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 盛世如愿——《长津湖》观影感受

刘祝君

<p class="ql-block">  71年前,一群热血青年跨过鸭绿江,入朝对抗美军侵略,鏖战百万“联合国军”。</p><p class="ql-block"> 71年过去了,记忆覆盖了尘封的碧血,岁月吹散了长津湖的硝烟。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一周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对朝鲜战争中最悲惨、最壮烈的长津湖战役,</span>电影《长津湖》应运而生,上映的正是时候,来到万达取票之际,看到了玩具绿皮卡车,上面赫然写着:保家卫国”,顿时感觉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这才是正确的舆论导向!</p> <p class="ql-block">  听父辈们讲: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也是朝鲜北部最寒冷的地区之一,这里林木茂密、人烟稀少。1950年12月,在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恶劣天气中,20军59师177团2营6连奉命埋伏在距长津湖2公里处的死鹰岭上,紧紧扼住了美军撤出长津湖的生死要道。全连官兵坚守阵地,以战斗姿势牺牲,成为一尊尊巍然屹立的冰雕,用生命铸就了“冰雕连”神话。</p> <p class="ql-block">  《长津湖》以气势恢宏的画面,简洁的篇幅和生动的情节告诉观众,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最打动我的,就是毛主席说的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就如片中梅生的话:“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p> <p class="ql-block">  刚刚回家休假的连长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归队,本已复员的指导员梅生长途骑车终于与集结北上的队伍会合,领袖之子毛岸英坚决要奔赴前线战场……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捍卫和平,中国军人别无选择,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p> <p class="ql-block">  影片中,风景如画的鱼米之乡浙江湖州、摄人心魄巍峨庄严的万里长城,与美军飞机滥炸下的边陲城市安东形成强烈反差。绝不能让战火烧到祖国大地,不能让敌人夺走我们的土地,不能让敌人剥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p> <p class="ql-block">  影片最为成功的是塑造出了伍千里、伍万里、谈子为、梅生、余从戎、雷睢生、平河等七连的集体英雄群像,演绎出青年一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保家卫国的舍身情怀。在战争叙事的主线下,由个体视角出发,展示了人物的情感关系。紧凑的角色设置以及细腻复杂的人物情感羁绊在以往抗战题材电影中较为少见,既有“百千万里”的兄弟情、“雷老爹”与多名战士的父子情、七连战友情等多组复杂且具有人性深度的情感线索,也看得出中国电影人对个体人性开掘方面所作出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  《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更拍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p> <p class="ql-block">  新兵伍万里,从出场迎接五千里回家的时候,到开往朝鲜的列车上,像极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魔童哪吒,这个渔村顽童在老兵们的言传身教下,在激烈的战斗中迅速成长,勇敢又灵光。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伍家三兄弟象征着红色基因在中国军人中永续传承。</p> <p class="ql-block">  一代代革命军人正是靠着这种向死而生的英勇气概,铸就了压倒一切敌人的伟大抗争史。纪录片用镜头捕捉到这些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直击观众柔软的内心,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每一位观众都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涌动的爱国热血。</p> <p class="ql-block">  影片三次提到沂蒙山,雷公牺牲时,哼了一句《沂蒙山小调》,音乐一响,我不得不说我破防了,眼泪汹涌而出,看着雷公那么勇敢幽默的一个人在拼命的喊疼,嘱咐战友不要把他一个人留在那里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外公,他牺牲时是怎样的场面,他是不是也不想客死他乡?是不是也求人把他带回来?想着这一切心揪着疼。</p> <p class="ql-block">就像余从戎所说: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那叫军人的荣耀!在寒冷面前,志愿军官兵选择死守战位,即使在严寒中牺牲,也要保持好战斗状态,这就是让美军闻风丧胆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p> <p class="ql-block">  直到片尾曲播完我还留在原地,久久无法走出剧情。</p> <p class="ql-block">  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我们相信,新时代一定会孕育出更多写正史、颂正义、扬正气的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新时代炎黄子孙发出的最强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