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行

若水

<p class="ql-block">澜头村位于钢城区颜庄街道驻地西南三公里处,是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是母亲的老家,也是我儿时经常居住玩耍的地方。近年来,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样本村,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副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画墙。高扬的五星红旗,引领我们向前进。</p> <p class="ql-block">去吴家大院的路上,铺就的道路为仿石路,原生态的味道,路边几排翠竹,增添了几分清雅和幽静。</p> <p class="ql-block">吴家大院传说是很久以前,村内一吴姓男丁夜半一合眼就有个声音说“捎捎脚,捎捎脚”,睁开眼就没声音,折腾一晚上,睡不着,便拿起篮子去了北门,天黑不见人,干什么去呢?便一直向北走,直看到北卧岭处有白光向南来,这人便继续往北走,只见白光到了澜头集就不动了,那人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坛白银,连忙装在篮子里往回走,走到今天吴家大院门口,一个跟头摔倒,不省人事,坛子打破白银滚了一地。天近亮,吴家大院里的吴姓人出门,一开门只见门口白银堆着,便取了簸萁拿回家,再出门见同村吴人倒在地上,便把其背送回去,吴人回家后醒了,但已失语。吴家大院人用门口捡的银子盖起了两进院子小楼,眼看银子花了不少了,楼也要完工时,来了一个货郎,失语的吴姓人在货郎担子上看东西,货郎问你想买啥,吴姓人不语,连问几遍不答,货郎有些恼,旁人说别理他,这人是个哑巴。只听吴姓人说“别看我是个哑巴,我一说吓死你”,突然间说话,倒只是惊呆了他自己和村民。吴姓人隧到吴家大院说了银子来历,吴家大院人一听才明白,把剩下的银子分给其,其回去在家也盖了房子。故事久远,仅供一笑,却也见了财自找人。</p> <p class="ql-block">村南河道已整修,两旁铺绿草坪,几位老人在河边石块和凉亭休憩,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河水奔流而下,西行北折注入龙潭水库。这光洁的石梁是我儿时和家人浣洗之所,现在家里都有自来水,基本无人来了,偶遇一老人来洗韭菜,说孩子要吃韭菜花,弄好了给孩子送去。</p><p class="ql-block">三家湾处深不见底,记忆中,无论多旱,这里都有水,不曾干枯。水深碧绿清幽,水峰转,波澜不惊,似蛟龙入海,只注龙潭水库。</p> <p class="ql-block">水库东侧,有抗日遗址。保留下来的围子墙,枪洞仍在,似乎在诉说着70多年这里抗日故事。澜头村革命传统悠久,有不少革命烈士,我的老姥爷就是其中一位。老姥爷刘荣耀时任莱芜县干部训练班指导员,回家执行任务时被人出卖,在花雨山被还乡团打折腿后抬到南冶,在地牢中对其严刑拷打三个多月,想从老姥爷口中得知莱芜县党的组织进而摧之,老姥爷视死如归,敌人不能如愿,最终老姥爷被活活打死,太姥娘认尸时,老姥爷头顶上还有碗大的窟窿,脑汁留了一地……那天是1941年2月23日,老姥爷年仅22岁。这些烈士都将被历史铭记、被后人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不去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水库里,水如镜面未磨,水坝下,数道白练或穿石洞而下,或直接青石激起水花,形成了一道道小飞瀑,隆隆之声,声势壮大。惊起一只白鹭,从河道里振翅而上,落在河边白杨树上。</p> <p class="ql-block">一只野鸭,被游人欢笑声催醒,扑棱一下从岸边野草中飞出,水面一道开,原是孤鹜来。</p> <p class="ql-block">吴家林处的一排房子居然是原来老知青住过的地方,现在正在修葺中,将来也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处。</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了柳桥峪,这里村庄提升改造建设的要早,村里举办村合作社,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为村民增收创了路子,村庄建设选好带头人的确是关键。</p> <p class="ql-block">临行,到了陪头谷,山间泉水清澈,奔涌而出,我们美丽的乡村,也如山泉一般生生不息,充满活力和生机,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记录和创造着我们崭新的生活,生命的河水也将源远流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