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决定攀登草链岭之前,我对它的美是一概不知的。</p><p class="ql-block"> 十月假期前,从同事口中了解到,这个名气不大的山,不但是洛河女神的发源地,而且竟然是陕西除了太白山以外的第二高山,比名扬中外的华山海拔还高了近千米。山顶有因冰川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石海,草原,生态环境极美。不过也因为草链岭是洛河水源的发源地被保护,以至于这个原始森林终未被开发旅游,所以攀登草链岭本是没有路的,而在不断挑战登顶的当地人脚下踩出了一条路来。</p><p class="ql-block">为了一睹草链岭的风采,怀着激动与挑战的心情,我们一行六人于假期第一天清早整装出发了。</p><p class="ql-block">出发一个多小时后,在当地乡镇街道匆匆吃了早餐,又驱车半个多小时,终于在近八点时分,我们到了草链岭山脚下。向远处瞭望,一眼便能分辨出我们的目的地草链岭,原因是近山顶处大片的石海已白茫茫的把它与周围群山区分开来,俨然像雪域高原上的一座厚实的雪山。此时,脚下已无可以通车的路,于是我们下车,背起行囊,激动跃然的抄着一条窄路高歌行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过窄路又下坡,挡在面前的是山洪过后的一条十多米宽的河流,在仔细查看了水势后,我们选择了一个水势较浅,水面浮出的几块大白石头,像逆流而上的几只大白鹅的地段过河,男同事很轻松的先行过河,每跨出一步,便回过头伸手接住胆小的女同事,一步一搀扶,直到我们全部过去!</p><p class="ql-block">当大伙都过了河方才傻了眼,脚下的路已被前段时间的山洪尽数摧毁,眼前山石嶙峋伴随着潺潺流水的窄窄上坡路,便要求我们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于是几个男同事立刻做了详细的分工,户外登山经验丰富的柴大哥和不太登山的周姐一组,年轻的小刘和多次登顶的井大哥负责背起大伙的水和食物,步伐稳健的袁大哥则和我自成一组。细心的柴大哥,为每个人都发了登山手套并为每人都找了一根木棍做支撑,一切就绪,我们便怀着激动和挑战的心情一步一步攀岩而去!</p> <h3>跋涉了一段时间溪水流长的路之后,终于溪流和路分了界限,路虽还是山石乱岗,但水已另辟蹊径,自成“清泉石上流”的一番景象,时而小聚成瀑布,洋洋洒洒,时而悠闲自得,潺潺流淌,于是我们行走便少了做“蜻蜓点水”式的避让。 </h3></br><h3>此刻的风景初见原始森林的端倪,各类品种的灌木乔木纵横交错。当我还被一些不知名的植被上面裹着红的,黄的,黑的,不知是花还是果的颜色所吸引时,袁大哥则指给我看几处植物的根部,那真是天然的根雕!有一处的树根部像是两只相互依偎的袋鼠,而在其中一只的脚下还膝行蒲伏着两只乖巧温顺的小袋鼠,构成了一副其乐融融的四口之家的画面!还有一处根部,像极了一只神采飞扬,眼神灵动的小鹿,枝叶在它的头顶发散开来,像是开满繁花的犄角,此刻它正在侧脸迎着从枝叶的缝隙中摖过的几缕金灿灿的阳光。若是在画家笔下,或者在雕塑家手里,那一定是一个寓意福禄富贵的精妙之作,而在这里,那俨然是一个天然去雕饰的林中精灵,令人惊叹不已。</h3></br> <p class="ql-block">山路本羊肠,加之又被山洪毁坏,鲜有人走,有些地方的路已被淹没在荒草植被中。几个同事因为要照顾体力不支的周姐,一路上走走停停。而始终走前面的袁大哥,一边拔草寻路,一边为我坚定登顶的信念做着指导。他笑呵呵的说“小李啊,你不要看别人休息,你井大哥他们体质好的很呐,很快就会追上来的,而你就不一样了,你只要一停下来休息,很快你就不想走了,体力也就跟不上了,你就跟着我不紧不慢的走着,始终记得你的目标是山顶,你只管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不要回头看!”我点头应了声“嗯”,便跟着他继续向前攀登。</p><p class="ql-block"><br></p> <h3>在一条蜿蜒曲折的山径尽头,忽现一排排矗立的挺直高耸的白桦林,从远处看,它们犹如一支精锐的部队,风吹着树叶飒飒作响,根却悄然深入无垠的大地,气势恢宏。走进了,又觉得它们各有各的孤独,不同于因某种缺点而藏匿的隐士,它们更像是一个个伟大而寡和的人们,不在乎身处荒野,只管把生命的光华极力的展现,如路遥和他笔下的孙少平,如陈彦与他的《主角》忆秦娥,领我尊重,更领我感动。</h3></br><h3>在我短暂的惊呼停留之际,井大哥已经赶了上来,他肩膀上用一根木棍挑着两个装着大伙食物的行囊,以一个挑山工的精神不慌不忙的攀爬着,脸上是毫无波澜的质朴与从容,那一刻,我有一种感觉,他也是这树中的一棵,无论生活以怎样的风雨,他都结实的踏出一串串自己的脚印。