塘及城厢内外,布行弄仅有杨景时的祥昌1家。敌伪时期新兴的小型纱厂,战后有12家,在布行弄设办事处的有东门亭子桥的锦新、梨花庄的源康、跨塘桥的德华。1938年,王祖岐在此设美新洗染店。战后,纱号商40余家大都在江阴巷、北塘等地,布行弄则有宋学涛的泰记、谭维楚的和记。可见布行弄仍具有地理与布市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伴随丝、布、米市的发展,银钱业出现在布行弄。1908年,清政府裕宁官钱局设在布行弄,后移北塘东街。1930年,中国银行无锡分行在布行弄。日伪时期,银行业仍然在无锡竞争,除江 阴巷、竹场巷、北大街、北塘等外,在布行弄设有上海工商银行无锡支行、浙江建业银行无锡支行、金康银行、振华商业银行、中业信托银行无锡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战后至至解放初,仍设有中国农民(15号)、中国通商、中国实业、金城、新华信托储蓄(11号半)、亚洲6家银行。中国农民、新华银行内还设有保险公司,另设有爱众联保寿险、天平保险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的朱中如是县参议员。1948年布行弄16号有大安镇合作社信用部,杨干青任选理事主席,经理邹宾吉。至解放初无锡仅剩的6家钱庄中,布行弄有2家,为永恒丰(经理钱崇礼,12号)、福裕(经理龚楚门、沈鹤笙,11号半)。布行弄有陈国珍的方九霞银楼。</p><p class="ql-block">据1930年《无锡年鉴》记载,中医王子柳时年72岁,子王慎三、王颂升,孙王肖曾,均在布行弄行医。1935年《无锡概览》记载,王子柳已不在,子王慎三53岁,1902年设诊,住坛头弄;子王颂升51岁,1904年设诊,住布行弄;孙王肖曾33岁,1920年设诊,住露华弄;孙王祖莹25岁,1929年设诊,住坛头弄,均为推拿科。王子柳另有门生谢干生,业内科。大吉春是无锡著名的中药房,在北大街,号主朱佑之,职员38人;而大吉春栈在布行弄,号主王尔成,职员31人。另有秦定甫的秦梅记。</p><p class="ql-block">布行弄瑞泰昌茶号是无锡茶叶业同业公会所在,吴汉璋是负责人。1938年,瑞泰昌主持人为许学赓。</p><p class="ql-block">在布行弄12号,1926年成立南桥织袜厂,公司性质,资本3000元,属中等,经理金仪臣,袜机100部,商标双喜,年产1.9万打。1946年陆廷甲开设大陆糖果制造厂。1948年有许培廉的永丰南北货店。卷烟店有徐俊逵的协盛和记、潘斌臣的艺华(9号),土烟业有杜应祥的恒泰昌。烟兑业有冯子渊的瑞泰。与笆斗弄的冯瑞泰出自同家。1948年杨景时开设的祥昌布绸店。布行弄6号有吴立凡的立丰、14号沈文伟的恒源生粉麸号。布行弄口有戴彤升的元丰席帽店。有朱国熙的裕大、倪耀甫的黎明永记、杨煜泉的同丰源百货店。施森霖的胜昌电料店。</p><p class="ql-block">布行弄内有玄坛弄,约在同泉弄对面,玄坛为道教所设小型斋坛,亦指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的财神赵公明。设有苏锡常锡记航运处,经同泉弄到运河大码头,每日开班运货。</p> <p class="ql-block">从桃枣沿河看对岸北塘大街</p> <p class="ql-block">原桃枣沿河所在</p> <p class="ql-block">原桃枣沿河所在</p> <p class="ql-block">原长安桥城河与桃枣沿河交汇处,现为长安桥泵站</p> <p class="ql-block">二、桃枣沿河</p><p class="ql-block">桃枣沿河与布行弄相邻,地形都是从北往南偏西向,有一弧度。中间有一条约10多米的同泉弄相通,为小隔弄,1929年门牌号只有1户。江阴巷的行商有的要转移到布行弄,就是为了可到桃枣沿河的码头,装卸船上货物。</p><p class="ql-block">桃枣沿河因开设南北货店,专卖胡桃、枣子、桂圆等而名,有程鸿斋的一大、黄云章的仁号(后改为经营茶食)、钱长法的元大恒、顾荣甫的如号复,与北塘的南北货业相应。桃枣沿河有经营桐豆油的油行业。1864年,王氏3户人家向官府申领“牙帖”开设油行,店名王源隆、王源来,加上王源聚冶坊,合最后一字为“聚隆来”,口彩好。这两家油行加上北尖杨氏涌泰酱园槽坊经营食油、豆饼,前竹场巷张氏经营的王源吉油行,被称为“老四行”。王源来油行经理汪子祥经营有方,与他往来的客户码头有70多处。汪子祥与业主王荣庭一起在北尖买地建造“永仁堂”为同业公所。至1930年,业主为王梅修。1937年,日军侵占无锡,桃枣沿河被烧为灰烬,王源聚冶坊在经理郭叔鸣筹划下,在原址翻建房屋,租赁王源聚牌号,添加鑫记营业。此外,有杨干卿等的源春隆。1948年,油饼业有杨缉周的源春隆、陈耀星的永和。有薛伯勋开设的万源祥高粱烧酒店。南北货业有刘同善的泰兴、李福成的大盛 、吴麟初的一大。徐佛生的森泰卷烟店。</p><p class="ql-block">桃枣沿河也开设粉麸号,有陈焰的聚隆(3号)、蒋泉源的大生昌(19号)、郭叔鸣的王源聚,钱翰飞翔的永源丰。郭叔鸣的王源聚在桃枣沿河还兼经金属品冶制。胡士达的荣昌煤铁业也兼营金属品冶制,胡另在西门冰池头设荣昌号。袁光祖在桃枣沿河设永元昌金属冶制发行所,另在西门老鸦浜设永元昌。另有彭宏远的恒源昌、周铭正的同源两家纸业。纸箔业,11号是杨景山的恒源隆,22号是曹永祥的的隆昌、丁瑞章的大隆,以及吴麟初的惠大、章盈雄的裕丰。桃枣沿河长153米,布行弄长120米,1929年门牌号都只有28号,比坛头弄的68号少一半多,开的店铺稍逊,但亦都不少。