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开馆日参观记

七姑山人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于2021年9月12日正式开馆,博物馆位于安徽省歙县徽州古城内,是以徽文化、徽州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 我去时开馆仪式已结束了。<div>(10月13号又去了一趟博物馆,补充了一些照片,14号才编辑完成发出。)</div> 经过这个通道去旅游中心领票。 领到的票号是01910,也就是开馆日的第1910位参现者对吗?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总投资1.29亿元人民币,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7月竣工。总建筑面积超1.16万平方米,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内设藏品库区、陈列展区、技术管理区、文物研究区和观众服务设施等。其中,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展出物件1530件,分“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 博物馆建设选址拟定在徽州古城内府衙南侧地块(东至打箍井街、南至石头屋供销社路段、西至瓮城及城墙、北至府前街),总用地面积约24.7亩。 进入博物馆大厅。<div>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以徽州历史为主线,展示徽州历史文化渊源。<br>具备征集、典藏、陈列、研究和宣教等诸多功能,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寓教于乐、文博鉴赏、研学修学、创意创新的舞台,也是歙县徽州古城的新地标和旅游新名片。<br></div> 第一板块“天下徽州”。<div>徽州历史博物馆更是当下最全面的以徽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的1530件精品展现着徽文化的厚重与辉煌。<br></div> 二十位徽州历史名人的大型人物雕塑墙。<br>徽州名人辈出,不胜枚举。 “徽州在哪里”五个字让人为之一动。走出博物馆,徽州古城门楼的“徽州”名称,以及古朴大气的府县同城风貌,还有博物馆上的“徽州”二字,都在告诉我们,虽然徽州作为行政名称已不在了,但在人们(包括热爱徽州的外地人)的心里,徽州仍然有着非常厚重的力量。 因为徽州改名,很多人经常发出“徽州在哪里”的疑问。<br>徽州在哪里?徽州就在人们看到的满眼风景里,在人们的喜欢里。<br> 第二板块“遥忆徽州” 左: 陶豆形研磨器——新石器时代。<br>右: 陶豆——新石器时代。 兽面纹青铜甗——西周 青铜鼎——春秋 《付法藏因缘经卷第四》——隋唐的唐人写经,1000多年前手写的经书。 第三板块“寻根徽州” 新安柯氏是宋末第三批南迁徽州的。 歙县的竦口窖,窖高约15米,呈缓坡状,窖身长30米。 城砖——宋 三D视频: 渔梁坝 古徽州府县同城城垣图。 三D视频: 徽州古城 元代瓷器窖藏。 歙县璜田乡天堂村1976年出土的元代壁画墓初登第,得意回碑石11块。 初登第碑石 得意回碑石 明妃墓出土的金器和玉器。<div>1993年歙县黄山仪表厂内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金霞帔坠、金凤钗、金簪、佛像金箔、玉圭、玉佩、玉带等珍贵文物。<br>根据金簪刻文“永乐七年十二月十四日承奉司造八成色金簪一支四钱重”,金凤钗上刻文“内官监造”推测,墓主可能为明代的王妃或贵妇人。<br></div> 青玉描金凤纹组玉珮——明 金霞帔坠——明 “徽州三雕”巧夺天工 左: 八仙人物(何仙姑、铁拐李)斜撑;<br>右: 八仙人物(张果老、汉钟离)斜撑。 狮形斜撑——清 徽州容像,代代延续,世世相传。 汪、江、王氏族谱。徽州族谱,堪称翔实而丰富的社会学、经济学史料。 歙县棠樾鲍氏宗祠里的《鲍氏族规》碑石,是古徽州最具代表性的村规民约。 铜钟 铜鎏金三镶玉如意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造像。 郑燮《墨菊图轴》——清 黄宾虹《秋山渔逸图轴》——1928年 王茂荫《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中堂》。 徽州古字画 陈嘉言《梅花白头图轴》——明 查士标《山水图轴》 汪釆白《山水屏》——1937年 黄慎《盲叟图立轴》——仿制品,黄慎“扬州八怪”之一,《盲叟图》绘一失明老人在幼童的搀扶下小心前行,画面没有背景环境刻画,完全空白。 晋 · 王羲之《兰亭序》——明 · 余清斋石刻 唐 · 孙过庭《千字文》拓本 宋· 米芾《贺铸帖》——明· 清鉴堂石刻 徽州文书 第四板块“秋兴徽州” 徽州名人胡适、许承尧、陶行知、黄宾虹、詹天佑的详细介绍。 左:《新安志》十卷——清· 光绪<br>中:《徽州府志》十六卷首一卷——清· 道光<br>右:《黄山志略》不分卷——清· 康熙 左:蓝釉白花花卉纹瓷碗——清<div>右 : 豆青釉描金荷叶形瓷碗——清<br></div> 许承尧隶书扇面——民国 黄宾虹山水团扇——民国 粉彩戏曲人物瓷像。 第五板块“梦里徽州”。 徽州——在人们的心目中无论如何,都将是“徽”之不去的! 制墨 歙砚 应该是唐代凤形歙砚吧? 汪观清先生捐赠的绘画作品专馆。 点击一个文物,即可放大仔细看详情。 一馆穿越千年徽州,六章探寻一府六县!这里,是历史的结晶积淀,是人文的记载编录,是旅游的门扉轩窗,透过这座历史博物馆,歙县文化旅游的蓝图越加明朗。<br> 馆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