从白桦林出来,又穿过一段藤蔓交错的天然“凉亭”,来到一个相对平缓的林台,我们做了短暂的休息,补给了水和食物,便再次向山顶进发!</h3></br> <h3>越往上攀登,坡越陡峭,路越是难走,周姐说一步也走不动了,连健身房的常客小刘也说感到两腿发软,怕是走不动了。我忽的想起,贾平凹在他的《秦腔》里说的“人啊,这一生最沉重的东西,不是石头,不是金子,而是自己的两条腿,指挥不动的时候,那是一步也迈不前去啊!”于是几个同事就鼓励着说“再加把劲,马上就到了”,大家又开始一步一蹒跚的向山顶攀登。</h3></br><h3>终于,在接近山顶的时候,大片的石海呈现在眼前,像一片汪洋大海,大伙放下行囊,走到石海里欢呼雀跃,在一块块苔藓装饰的色彩斑驳的石头上渡来渡去,全然不知疲惫。好像在海滩上冲浪一般的自如快活!石海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红叶萧萧之景,柴大哥说,这植物名叫“六月雪”,每年六月会开出白色的花,那时候犹如下雪一样白茫茫一片,非常美丽。我很惋惜没有一睹“六月雪”盛开的壮观,但也很欢喜眼下这片红的热烈,白的朴华,相互辉映的“海洋”,那真是大自然神奇的创作。</h3></br> <h3>借着被石海美景所震撼的兴奋劲,最后一段通往山顶的路程,我们攀的很轻松愉悦,不知不觉就到了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草链岭山顶。顿觉眼前一片开阔,一种豪迈,勇毅,征服的快感风起云涌于胸间。</h3></br><h3>这是一片广袤的原始草滩,不同于放羊牧歌的那曲草原,这里鲜有人至,草长的格外茂盛,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犹如人们把整片成熟的麦田齐刷刷的压倒在地,随处躺下,那真是可以做一番“天当被子,地作床”的畅想!头顶两朵洁白无瑕的云正在缓缓的靠近,一阵微风徐来,两朵云彩迅速的交汇融合,一处幻化成一条白龙腾空而起,另一处变成一只白色的骏马卧在了不远处的草原上。</h3></br> <h3>远处群山万壑,云雾缭绕,此时,不仅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欣喜若狂,更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欣然洒脱,视线和胸怀也都在这广阔的天地间随之更加开阔辽远了!</h3></br> <h3>我们在草滩上尽情的欢呼雀跃,小刘时而一跃而起,以他出色的舞蹈功底把身体腾跳出一个"C”型的天鹅飞,时而放声高歌一段秦腔,抒发着他的亢奋。正躺在草滩上沐浴阳光的井大哥忽然轻快的一转,将身体在草滩上连连翻滚起来,纯粹的像个孩子。那画面使我很难想象,他已经是第十五次攀登这座山了,每一次他都清晰的记得,从夏蝉鸣叫,到雪花飘飞,走过了一季又一季,跋涉了一程又一程,从韶华年茂,到眉宇沧桑。尽管如此,他对每一次攀登,每一处景色都保持着“初见”的激情和热爱,我想这应该就是对作家陈彦的那句“唯有一颗纯洁的心,可以应对这世间最复杂的事”的最好诠释了吧!</h3></br> <h3>我们在草滩坐下来,一边享用着带来的水和食物,一边将美景尽收眼底,看着已被自己征服过的层层叠叠的山峦,不仅感叹:真没想到,那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关关难过关关过”。看来,人生的很多事情都像登山一样,当决定要出发的时候,最困难的部分其实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把阻碍的声音丢在风里,让它随风飘远,任它日渐变浅。</h3></br> <h3>在返回的途中,尽管大家都有些体力不支,摔了跤,手也划破了皮,但大家都很愉悦,用一种“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心情,看着来时的路,满载一身星辉,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依旧前行。</h3></br><h3>从草链岭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每天像登山一样活着吧!慢慢的,坚持不懈地攀登,还要记得欣赏每一瞬擦身而过的风景,热爱每一处人间烟火的温柔!</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1KEEBVnS_ytAu-v8fiXF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