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 达明 配文: 达明</p><p class="ql-block">后期制作: 达明 配乐: 泉水叮咚响</p> <p class="ql-block">♥航拍济南视频</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1日星期二中秋节,也是到达济南第二天上午我们盛兴游览了名满天下的趵突泉。有不到趵突泉,空负济南游之说! 😎😎</p><p class="ql-block">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约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p> <p class="ql-block"> 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由“一河、一湖、三泉、四园”组成。一河是护城河,一湖是大明湖,三泉是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四园是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区,是集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旅游景区,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又名槛泉,济南素以泉水多而著称,有“济南泉水甲天下”的赞誉。趵突泉位列济南72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是泺水的源头,如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是趵突泉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历代文化名人诸如曾巩、苏轼、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郭沫若等,均对趵突泉及其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所题咏,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成为海内著名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漱玉泉景区</p><p class="ql-block"> 往前走,我们来到了漱玉泉景区。“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济南书画家关有声的手笔。“漱玉泉”三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常把女子的牙齿称之为“玉”,女词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还有一种说法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化来的,说哗哗的泉水刷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漱</span>玉泉是趵突泉群中水位最高的一个泉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故居就坐落在漱玉泉畔。</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纪念堂》</p><p class="ql-block">映入眼前这座仿宋古典风格的建筑是“李清照纪念堂”。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记载,于1959年为纪念杰出的宋代女词人而建造的。纪念堂占地300平方米,具有宋代的建筑风格,经1999年扩建,现在面积4000多平方米,楼阁亭台,溪水环绕,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的李清照纪念堂之一。看到的屏风上,是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为李清照题的词,前面是“一代词人”,后面是“传诵千秋”。这是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一首诗中的几句。全诗是:“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p> <p class="ql-block">院落里种植的芭蕉、海棠、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喜欢的植物。 看纪念堂正厅门前抱柱上的木刻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下联是:“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上联讲李清照故居的所处的优美环境,下联讲的是李清照写的词以及为她的丈夫《金石录》所做的序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李煜,作为帝王他是失败的,而作为文人,他是一代宗师)。</p> <p class="ql-block">他的词《虞美人》是这样写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信大家对这首词都非常熟悉。 看到的纪念堂正厅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这是由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创作的,用石膏雕塑,塑像象征着李清照清清白白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厅内陈列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墙上是当代名家的题咏字画,玻璃柜里陈列着李清照著作的各种版本和后人研究的各种专著期刊等。看墙上还有一幅画像,是李清照31岁时的画像。李清照看上去显得很苍老,不错。为什么会这样呢?往后参观继续看介绍她的生平的时候就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转到新开辟的李清照蜡像馆去了解一下这位著名女词人的一生。蜡像馆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父母教诲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出身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博学多才。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善文。李清照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双亲熏陶,加上她资质聪慧,酷爱读书,故成为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尤以词作蜚声文坛。