</p> <p class="ql-block">桃枣沿河</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从大桥上看桃枣沿河</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三、往事追忆</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到长安桥南尖买酱油与黄酒,有时买不到就必须得走布行弄,到北大街“大来”店去买。记得布行弄曾有中医张云鹏,其孙张宏昌在横街开诊所。布行弄中段的大食堂办了很长时间。可能在“大跃进”时代就有了。我曾进去过,有一大的餐厅。家住无锡北门外梅泾的蒋森度,因逢“文革”,市内清管所不上班,于是组织“偷粪”,约有2个月。生产队几乎是按工人上班一样,每天一船大粪运回浇小麦。蒋所在生产队联合几个队占领江尖和布行弄,竹场行,长安桥几个厕所。蒋在这段时间天天在江尖咀上团团转,到后来进门入室直接搶馬桶。在布行弄的街道食堂,弄到很熟,每天吃饭,常去,饭菜便宜可口。</p><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考入市四中,每天必经桃枣沿河。记得长安桥堍桃枣沿河口,有一小店可买邮票,门口挂邮筒,店主是老夫妻俩。夏天傍晚路过,街上搁满了竹籐椅、铺板、桌子等,吃晚饭 、乘凉。那时的莲蓉桥似乎特别高大,所以叫“大桥”。桥的台阶比麻饼沿河那头的多且整齐。我每次总是飞快地下台阶,像是练了一身轻功,以至于后来随便到哪下山都能跑得飞快。旧时的南北货店早已关停,但住户门面仍保持着当年建筑的样貌,是排门板。</p><p class="ql-block">北大街街办的墨水厂在布行弄,同学杨增安做厂长,我三哥以及学长张岳贤、肖寿荣、颜明德在此厂工作。我大专同学赵敏真、陆宝英就住布行弄,她们功课极佳,都难忘布行弄儿时快乐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桃枣沿河出了“两琪”,都是长安桥小学毕业,都是著名的游泳运动员。孙宗琪住11号,在同泉弄附近。从莲蓉桥下来到他家门口是单面屋,再过去是双面屋,门前是大码头,河对面是北尖与茅蓬沿河的交界转弯处。解放前这一带有近20班航船通往宜兴、江阴、溧阳等地。他从小就在门前河里游泳。他于1956年小学毕业。1957年,无锡市少体校开办游泳班,在新建成的市游泳池进行系统训练,培养了顾东明、孙宗琪等优秀运动员。孙在1960年获全国少年蝶泳冠军。之后从省队回到无锡当教练。孙宗琪还喜爱足球,当球门员时,一个斜扑球的动作,非常优美,几十年后,还有当年同道赞赏他肌肉的柔韧性。他的夫人赵萍也是游泳运动员。很早前就常听人说起孙宗琪的名头,其实我上学时路过他家门口时经常看到他,个子不高,戴了眼镜,肌肉十分发达,像练过健身、举重的。只记得当年他家也是排门板,房屋并不进深,能看见屋里还有烧草木的老式灶台,离灶台几步远是一张八仙桌还有櫈子。后来在体育公园游泳时,他已中风,但仍坚持来。我对他讲,“我小时候就认识你了”。而现在,他只能由妻子推着轮椅外出了。</p><p class="ql-block">马幼琪家离长安桥堍邮筒不远。他在1978年的江苏省第九届运动会上,获少年甲组100米、2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成绩分别为1分1秒4、2分17秒8。还与王家平(仰泳)、许致祥(蛙泳)、孙林技(蝶泳)参加无锡队4×100米混合泳接力,获冠军。1982年,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马又获成年男子100米、200米自由泳冠军,成绩分别为58秒1、2分7秒7。马幼琪后参军,转业后在无锡工厂,改制后在游泳馆做游泳教练。参加全国历届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前两年被推选为天健泰丰游泳队队长。长安桥仇庆言老师80岁时,他与一帮当年的游泳队员们一起去贺寿,我坐在旁边看到他们喝酒,热闹至极。有一张60年代的老照片,马幼琪是其中最小的,还不满10岁,脚在水里踮起来仍站不住,只能把手搭在旁边队员的肩膀上。如今,他也已是五十几岁的人了。</p><p class="ql-block">随着90年代的老城改造,布行弄、桃枣沿河被拆除,曾经兴旺过的“布码头”“钱码头”“南北货码头”消失于瓦砾之中,被新的高楼大厦所代替。老的巷弄一点影子都没有,倒是孙宗琪的老家,凭着莲蓉桥下的位置还能估摸出老地方,现在是汇利大厦与无人售货店,店门前的码头也是老位置。不知孙宗琪来看看否?</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p> <p class="ql-block">孙宗琪老家门口</p> <p class="ql-block">桃枣沿河过街棚,孙宗琪家在过街棚走过去的左侧</p> <p class="ql-block">前为孙宗琪,后左为孙夫人,后右程荣源</p> <p class="ql-block">前左沈建国</p> <p class="ql-block">两年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孙宗琪、夏宗宝、顾东明、陈满曾、项琦</p> <p class="ql-block">左二马幼琪、左三周叔云</p> <p class="ql-block">后排右一马幼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