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岩鸽,也称山石鸽。体型比原鸽稍大,雄鸽体长35厘米。易于驯养,羽色属雨点,复羽底色为深色,杂有白色斑点。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指出:“多种多样的家鸽品种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岩鸽。”野生岩鸽生活在海岸边的岩崖上,在岩石上或中间缝隙中衔树枝、草根筑巢繁衍生息,饥择食草籽,渴饮海水赖以生存。它们的这种习性在家养鸽身上得到延续,如它们不喜欢在树上栖身,即使为它们准备了柔软的草窝,它们仍爱再衔些枯枝、草棍,甚至小石块铺在草窝中产蛋孵化。它的嗜盐爱好至今毫无改变迹象,成为养鸽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事项。这也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 野生原鸽是家鸽的祖先,这是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300年前,我国明代张万钟所著《鸽经》曰:“野鸽逐队成群,海宇皆然。”这里指的野鸽,就是指未经驯化的野生原鸽。我国是世界野生原鸽的原产地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有栖息在岩石上的岩鸽和栖息在树林中的林鸽。在长江流域有一种俗称“水咕咕”的鸽,也属野生林鸽。在我国台湾南投县的鹿谷乡,有个“野鸽谷”的地方,至今野鸽成群结队,其中有许多野石鸽、花斑鸽、尼古巴鸽和林鸽等。</p> <p class="ql-block"> 鸽子的历史悠久。早在5000 年以前,埃及人和希腊人已经把野生鸽驯养成为家鸽,后来遍及世界各地。大约在3 000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应用鸽子传递书信了。在我国,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关于喂养鸽子而食肉与观赏的记述。汉刘邦枯井放鸽,解除了敌兵狐疑而脱险。唐朝宰相张九龄是一位出色的养鸽家,他曾用鸽子与亲朋通信,号曰“飞奴传书”。南宋高宗赵构,因玩鸽着迷而不理朝政。近代艺术大师梅兰芳利用他的“空军部队”练出了一双好眼睛。原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就极爱鸽子,以鸽自娱娱人,陶冶情操,向往和平。</p> <p class="ql-block"> 岩鸽,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鸽形目、鸠鸽科、鸽属的一种鸟类,共有两个亚种。岩鸽雄鸟头、颈和上胸为石板蓝灰色,颈和上胸缀金属铜绿色,并极富光泽,颈后喙和胸上部还具紫红色光泽,形成颈圈状。上背和两肩大部呈为灰色,翅上覆羽浅石板灰色,内侧飞羽和大覆羽具二道不完全的黑色横带,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中部浅灰色,外侧和羽端褐色,次级飞羽末端也为褐色,下背白色,腰和尾上覆羽暗灰色。尾石板灰黑色,先端黑色,近尾端处横贯一道宽阔的白色横带。颏、喉暗石板灰色,自胸以下为灰色,至腹变为白色,腋羽也为白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羽色略暗,特别是尾上覆羽,胸也少紫色光泽,不如雄鸟鲜艳。虹膜橙黄色,嘴黑色,跗跖及趾暗红朱红色,爪黑褐色。</p> <p class="ql-block"> 岩鸽,主要栖息于山地岩石和悬岩峭壁处,最高可达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常成群活动。多结成小群到山谷和平原田野上觅食。有时也结成近百只的大群。性较温顺。叫声“咕咕”,和家鸽相似。鸣叫时频频点头。主要以植物种子、果实、球茎、块根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麦粒、青裸、谷粒、玉米、稻谷、碗豆等农作物种子。</p> <p class="ql-block"> 岩鸽,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山地岩石缝隙和悬崖峭壁洞穴中。在平原地区也在古塔顶部和高的建筑物上营巢。在西藏地区,有时也在废弃房屋的墙洞里和屋檐下筑巢。巢由细枯枝、枯草和羽毛构成。呈盘状。每窝通常产卵2枚,或许一年繁殖2窝。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35-38×26-28毫米,重12-13克。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8天。雏鸟晚成性。</p> <p class="ql-block"> 岩鸽,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p>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的宝格达山林场境内。680平米的宝格达乌拉天池,水面四季如一。旱时不减,涝时不增。见方不足一米的天然山泉井,堪称世界最小,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养育了几代务林人。神圣的中蒙界碑巍然屹立在老头山上,望乡石诉说着鄂尔多斯夫妇战将的思乡之情,乌珠穆沁敖包和神秘的天外飞石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成吉思汗的无限崇敬。</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胡蜜丹《鸟儿对花说》</p><p class="ql-block">拍摄地:内蒙格达乌拉森林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