</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是“诗坛绽秀” 李清照才华横溢,博学多才,十多岁时就很有名气。她的词受到当朝文人周邦彦、张耒、黄庭坚等人的赞誉。这一组蜡像展示的是李清照和当朝著名文人探讨诗词的场景。 </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是“志同道合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丞相赵挺之的第三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者。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除做诗填词外,还收集金石书画,并著有《金石录》一书。在创作形式上,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清丽动人、通俗流畅,世称“易安体”,对后世影响颇大。</p> <p class="ql-block">在词学评论上,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严格划清诗和词的界限,反对以作诗的方法作词。在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独树一帜,成为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称之为“词圣”。 李清照一生奋笔不辍,著述甚丰。原有《易安居士文集》7集、《李易安集》12卷,可惜这些作品多已失散,现仅存《漱玉词》一卷及其他零星著作。</p> <p class="ql-block">由于李清照前期与丈夫过着悠闲的生活,而且赵明诚经常外出,因此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多是歌颂自然和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如《如梦令》、《怨王孙》等。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的。词中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中可见她相思之苦。在《醉花阴》一词中她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是“流寓江南”公元 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渡。夫妇两人移居江南。不久赵明诚病逝,这给了李清照很大的打击,所以年纪轻轻却很快衰老。李清照后来嫁给一个当朝官员张如舟。婚后3个月,李清照发现张如舟是一个贪官,就告发了他,并且同他离婚。在当时的时代,她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呀!国破家亡、夫死物失、恶语中伤一起向她袭来,李清照在篱乱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p> <p class="ql-block">由于后期生活上的艰辛,李清照的作品主要是悲叹身世,抒发精神上的痛苦,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梁启超曾评价这首词“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p> <p class="ql-block">然而,女词人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 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让敌的情况下,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那种蕴涵家国兴亡之感的沉痛。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流传至今的《夏日绝句》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慷慨激昂,正义凛然,以宁死不肯渡乌江的项羽来讽刺当时仓皇南逃、不敢收复失地的南宋政府。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是凄凉的。有关她的记载截止到73岁。但是,这位旷世女词人美轮美奂的词句和高风亮节的情操将永世流传。</p> <p class="ql-block">清代山东巡抚丁宝桢塑像</p> <p class="ql-block">☆《双御碑》</p> <p class="ql-block">“双御碑”导游讲解视频</p> <p class="ql-block">☆《蓬山旧迹》坊,背面为《洞天福地》</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景区》</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春秋时,鲁桓公曾会齐侯于泺,宋代大文学家曾巩始称“趵突泉”。站在观澜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缵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点也许会发现“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点。</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涌视频</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的,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突”字上少了两个点。一种说法是表达人们的愿望,希望泉水永远喷涌没有尽头。一种说法是讲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点冲走了,顺着护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笔。</p> <p class="ql-block"> 趵突泉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根据专家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p> <p class="ql-block">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趵突泉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历城县志》中对的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p><p class="ql-block">古时人们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东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三座神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齐威王到秦始皇再到汉武帝都曾派人到海中寻找神山、仙人和长生不老药,但“山在虚无缥缈间”,谁也未曾寻见。