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月20日,第三天清晨,告别甘孜县向甘孜州的德格县驶去,很快便到达德格境内</p> <p>途径海拔4192米的雀儿山隧道,</p><p>雀儿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高海拔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工程位于国道317线(川藏北线)德格县境内,隧道全长7079米。</p><p>在隧道口下车休息,没有任何高反的迹象,心中窃喜😄</p> <p>看见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以为是当地送货员,打了一个招呼,他告诉我,他从成都骑车出发,准备骑到拉萨去,我顿时肃然起敬,请求与他合张影</p> <p>合影时,我们向这两位骑行者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因为那位穿红衣服的长者告诉我,他今年72岁了。我们衷心地祝福他们顺利骑行到达拉萨,健康返回!</p> <p>在雀儿山观景台,相对近距离地看雪山草地</p> <p>德格县城的街街景</p><p>一路上,同行的朋友都在服用红景天或类似的保健药,受不住这样的诱惑和劝说,在德格的街上专门去买了一盒红景天,一筒便携式氧气呼吸器。买完后,顿觉心安,我也立刻开始按时按量服用红景天,内心祈祷在接下来的行程里顺顺利利的</p> <p>住进德格的酒店里,拉开窗帘,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绝壁</p> <p>推开窗户,“哇哇哇”地叫了几声,不知道是被惊喜到了还是惊吓了啊</p> <p>在德格,一个重要的打卡地是德格印经院</p><p>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p> <p>在印经院里,我们流连忘返,直到大门紧闭,我们还请求负责关门的僧人再给我们一点点的时间,转一次转经筒😄</p> <p>走出大门,坐在外面的条凳上,看着陆陆续续离开印经院的各族人民</p> <p>9月21日,今天是进军藏东的第4天,早上从甘孜州的德格县出发,途径海拔4240米的雪集拉山口,目的地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昌都市。这标志着我们今天要进藏了!</p> <p>进藏第一村,江达县的岗托村</p> <p>进藏了,全体团员兴高采烈💃💃💃</p> <p>翻越海拔4240米的雪集拉山口</p> <p>下午到达昌都,急忙去了强巴林寺</p><p>昌都强巴林寺又称“昌都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康区第一大寺,被誉为“藏东第一禅林”。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 1444年创建的。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 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水平。</p> <p>可惜我们去的时间晚了一点,大殿已经关门,我们急急忙忙的逛了一个大概</p> <p>昌都街景</p> <p>昌都市茶马广场夜景</p> <p>今夜是2021年的中秋之夜,在西藏的昌都扎曲河边,遥望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家❤</p> <p>9月22日,进军藏东第五天,从昌都出发要翻越海拔4572米的浪拉山和海拔4771米的磨坡拉山口,到达昌都市洛隆县</p> <p>今天的重要打卡地是昌都附近的卡诺遗址公园</p><p><br></p><p>卡诺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年代为距今4000~5000年。它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文物已经放置在市内的博物馆内,遗址公园里复制了部分出土文物,和当时的古人们居住的房屋和生活场景。公园免费,还有义务讲解员</p><p><br></p> <p>参观离开卡诺遗址公园,我们向昌都市的洛隆县前进</p> <p>翻越拉浪山口和磨坡拉山口,在两个山口处,都下车拍照留念。大家小心翼翼地下车,慢慢地活动起来,没有高反的迹象,很高兴,,看见远处玻璃栈道处的观景台,忘了海拔高度,想要跑过去,在大家都提醒下,放慢了脚步</p> <p>洛隆县城</p> <p>洛隆孜托寺</p> <p>和孜托寺的僧人一起看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