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慈云醉了

邹开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明年4月14日,就是离开我的生产队50周年了。趁着这个国庆假期,我和妹妹开绪相约,回一趟慈云,去看看我们的生产队。看看我们的乡亲们。我弟弟开伦驾车护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下乡时住的地方叫皂桷树(现在属于小园村)。是一个老式的四合院。前面有一口池塘,乡亲们在这里面洗衣服,洗猪草、洗锄头……我没有看见过池塘里的鱼,只听见过蛙鸣声。天旱的时候抽池塘的水灌溉稻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生产队当年还有几位重庆女知青,叫李明川,龙家玉,张云秀。她们1965年就来了。都集中住在皂桷树的四合院里。院里的邻居还有三队的队长周光清,二队的队长任树臣等几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张云秀下乡几年后就和村里的优秀青年陈普勋结了婚,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他们举家迁到了兰家沱港埠公司。李明川和小龙都先后回重庆城里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前些年我路过慈云几次,都没有回去过。刚进厂那些年,物质还很匮乏,学徒工生活费才十多元。我给生产队的任树臣队长带过几条肥皂,寄过粮票。以后和村里的人联系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一年,我母亲在江津市人民医院住院时,认识了一位护工,是慈云的人。摆谈中才知道她是我们一个生产队的。她的母亲是大队的赤脚医生,姓周。从她那里我了解到了生产队里的一些人和事。知道书书(任寿书)结婚后搬到街上住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10月5日)到慈云,走的是渝泸高速公路,刁家和慈云是共用一个下道口。以前我们去慈云,走的是江津到白沙的老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听说慈云变化很大,撤乡建镇后地盘大多了,人口也增加了。 回生产队得找一位向导。我首先想到了书书和大表哥吴元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书书是一位能干的女孩子。我们曾经是邻居,都住在皂桷树的院子里。三大队办公室和医务室也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书书12岁的时候妈妈去世了。她的父亲任福民在黄桷公社当干部,平时很少回家。书书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书书十多岁就当家了。她既要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又要管弟弟妹妹的吃喝拉撒上学读书。还要养猪。她是在恶劣的生活状态下生存和成长的。生活并没有压垮她。听说她的弟弟妹妹如今都生活得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车到镇上后,很容易就打听到了书书。一位热心的大姐把我们带到了书书的楼下。这位大姐告诉我们:书书的老公叫刁跃进,以前是跑运输的,是个能人。这几年患了肺癌,他们正在努力抗争,每个月都要去重庆肿瘤医院化疗。我们给这位未曾谋过面的刁师傅买了些水果表示慰问。祝愿他战胜病魔!</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左起为刁有春夫人,任寿书、邹开绪、邹开培、刁有春、周泽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书书不很出老。没象城里的女士弄过眉,头发也没有经过烫染,白头发自然是有了一些。一口雪白的牙齿整整齐齐。她和我妹妹开绪同年,都是1954年出生的。比我小两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书书換了一身干净衣服,就当起了我们的向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让书书陪我去找了一家餐馆,预订了一桌午饭。然后我们去了皂桷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生产队的农田大多被征用了,成片的花椒树,成片的草坪呈现在眼前。村民们都集中住进了安置楼。没有多少人再种庄稼,大家都是买米吃。很多老年人都参加了社保。书书告诉我:她每月可领到1700元的养老金。她的几个门面出租给了烤酒的老板,也有一些收入。村里的不少人在江津城里都有房子,只是他们习惯在农村住。空气新鲜,自由自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把记得的人都问了一遍。已经走了不少人。半个世纪了物转星移。所有的变化都在情理之中。人们最大的变化是衣食无忧,脸上再也看不到了贫困和焦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书书帮我找到了周泽辉,刁有春。我们那年月都是十几岁的青年。当年他们已经是生产队里的正劳力。犁田耙田栽秧打谷样样都会。我那时挑粪还不会换肩。他们的工分是10分,我的工分是7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到前进厂报到那天是刁有春送我去的。他对德感比较熟悉。大姐刁有书在德感当老师。姐夫夏志宏是德感区公所的干部,夏叔叔和我的舅舅吴正礼是很好的朋友和同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刁有春今天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你啷个比我还老哟?他的爱人高高大大,非常热情地出来迎接我们。我离开生产队的时候,有春还没接媳妇。他去修过襄渝铁路。现在女儿住在渝北汽博中心附近。他的生活无忧无虑。今天女儿和外孙回来了,他正忙着办伙食。据说他炒菜的手艺比老伴高。中午吃饭,有春晚来了一会,他痛快地自罚了一杯酒。这么多年了,有春还是那么耿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图为皂桷树前的池塘。现在是面目全非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书书和泽辉陪着我们在生产队走了一圈。队里的保管室在团山堡,当年每天晚上都由男人轮流值守,报酬是一天的工分。那时候队里的牛栏和牛滚凼,养猪场、稻草垛都在团山堡。杀猪和分粮食的日子这里最热闹。队长宣讲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忆苦思甜都在这里。这是我们生产队当年的经济文化中心。