而想登山求仙的人,来到趵突泉边看到喷出的三股水柱就像三座仙山,犹如仙境,才猛然醒悟,原来仙山在此啊!</p> <p class="ql-block">所以就立了这座‘蓬山旧迹’坊,道教中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而自元代以后泉边供奉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以称这里为洞天福地。也有人说,饮用了趵突泉水可以长生不老,那么,想长生不老的朋友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来济南,尝尝“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泉水泡的龙井茶,补充一下体内的能量,舒舒服服地享受一下帝王们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泉池呈长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长20米,中间3个泉眼昼夜喷涌,浪花飞溅,势如鼎沸,"趵突腾空"是济南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泺源堂、娥英祠、观澜亭、来鹤桥、望鹤亭、蓬山旧迹坊等名胜古迹,均是明清以来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来鹤桥》</p> <p class="ql-block">☆《三大殿景区》</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建于北宋年间,挹厦柱上,刻有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孟兆的著名诗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雄浑有力,诗句传神,与波光水影交相辉映更为之添彩。在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都是历代名人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特别珍贵而又不同凡响的是院内的那尊的"双御碑",记载着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标示着趵突泉的非凡地位。泉池西侧是"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石桌、石凳,可供游人休息赏泉之用。趵突泉东池的北岸,水边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素有胜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p> <p class="ql-block">“双御碑”,记载了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此碑高近3米,宽约1米。正面是康熙皇帝(1684年)手书的“激湍”二字,背面是他的孙子乾隆皇帝(1748年)题诗《再题趵突泉作》:</p><p class="ql-block">济南城南古观里,别开仙境非尘市。</p><p class="ql-block">致我清跸两度临,却为突泉三窦美。</p><p class="ql-block">喷珠屑玉水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p><p class="ql-block">汇为圆池才数亩,放泺达江从此始。</p><p class="ql-block">朱栏匼匝接穹楼,祀者何仙锺吕子。</p><p class="ql-block">曲廊蜿蜒壁勒字,题咏谁能分姓氏。</p><p class="ql-block">过桥书室恰三楹,研净瓯香铺左纸。</p><p class="ql-block">拈咏名泉亦已多,氿兹实可称观止。</p><p class="ql-block">曾闻地灵古所云,屯膏殄享恐非理。</p><p class="ql-block">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p><p class="ql-block">祖孙二帝同时在一块石碑上题字,非常罕见和珍贵,“双御碑”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短短百十余字,泉水之名称、方位、特色、性状及个人感悟、赞颂、自谦、祈福跃然入目。其中的“喷珠屑玉水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一句曾被作为楹联用于趵突泉景区南大门的立柱上。</p><p class="ql-block">尽管岁月的河流吞噬诸多过往,而面对一座碑刻,所有的永恒却在一刹间被悉数收藏。</p><p class="ql-block">据民间传说,双御碑因一场梦境幻化而来。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帝御驾南巡时,曾到趵突泉畔驻跸游览。趵突泉水的甘甜清冽和蔚为壮观令其赞赏不已,特御封为“天下第一泉”。</p> <p class="ql-block">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乾隆再游趵突泉,陶醉在美景中无法自拔,渐入梦境。恍惚中他来到一个去处,像是紫禁城,又似雍王府,还像趵突泉畔。诧异间,忽觉有人拦住去路,抬眼一看,却是圣祖康熙。康熙面沉似水,眉头紧锁,目带嗔意地逼视乾隆……乾隆一惊,瞬时醒来。回想方才,颇觉有异:为何梦遇圣祖嗔怒?细细揣度,忽然想起前日山东曾有折报,济南自去冬以来滴雨未下,大旱成灾,民众苦不堪言。于是,乾隆立刻召见随臣及地方官员,下令即刻在此亲为黎民祈雨,并当众挥毫作《再题趵突泉作》诗,以代祈雨文告。</p> <p class="ql-block">一番仪式轰轰烈烈不久,天空乌云骤卷,下起倾盆大雨。第二日,山东巡抚奏报旱情解除,民众感恩乾隆祈雨圣德,欲将《再题趵突泉作》诗文立碑刻于趵突泉畔,以令后世永记圣恩。因泉畔原有康熙手书“激湍”石碑,为敬圣祖,又示承前启后之意,《再题趵突泉作》被刻在“激湍”背面。于是就有了举世无双的“双御碑”。</p><p class="ql-block">来鹤桥上的碑为复制品。原件略小,高近三米,宽约一米,坐落于趵突泉北的娥英祠内,已被玻璃所罩,加以保护。值得细思的是,二帝书法之风韵皆传赵孟頫、董其昌之神又各成一家。尤其是“激湍”的“激”字,中间用了“身”,概康熙借书法之变体暗喻“避流涡、正己身、兴社稷”吧。仅从遒劲的运笔看来,二帝对于此处深爱无需多言。不难想象,那一长队高轿骏马为一睹芳容自京城浩浩荡荡、日夜兼程之时何等意气风发;帝王夙愿终成、提笔挥毫一瞬何等激情涌动。</p> <p class="ql-block">无需探索大自然的全部奥秘,无需叩问远古时期的生命繁衍全过程,解读“双御碑”这其中的一页,便含蕴着无穷的乐趣。