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瑾游记之-幽幽青城山

无端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边,整个风景区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道观林立,后山自然风光秀丽,吸引我来的其实是后山。和法喜寺一样,也是因为一张照片入了眼,记在心。<div>  一群人叫旅游,一个人叫旅行。对我而言,一个人旅行是一个和自己内心对话的方式。自从去了安徽九华山开始,一个人外出的内心感受由忐忑害怕,到心中有数,再到如今的悠然自得。</div><div><div><br></div></div> 出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提前知道了会是连续的阴雨在候着我,可是飞机飞到成都上空,还是光线透明,蓝天白云。和客栈老板电话里确认定单的时候,互留了真实联系方式,他告诉我如果时间超过下午两点,就不适合上山。于是果断预约了到成都机场的接机服务,下了飞机就直奔青城山前山。在第一天中午12:30左右,顺利到达前山山门。<div><br></div> <p class="ql-block">  青城山之大,超出了我的预料,原以为3个小时能够下山,结果一直都是拾级而上。青城天下幽,确实名不虚传。目之所及,全是有层次的绿色:蕨类植物的嫩绿,常春油麻藤的亮绿,路边青苔的翠绿......透过蜀地特有的湿气,加之又下过雨,游人身上雨衣的五颜六色完全能被这些铺天盖地的绿色淹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登上最高峰的欲望,大概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两个原因令我没有在前山每个大大小小的道观做过多的停留,一是为了保证在天黑之前下山,二是因为,如此有名的道教名山,却没有在道家思想、道教文化上做充分的普及和宣传。一样的,是络绎不绝的香客(不知道“香客”这个概念是否佛道皆通?),不知道恪守于这些叩拜形式的人们,有多少是懂得自己在拜什么的人。有一点是佛道相通的:佛教主张菩萨在各人心中,不应被形式所困,有诚心的话拜一个石头也可以。道教主张的“无为而治”,也和佛教这个观点是一个意思。私以为,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毕竟出过张道陵,留下天师洞等古迹,况且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如若在这个得天独厚的场合多加宣传和发扬,也是顺应了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大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还好,觉得是来前山就是为了探索道教文化而来却不过瘾的遗憾,在坐完下山的索道之后得以弥补。在张大千徐悲鸿书画展处,多少看到宣扬了一些道教的文化。不过从内容上看,并没有过多涉及玄而又玄的传统道教知识,而是讲述了新时代下,道家思想是如何以一种辅助的角色在影响着政府的治国理政,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直接引用老子名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及先后被他引用的“治大国若烹小鲜”、“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都出自于道家经典《道德经》。</p><p class="ql-block">  近日因为要来青城山的缘故,一直在研究道教和佛教的区别和联系。从起源来说,佛教是舶来品,道教是本土宗教;从教化思想来说,说的极端一点,佛家求死,论因果,信轮回,主张一切虚无,道家求生,求养生修道,求长生不老;一个求出世,一个求入世。虽然佛家也在它的思想当中企图将极端出世之人的心态企图拉回一些,说入世也是修行。可是纵观整个求放下“我执”的思想体系,放着放着,就真的一切都放下了,哪些该放,哪些不该放,不该放下的一点都没有错放,这一点就很难掌握。反观道教,主张天道,主张自然规律,主张天人合一,主张人作为小我如何处理与周身环境的关系,反而在现实社会中更具实操性。这让我想起施展的《溢出》里提到的,凡是佛教盛行的国度,国民相对懒惰,几乎要集体躺平,政府的政策、政令再好,也解决不了整个社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比如越南。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至少,道教的思想是在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可是,道教的求长生不老,求羽化登仙,却是我不敢恭维的,这一点,我反而比较顺应佛教里的“无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无我思想。不过,香客祭拜的香火钱、挂的功德,从逻辑上说,道观收取这些钱财的逻辑似乎更能自洽,毕竟,道教教人求生。那么,要生存,就要发展。</p><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毕竟想写一篇游记,宗教的阐述适可而止。</p><p class="ql-block"> 青城山前山景区和后山景区是不通的,前山游览结束需要原路返回。