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之魅

狍子姐

<p class="ql-block">  国庆休假观摩舞台演出的锡剧珍珠塔时,还没看到一半,就忍不住急吼吼发了个朋友圈,表达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窝槽,太好看了!这是没文化的说法,若是换我亦师亦友的远方来说,肯定是珠矶落盘一样的优美诗词串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发的朋友圈是这么说的:当小方卿受了姑母一肚子气后,天使般的表姐陈翠娥袅袅婷婷风光旑旎地一出现,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不为小方卿,为了绝美的艺术表现艺术张力!</p> <p class="ql-block">  真的,珍珠塔的剧情早就烂熟于心,有人问我,那为什么同样的戏要一遍一遍看,有什么好看的。我想了下,就和歌曲一样,为何听了又听,因为不同的人演驿有不同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喜欢看戏剧,这要缘于小时候父母的熏陶。那时没什么娱乐,镇上小剧院要是有戏要演了,那是必须全家出动,一饱眼福耳福的。那时候的演员全是当地人,演姑母的甚至是我同学的妈妈。后来有次我到同学家去,看到墙上挂的剧照,正是姑母翘着兰花指,撇着嘴角,眼神往左上斜吊着,将姑母势利小人的精气神完美表现了。我站在剧照前端祥了好久,再看看生活中的姑母扮演者,慈眉善目热情待客的模样,直感叹艺术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个年纪看珍珠塔,比小时候当然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感受。小时候纳闷,为什么就离开三四米的样子,两人还装作看不见。为什么姑母气走了小方卿,表姐不死活拦着,还可以去叫姑丈来拦着啊。就光是这些可笑的事情。如今在想,为何三两句,姑母就气走了小方卿,小方卿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回来后在网上查了下,反复研究了一下,矛盾是这样产生的,姑母问他,你值三百两银什么时候能还,小方卿说等他高中了就还。姑母显然对这回答不满意,你中不了,不可能中。小方卿就说古人谁谁原来贫寒,后来不也中了?!姑丈原来不也是卖烧饼出身。这话彻底激怒了姑母。由此引出那个著名的桥段,姑母唱出一连串的排比句,方卿你若能中高官,宗师大人瞎眼睛,文武百官死干净。方卿你若能中高官,西天日出向东行,晒干鲢鱼会跳龙门等等。在小时候看到这里,肯定是觉得姑母罪恶深重,千刀万剐。经历了人世浮沉后,看到这里掩卷沉思,小方卿太稚嫩了,在这种逆境下,借钱生存下去显然是头等大事。一般的姑母当然于情于理都要借钱给他,但是碰到这种素质的姑母,小方卿首先不能激怒她,更不能拿姑丈来揪她的老底。姑母说的对,凭什么小方卿你一定能高中。小方卿假如高中不了,要怎么才能还上借款。这是放之四海借钱人的担忧,放如今的社会,真的没有人应该无条件的借钱给你,没有人有义务无条件对你好。所有这种担忧这种场景都是正常的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退一万步讲,暂且不惹怒姑母,还有好说话的姑丈在那可做权宜。小方卿选择昂然离去,显然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幸亏是在被劫塔后让人冰天雪地里给救了,不然客死他乡,遗下老母孤伶伶在家乡翘首望眼欲穿,不是全盘皆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不禁莞尔一笑,戏就是戏,必须要有矛盾才有张力。要是象我这么世故的编下去,哪来有后面表姐姑丈的重情重义,完美人设,起落剧情。坏人极尽的坏,才有后面好人极尽的好,没有小方卿血气方刚意气用事,就没有后面卧薪尝胆,刻苦攻读。其实按哲学来说姑母也是帮了他一把,不这么来一下,小方卿也许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咬牙切齿地死磕读书。正是印证了那句,你生命中碰到的小人坏人,都是来渡你的。</p><p class="ql-block"> 刚从戏外到戏中去,又绕回来了,到底免不了一个俗字,好吧,就让小方卿做个纯粹有志气有傲气的人吧。</p> <p class="ql-block">  有爱戏的老人家,也有这样的说法,说小方卿让姑母头顶香盘十八斤,三步一跪接方卿,小辈受长辈的跪,折了寿了,小方卿后来命不长。原来世上爱戏人和我一样,将戏里的人前前后后今生今世都想了个遍。和谐友黄璜说他们主持节目,有观众妄加评论时,有个专业的说法叫带入。和我们爱戏的评论戏中人时,一样,这叫入戏。太沉浸好戏营造的场景和氛围,分不清戏里戏外了,延展出不少花絮。</p><p class="ql-block"> 其实,珍珠塔是艺术编出来的,不是真人真事。但和红楼梦一样,红学专家和爱好者,煞有介事一个一个细节的抠,一个一个人物的分析,时间长了,恍然觉得,好象真有这个事这个人存在。这就是戏之魅!</p> <p class="ql-block">  此次看戏,不得不提起隔壁座的戏友。我是一个人看戏,看到激动处,只有发朋友圈表达下心情,后来这位戏友和我互动起来,一边看一边聊,共同稀嘘,说到相通处,相见恨晚。这才不枉看戏一场。有人在边上陪着你一同出戏入戏,人生一大乐事!这戏友带了女儿,显然这女儿代表了现在年轻的一代,很孝顺地陪着妈来看戏,然而发现这戏象婆姨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再也坐不住,向妈妈告假出去溜达去了。我感叹不已,如今的年代媒介太多了,眼花缭乱的快娱乐快节奏,哪有机会和时间慢慢欣赏这下个楼要唱上一小时的戏剧。我小时候社会的贫瘠,只有这种戏供我们熏陶,反而看了一遍又一遍,有机会让我爱上。放我的小时候是现在的话,也是一定坐不住看这种磨洋工的舞台剧。如今戏依然有人在唱,但是放眼剧院里,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在看了。</p><p class="ql-block"> 边上那个戏友也是稀奇地问了我一句,看你年纪不大怎么会喜欢看戏的,难道你退休了?!此处应该有那个掩着面哭笑不得的表情。是啊,我,也是,年纪不小啦!爱看这种戏的,年纪能不大么????!!!没关系,等下次再有珍珠塔来演,我,还去看!管他年纪大还是小。保持对生活的热血沸腾热泪盈眶,能象看戏一样,对任何事随意自己出戏入戏,哭笑剧情,这才是年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