即便这样,它丰厚的人文积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也让人们联想中不时冒出惊叹!</p><p class="ql-block">“双御碑”一直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荷塘月色为邻,或聆听,或静读,一任时光荏苒轻轻滑过,于万绿丛中默默固守着诗魂。它的顶部是二龙戏珠的图腾,意韵隐藏在红日、碧水里。它宛若芬芳的史歌,携古通今的气息沿洞天福地飘散,历经风霜的碑身见证着时代变迁。那深灰浅灰的渐变是品格,一刀一笔的镌刻烙进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三大殿景区 原为著名文学家曾巩所筑,北殿现称三圣殿,祭祀中国始祖尧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p><p class="ql-block">据说,娥皇、女英是尧帝的女儿,二人同嫁给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她们曾经帮助舜成功地登上王位,鼓励舜以德报怨,宽容和善待那些死敌。她们的美德因此被记录在册,受到民众的广泛称颂。后来,舜在南巡崩驾,娥皇和女英闻讯追随找寻,一路失声痛哭,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凄婉动人的“湘妃斑竹”。后来她俩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状之壮烈,显示她们自始至终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娥皇与女英即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蜡月水仙的花神了。</p> <p class="ql-block">☆《白雪楼》</p><p class="ql-block">趵突泉以南的白雪楼,是为纪念明朝文学家、诗人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建,原楼已不存。</p> <p class="ql-block">☆《东高泉》</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泉群 》地质概况:</p><p class="ql-block"> 济南南部为古老变质岩系组成的泰山山脉,这些山脉构成区域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水岭,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夹页岩地层成单斜产状覆于变质岩系之上,与地形倾向基本一致,向北地势逐渐降低。变质岩致密,富水性差,大气降水少部分补给地下水外,其余转化成地表径流,顺地势形成河流向北径流。</p> <p class="ql-block">河流流经部灰岩出露地区时,大量地表水顺岩溶裂隙入渗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沿地势继续向北部径流,当地下水运动至与平原交接带,由于受下伏的岩浆岩阻挡,地下水向北运动受阻,改为沿岩石裂隙带上涌形成泉水富集地带。</p> <p class="ql-block">泉水文化有根,现代泉城有魂。</p><p class="ql-block">济南人离不开泉水,吃的是在泉水中长大的鱼、鲜嫩的莲藕。走的是能踩出泉水的青石板路和曲径桥。喝的是泉水沏就的香茶,甘甜清醇,别有滋味。人们泉边取水,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据有关资料统计,济南市目前人均寿命74.4岁,高于全国人均寿命3岁,这与饮用优质泉水有直接关系。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泉城的血脉,赋予了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五·三纪念堂》</p><p class="ql-block"> 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 第二次北伐进行期间,日本恐怕中国一旦统一,必不能任其肆意侵略,是以竭力阻挠北伐之进行。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一九二八年,国民革命军於五月一日克复济南,日军遂於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肆意焚掠屠杀。此案中中国官民被焚杀死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p> <p class="ql-block">☆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五月三日十点,济南市都会鸣放防空警报,纪念五三惨案,勿忘国耻。今济南西护城河河东岸,竖一石碑,四棱锥体形,上刻“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九字,系仿照当年(1928年5月)山东省政府建于泰安岱庙的纪念碑原样制做。碑的南、北侧,桧柏簇拥,花廊相映。碑的东侧,为1995年9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新落成的“五三惨案”纪念碑。该纪念碑由卧碑和浮雕墙两部分组成,呈南北走向,高4.25米,长17米,黑色花岗石砌就。</p> <p class="ql-block">东侧为卧碑,南北东三面围以铁索护栏。碑体上刻当代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济南惨案遗址”六个大字。卧碑的正中是凸起的巨型白色大理石台历,右页镌刻“五三惨案”发生的年月日期,左页镌刻《济南惨案纪 略》,由武中奇书丹。台历左右两边,饰以汉白玉雕刻的花圈。碑西侧为浮雕墙,面西,上刻《国耻》浮雕。该浮雕采用汉画像石刻艺术技法,运用纪实、象征、寓意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济南“五三惨案”的场景。两端雕刻的洪钟,上勒“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八字。在不远处的西护城河西岸,建有'五三'惨案纪念亭。此亭原于1932年建在中山公园附近,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拆除,1998年于现址按原样重建。亭呈圆形,双顶重檐,由8根石柱承托。8根石柱为保存下来的原物,各柱均刻有槛联。亭额嵌'五月三日'石刻。此亭简朴庄重,壮观宏伟。 趵突泉公园内建有济南惨案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万竹园》景区</p><p class="ql-block">万竹园,又名张家花园,曾是山东督军张怀芝的私家花园,坐落于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公园西,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该园有3套院落,13个庭院,186间房屋,还有5桥4亭1花园及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前、东、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建筑特点糅合而成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因园中多竹而得名。