下山之后,天黑之前顺利坐上客栈老板帮我联系的黑车。到达后山山脚的泰安古镇时,已经是晚上8点。</p><p class="ql-block"> 一夜大雨。在清幽之地,听着雨声入眠。因为客栈临水,雨声混着水声导致我睡意浅浅,听了一夜雨,天亮却也没有失眠的疲倦感。这时,剧情出现了翻转:</p><p class="ql-block"> 整个青城山后山停电了,一开始手机信号还是正常的,大概8:30前后,手机信号也断了。一个念头闪过:我失联了。我是怎么发现手机信号彻底没有的呢?我首先打通了一个114电话,查到当地供电局的电话,结果对方一直占线,然后电话就拨不出去了,110,119都拨不出去。于是我回到床上,开始思考:我应该改正一下自己从来不兴买零食屯零食的这个“好习惯”,比如现在我除了还剩一个云南带来的月饼,以及房间提供的一瓶水,一无所有。停了电断了网,意味着我没有任何支付能力,当然,如果到了极端的情况,纸质货币也没有支付能力了。泰安古镇的超市此刻是否正在被哄抢,他们其他游客都带了那么多的现金吗?也想过按照原计划上后山游玩,可是担心在深山老林里失联,给应急部门搜救带来麻烦。想来想去,还是在房间躺着保存能量吧,毕竟自己选择了一个人出来浪的“因”,就要接受它的哪怕是坏的“果”。等到搜救队员发现我的时候,以我的体重,应该不至于是让他们齐呼“一、二、三,起!”的那种......此时客栈院中传来交谈声,我决定还是下去和别的游客交流一下,问问情况。见到老板,老板说,“没事,山上经常这样停电,你正常出去玩就好了,大不了我去古镇借个发电机,给你们的手机充电。断电没断燃气,锅里有吃的。”于是我吃上了这救命的一餐,并且默默把没吃完的馒头包起来屯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餐罢来到泰安古镇,一片祥和热闹的景象,方知自己想太多......<div><br></div> 扫个充电宝背着开始进山。一路上沿溪而走,越往山的深处走,水流也渐渐湍急起来。各种形态的水,以视觉、听觉,甚至是闻之神清气爽的嗅觉的形式全方位袭来。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余,感慨个人之渺小。这样清幽寂静的环境,静心感悟“天人合一”的感觉再合适不过了。<div><br><div><div><br></div></div></div> 除了青城山的水,另一个让我觉得美的,是青城山的路。除了过桥是平路,每一步都是阶梯,而且还不是上山上台阶,下山下台阶,而是不论上山下山都是一下上一下下,阶梯依据山体的情况环山而建,只能因地制宜。是不是像极了人生,不是一直上或者一直下,也是这样上上下下,沉沉浮浮。青城山的路美在何处?美在险峻,又陡峭,又潮湿,每踏一步都是冒险;美在古朴,每一个青石板,都被悬崖上滴下的水滴出了或深或浅的印记;美在意境,经常是石阶旁边就是流水,或者干脆就在水上架桥铺石板,结合整体的大面积的绿意,形成一幅幅构图精妙的精致山水画。<div><br></div><div><br></div> 快到山顶白云寺的时候,路过了一个看起来年代久远的佛像群,经过佛像群之后再往上走,陡峭崎岖需要手脚并用的攀爬,又是阶梯又是小桥的,很有“一线天”的感觉,地势构造也是十分有趣了。<div><br></div> 印象最深的是快到白云古寺的石阶,不知道是先有石板路还是先有拦住石板防止其不下滑的朽木短栏。<div><br></div> 终于来到最高峰,白云寺。这真是我去过的寺当中最不容易的一个了,不是说“佛教香火旺盛,终归名山古刹。道家淡泊清修,只存世外八荒”吗?为何这座白云寺偏偏与众不同,游客香客要先长途跋涉,然后坐个救生衣都不提供的超载游船,然后一路气喘吁吁,才能到达,是在考验诚心吗? <p class="ql-block">  是的你没看错,上图靠上就是现如今的白云寺(建造中),想起今天早上客栈老板说的“现在客栈的位置是他家当时的老宅,全部塌了,等有信号的时候我给你看看当时我站在废墟上拍的照片”。此地距离汶川62km,如果时间足够,汶川可以是下一个心灵之旅的目的地。尚存的古寺很小,应该是临时的,不让拍照于是我欣然配合。来的太不容易了,求了个平安锁给重要的人,下山。</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时候我在想,青城山前山道观名扬四方,后山却从山脚的泰安古寺开始,一路上山都是佛寺,甚至还有古佛像石雕,青城山后山的最高点是白云古寺。想必此地经历过宗教之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些疑问,查了有关资料,终于解开疑惑。以下史料来自其他网站摘录“争斗的大致经过,被雕刻为石碑,放置在了青城山五洞天上面的天师洞。根据石碑上的内容可知,引发此次道教佛教之争的大背景,大致发生在武则天取代李唐江山的时代。道教本是李唐王朝建朝初期就扶持的本土宗教,但由于武则天“篡改”江山引得道士们反对,于是武则天开始扶持佛教以对抗道教,直到唐玄宗继位,天下重归李家。道教才重新被扶正,玄宗批复“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于是,处于主流位置的前山道观继续香火鼎沸,佛教的佛寺,就沿着后山慢慢建立。</p><p class="ql-block"> 年纪不小,已开始健忘,趁着热乎气写下这篇游记,等到哪儿都去不了的年纪,自己可以回味。总有时间不凑巧,总是将就不了所有人,想去的地方一定要去,哪怕一个人前往。所谓向死而生,我的理解是,只有畅快的活了,临了了才会甘心,才会坦然闭眼。</p><p class="ql-block"> 愿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