这块地皮现在已经被村民修建成了住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团山堡下面,是我们学大寨的时候,利用农闲新修的一口小水库,每家每户挑泥巴都下得有硬任务。我是生产队的记分员,负责统计数据。它是我心中的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记忆中的稻草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找到了我和妹妹种过的那块自留地,现在己经撂荒了。我们种过菠菜蒜苗冬苋菜和红苕。在这里体验过播种和收获的过程。当年生产队每年要分四五佰斤谷子,几佰斤红苕。我父亲专门从蔡家给我们买了一个大黄桶装谷子。大黄桶的盖子当饭桌,晚上点盏煤油灯,和老知青一起打甩2升级。我们离开的时候,黄桶里还是满满的粮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父亲原本准备在村里给我们兄妹盖房子的。杉杆角子板都准备好了。今天我给在场的几位乡亲开玩笑,要真是扎下根来,我们很可能成为亲戚啰。大家都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慈云的时候还认识了不少重庆和江津的知青。我和妹妹开绪都是公社宣传队的。那两年慈云的宣传队小有名气:年轻人多,富有朝气。经常在李市区范围的各个公社去演出。宣传队长叫刘帮元,会拉二胡。他哥当时是公社的武装部长。刘部长人不错,参加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可惜他和某位女知青关系甚密,出了点状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宣传队有几个骨干成员曾经抽到区、县宣传队去演出过。例如:胡翎,周丽,刘汉渝等。那个时候主要是演样板戏片断。队里还创作过“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小歌剧。我表弟吴元建(小林)当时是年龄最小的演员,扮演苦大仇深的穷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次演出结束后,公社给大家开证明,各自回生产队记工分。至今我还记得宣传队一些人的名字:唐新建,李有玉、赵国香、陈燕、王敏、田莽子、万光烈、张启明、邱笛子、陈贵成、任荣贵、罗小五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慈云公社在那个年代各方面的发展在县里算是好的。水田多,交通相对来说方便一些。尤其是得益于当时执政的干部开明,务实、有胆量。除了抓住农业外,大力发展副业,大力养殖生猪,种桑养蚕,种植柑橘,栽种中药材、发展苗木……每个生产队都配有抓副业的队长。除了家庭养猪外,很多生产队都有自己的养猪场。当时有一个响亮的口号:“猪多肥多粮食多!” 我们三大队最早有了“东方红”拖拉机跑运输。上李市,下白沙,忙得不可开交。三大队最早办起了粮食加工厂。大队书记周其昌起早贪黑,精明能干。当时抓经济还没形成气候,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不过已为以后发展乡镇企业打下了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从左到右为吴元学,刁跃进,任寿书,邹开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午时分,我托书书把大老表吴元学请过来一起喝酒。大老表明年满80了,身板特别硬朗。他的老家和我妈妈的老家都是在大桥乡。我记得地名叫沙溪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老表一家都是文化人。弟弟吴元昌自幼勤奋读书,积极上进。当过叶贵本副县长的秘书,当过先锋区委副书记,退休前是江津广电局的副局长。他一生清廉,干干净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老表有两个儿子。老大廷翊转业后在残联工作,老二廷祥在重庆市教委工作。大老表对两个儿子非常满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酒桌上,我当头庄,和大老表,周泽辉、刁有春分别划了六拳。我的确是臭拳。几杯下肚后,就整昏了,语无伦次,满口粗话,自己陶醉在兴奋之中,好像回到了当年。我带去的一壶台湾老白干,帮我助推了无拘无束的气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席间我和几位乡亲互加了电话,现场拨通了每个人。可惜他们都没使用微信。我的这几张照片也发不过去了,乡亲们也看不到我酒醉后急着发的朋友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老表元学强行把单买了。他回忆起那年,他专门去长航医院看望住院的五爷吴正礼时,还和我在枣子岚垭的市团校,挤在一张单人床上的情景。他们一家人都很重情义。我很感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分别的时候,书书还给我们送了一大袋自己种的红薯,邀请我们下次来住几天。刁有春第二天又給我打了一通电话。主要精神是:下次再来慈云必须到我家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乡亲们都是纯朴善良可亲的朋友。我祝福他们健康幸福。我肯定还会来看你们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离开慈云快五十年了。也是我进前进厂五十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工龄里还包括了乡下的这两年。这是我简历中的重要一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特别感谢吴正礼舅舅一家对我下乡时的关心和照顾。慈云很多上岁数的人都还记得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邹开培向周泽辉夫妇敬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图左为表哥吴元学,右为刁有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左起依次为:邹开绪,任寿书、周泽辉,邹开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50年前生产队的全称是:</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四川省江津县李市区慈云公社三大队第二生产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感谢弟弟邹开伦提供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10月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