元代,因园内筑有 “胜概楼”,赵孟頫曾有诗描写其壮观,称“济南胜概天下少”。</p> <p class="ql-block">☆画坛宗师李苦禅故居</p> <p class="ql-block">♥万竹园视频</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在园内筑书室,名二十四泉草堂。现该园建筑为民国初年军阀张怀芝所修,故又名张家花园。1980年,市政府将其划归市园林局管理,对其进行了全面整修。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恢复和改建了西花园,并正式启用原名——万竹园,成为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p> <p class="ql-block">该园有3套院落,13个庭院,186间房屋,还有5桥4亭1花园及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园内建筑玲拢雅致,古朴清幽,颇具“清、幽、静、雅”的隐士之风。曲廊环绕,院院层进,空间一环扣一环,庭园一层深一层,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景致。溪流、池泉与院落建筑动静相映,形成院院相通,流水潆洄之景观。楼、台、亭、阁,参差错落,结构紧凑,布局讲究。石栏、门墩、门楣、墙面等处,分别有石雕、木雕、砖雕,雕刻细腻逼真,为万竹园“三绝”。园内还植有木瓜、石榴、玉兰、修竹、翠柏、芭蕉等多种花木。</p> <p class="ql-block">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93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集》。1986年,设此园为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纪念馆,常年展出李苦禅画作。纪念馆共有14个展室,总建筑面积3752平方米。现展出李苦禅书画作品400余件,其中《松鹰图》、《红梅花怒放》等,为画家晚年佳作,另有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系画家绝笔之作。此外,纪念馆中还展有李苦禅先生生前收藏的部分古字画及其生平照片、书信稿等。同时,纪念馆不定期举办各种书画联展,是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联馆会员之一。2002年,著名军旅雕塑家仇志海在万竹园杏院设立仇志海黑陶艺术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院西为花园。花园西南隅有白云泉。泉涌成溪,溪上架桥,桥上设亭。溪岸巧石秀立,步移景迁。泉北有轩,名曰“白云”,面阔三间,坐北朝南,玻璃门窗,宽敞明亮,可于内品茶赏景。轩西连曲廊,廊端建小亭,亭内有池,水清见底。园内修竹千杆,花木扶疏,翠草如茵。花园虽小,但视野开阔,小中见大,给人以疏朗清新之感。</p> <p class="ql-block">万竹园有着园林之雅的宅院,游廊蜿蜒中连缀起一进一出的楼台亭榭,石榴院、杏花院、海棠院、木瓜院,一院有一院的雅致,一院有一院的风情,赏苍松翠柏,品藤萝杏花,看葡萄石榴,而清泉流经其间,叠山理水更多了灵气与活泼。有人说万竹园太小,但用“壶纳天地”的思维衡量,万竹园其实不小,正像北京大学校园里的勺园,或是无锡的蠡园那样,不必华楼丽阁,不必广置土地,引一脉清泉,修几条幽径,起几处亭台,便俨然构成一个自在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勺园</span></p><p class="ql-block">勺园本是“海淀一勺”,一汪水称为淀,勺园处于海淀之中,其小仿佛海中一粟。蠡园的比喻更形象,我们今天说管窥蠡测,蠡就是瓢,蠡园也喻意着一瓢水洞明大海的境界。相对于广阔的世界以及人们对渺远境界的兴趣而言,园林再大也是局促渺小的,即使如煌煌气象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也是难以收备万景。</p> <p class="ql-block">好在中国人自古就有见微知著的参悟智慧,在他们眼里,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也有深意,一叶落知劲秋,一月圆知宇宙,一朵微花低吟便听得出天籁的回响,一枝竹叶婆娑就参透了大千世界的信息,不是说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吗?</p> <p class="ql-block">古人说过:“恼人春色入院庭”,庭院之中非但有春色,“照水花柳正依依”;还有夏意,“柳塘风起碧荷香”;而当闲庭霜凝,就能品到“林疏放得画图开”;每到寒雪飘零,“一泓池水映雪晴”便是绝妙景致。我特别喜欢小院中花木的点缀,水边的垂柳,石间的青藤,墙脚的绿筠,窗下的小梅,都别具风味。郑板桥题画时写道:“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p> <p class="ql-block">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正是表达这种切身感受。畅游名山大川何其壮哉,而一室小景也有情有味,春天看柳,夏日观莲,秋天赏桂,冬日写梅,一一得其时宜,况且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心灵的活动又能在有限中表达着无限。</p><p class="ql-block">漫步于万竹园的芳草幽径,没有远山连绵,没有云水悠悠,脑际中却常能汇大化洪荒,起云烟万象,无论是林木之葱茏、花草之铺地,还是云墙漏窗、奇石通透,处处是心灵的世界。如果你有闲心在此“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定能在这微小的世界里放飞一下自己悠悠广远的思绪。😎😎</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正门》</p><p class="ql-block"> 公园前,看到的是位于公园东门口的“趵突胜景”牌坊,牌坊高7.5米,柱间总宽9.3米,造型为:四柱三门冲天挑担式。白墙灰瓦、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公园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写的。</p><p class="ql-block">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也是济南人的文化标记,更是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界的标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