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之乡,烟雨江南——记嘉兴乌镇游

芊迪

<p class="ql-block">4号上午,临时决定约上姐姐一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景色宜人,古色古香的——嘉兴乌镇。进入乌镇,古木参天,小桥流水,泛舟湖上,窄窄的街巷,木制房屋,古老石桥……眼前的一切犹如世外桃源,与外界的高楼大厦,<span style="font-size:18px;">喧杂的街道,</span>车水马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远离喧嚣的城市,眼前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面上穿梭往来,与岸边的木屋和古老的小桥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山水画,而这便是其中最美的风景吧。</p> <p class="ql-block">屋临水而居,有些水阁还临立在水面之上,远远看去,像飘在水中的船。微风吹过,仿佛这些水阁也随着河水的流动而飘摇,好一幅天然纯净的水墨画。河面清澈明朗,隐约可见一条条小鱼在水中嬉戏玩耍,为乌镇平添了一份祥和之气。</p> <p class="ql-block">静谧安闲,悠远古朴。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年久的磨合显得光亮平滑,古旧的门楣残雕和斑驳的漆痕昭示出时光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乌镇很平静,当夜幕降临时,这里依然平和,只见天色渐渐地暗下来,水乡中的灯光亮了,一切转变都在无声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绚烂的灯光修饰下,乌镇一下子退却了白天的羞涩腼腆,毫无保留的将浮华流年呈现在游客面前,惊艳了所有人。</p> <p class="ql-block">乌镇此行,让我亲身体会到了江南古镇之风情,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宛如一副绝美的山水画,我俨然成为了画中人。</p> <p class="ql-block">上面是我初到乌镇的所感。古镇与我所居住的城市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那么乡村古镇和城市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异,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征及气候会不会有很大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p> <p class="ql-block">古镇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即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一般可把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由于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同时,聚落又是地表上重要的文化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文化等。</p><p class="ql-block">1、政治权力的不平等。城市制定的各项政策是为城市服务的,不利于农村的发展。</p><p class="ql-block">2、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动地位,农村处于被动地位:城市辐射农村,它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农村为城市服务。</p><p class="ql-block">3、人均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城市用50%的劳动人口创造出国民经济总值的80%,显然,城市人均劳动生产率高,乡村反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市以人造景观、人工生态环境关系相关最剧烈,自然环境改造最大。由于城市在土地利用、建筑物、空间利用方面的多样化,也就导致了城市的文化景观多样化、复杂化。而农村则以自然景见、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人地关系相关简单,自然环境改造不大。</p><p class="ql-block">1、城市建筑密度大,乡村建筑密度小。 </p><p class="ql-block">2、城市建筑物高、层数多,乡村建筑物相</p><p class="ql-block">寸矮小,层数少。</p><p class="ql-block">3、城市建筑除向高空扩展外,还向地下空</p><p class="ql-block">间扩展,地下还建设有如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等建筑,还设有市政管道0上水道、下水道、消防管道、煤气管首、电线、电缆等;乡村建筑则只集中在地面。</p> <p class="ql-block">乌镇位于东经120°54′,北纬30°64′。地处桐乡市北端,京杭大运河东侧,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相衔接。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距周围嘉兴、湖州、吴江三地分别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镇域面积71.1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乌镇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842.3小时,具有春长秋短,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的特点。一年中春季为78天,夏季为90天,秋季为64天,冬季长达133天。年平均气温16.1℃。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6℃;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1℃;年平均降水量1233.9毫米,全年有3个明显降水时段即4-5月(春雨),6-7月(梅雨),8-9月(秋雨),冬季会下雪。</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衢州,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南侧,华夏古陆北缘,即跨越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中部为钱塘江凹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一一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境内平原占15%,丘陵占36%,山地占49%。北部为千里岗山脉,西部为怀玉山脉,南部为市内最大山脉仙霞岭山脉,全市最高点为江山市的大龙岗,海拔15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1′一119°20′,北纬28°14′~29°30′。东西宽127.5公里,南北长140.25公里,总面积8836.5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325.48平方公里,丘陵3181.15平方公里,山地4329.89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衢州境域为金衢盆地西段,北东向延伸的走廊式盆地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其特征为以衢江为轴心向南北对称展布,海拔高度逐级提升。衢江两侧为河谷,外延为丘陵低山,再扩展上升为低山与中山。东南缘为仙霞岭山脉,有境内最高峰大龙岗,海拔1500.3米。西北及北部边缘为白际山脉南段与千里岗山脉之部分。西部多丘陵低山。中部河谷平原,低丘岗地交错分布。东部以河谷平原为主,地势平缓。境内最低处为龙游县下童村,海拔33米。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丘陵山地面积达7560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85.44%。境内山地面积433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49%,分布在盆地外侧西北缘和东南缘。其中低山约2400多平方千米,中山约1900多平方千米。其形态较为复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加上盆地的分隔,山岭走向复杂多变且延伸短促,坡陡谷陕,岭谷交错,地形破碎。</p> <p class="ql-block">衢州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气温适中、无霜期长,具有“春早秋短、夏冬长,温适、光足,旱涝明显”的特征。全年冬季风强于夏季风,最多风向市区、常山为东北偏东风向,龙游、江山为东北风,开化为北风。境内陆貌多样,春夏之交,复杂的地形条件有助于静止锋的滞留,增加降水机遇。盛夏之际,台风较难深入境内,影响较小,静热天气较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衢州境域为钱塘江上游。河流为雨源型山溪性河流,源近流短,过境水量少。河网结构为羽状,山区性河流河床狭窄,比降大,上游多“V”型峡谷,多瀑布。河流汇入盆地底部,河床展开.渐趋平缓,多浅滩。从开化城关到出境全长170余千米,有浅滩‘198处。衢江上游马金溪比降约1‰,河宽60一120米,衢江下游河床比降为0.5‰,河宽达300米。境内河流水流湍急,侵蚀强烈,自净能力强。受降水控制,径流季节变化大。水位易。涨易落。其流量、水位、泥沙、水质都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境内河流年均流量月分配过程呈单型,汛期大,枯水期小。季峰出现在梅雨期。洪峰流量与枯水流量相差悬殊。</p> <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收获了快乐,开拓了视野。了解城市和乡村古镇的地理位置,地势特征,气候等相关知识,也让我对地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原来知识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的观察思考,知识就在你的身边。今天,大家有收获吗?那这一次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喽,咱们下期见啦!🌹</p> <p class="ql-block"> 七(4)班 陈芊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