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殊的地理环境、不断的烽烟迭起,再加上三角城自明清以来的原住民,多是兵户出身,或者为保家卫族,自我发展,三角城自有历史之日起,尚武强身,保家卫边的风气,一直是这里的传统。漫漫长河中,不乏这样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怀瑞,三角城中滩谢庄人,一位外表朴素,干练精神的农人,谈起自己的祖上,自豪中有着些许的遗憾,但仍不失景仰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他讲的家族传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曾祖父的名讳,由于家谱未撰,所以也不得而知,只是他们是庆字辈,在家族搬迁祖茔时,就发现有很多的石锁、石凳等,说明祖上是练武出身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曾祖父一直在外给人押货保镖,来往于靖远、海源、兰州、会宁等地。有一次,从会宁押货回归途中,在一小店吃早饭,一行人说话聊天,说到曾祖父的功夫如何如何,本就不喜张扬的曾祖父没来得及劝说同行人,就听旁边有人喝道:“敢在我们地界说大话,就不怕大风闪了舌头吗?我今天就要见识见识一下这个什么谢师傅。”原来是旁边一桌吃饭的会宁人,其中一个身材魁梧,膀大腰圆,两目圆睁,炯炯吓人,此时此刻站了起来,看向他们这边,一脸的气愤。曾祖父赶紧对掌柜的说:“咱们赶紧走吧”,一边收拾行李,就要动身。可是,不容大伙儿起身,那大汉几个就挡在了前面,指着大家说:“谁都不要走,今天我就要治治你们这胡谝乱说的毛病。”尽管掌柜的和大伙都说,我们只不过是谝传喧谎,没有啥意思呀,但这伙人就是不行,而且,外面也涌来了不少本地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看脱身不易,曾祖父此刻便走出人群,对大汉说:“我们是过路人,没有得罪贵宝地的意思,但请好汉高抬贵手让我们上路。”这一客气,愈发让对方一群人大笑不己,对方大汉说:“看来你就是什么谢师傅了,今天你不拿出点本事,就不要扯心离开这个地方”。说着,就上前拉住曾祖父往外走,万般无奈之下,曾祖父就说:“你们要怎样,才能让我们走呢?”对方大汉说:“除非你今天赢了我,不然,不要说你们人走不了,你们这一车货也要留下。”这下子真真的气恼了曾祖父,就问,如果你输了,我们就可以走吗?对方十拿九稳的说:“不但你们可以走人,我还把自己这一车糜子输给你们。”来到外面,看见一匹枣红色的大马拉着一车刚刚晾晒好装了麻袋的糜子,站在店门口,曾祖父看了掌柜的一眼说:“东家,看来今天是不拿出东西,人家不会让咱们走,这一车货,就全部先赊给我,输了算我的,我回到三角城给你拉账借债的还,行不行?”掌柜的也看出了情况,知道今天遇到了硬茬,也就答应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转过身,曾祖父对问大汉,要怎样比划一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主,你们是客”,那魁梧汉子直言到,“我们不占外地人的便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见曾祖父从自家货车上取下了四张新席(北方人铺在炕上用以隔潮压土的一种竹制品),就铺在了面前较为宽敞的空地上,双手抱拳,冲着围观的众人说:</p><p class="ql-block"> “大家伙儿做个见证,我和这位好汉练一下,点到为止,谁要是先出这四张席子铺成的地方,就算谁输。”</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那大汉早已经脱了外衣,露出浑身的肌肉,一看就是个练过的武把式,他摩拳擦掌,胜券在握的姿势,看得众人直喝彩。曾祖父走上前去,还没有站稳,只见对方一个虎扑,接着一个黑虎掏心,身体前倾的同时,后腿以横扫千军之势,就贴地而来,毫不客气的就攻向了曾祖父。侧身、转身、脚下用力,旱地拔葱,轻轻的曾祖父就避过了对方的迎门三斧。一看自己的这三招让对方轻而易举的就化解了,这位会宁的汉子也微微一震,凝神屏气,又开始了新一轮攻击,这一次,他不在轻敌,而是一招一式,寻找破绽,伺机而动。曾祖父自从给人家保镖押货以来,大大小小的阵势经历了几十回了,平时从来没有轻易跟人动手过招,但看到对方急而不躁,有攻有守,不乱分寸的战法,也不敢轻视,展开自己最拿手的祖传小洪拳,见招拆招,沉着应对,双方就这样在四张席子铺成的一块空地上缠斗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几十招过去了,对方大汉忽然一个贴身捶,曾祖父侧身的时候,大汉好像早已算准了一样,一个横肘,朝着曾祖父侧身的方向就劈了过去,眼看曾祖父就可能被击中,谁能想到,曾祖父也在这时勘破了对方的露招,只见他侧身的同时,低身下蹲,一转身绕到了对方的身后,接着双手变掌,借着自己起身的冲劲,朝着对方身体倾斜的方向,一个借力发力的动作,双掌和肩部就撞向了大汉身体,一下子,这位大汉就朝前跌倒在席子外面了。这瞬间的变化,众人还没有明白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大汉爬起来,什么也没有说,夺过了旁边一位赶马车的伙子手中的鞭杆子,丢给曾祖父,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围观的众人,也都唏嘘着走开了,曾祖父拾起地上的鞭子,还给了一旁发呆的伙子,</p><p class="ql-block">“大家都不容易,麻烦你把车赶回去,交给人家”,他一边招呼自家掌柜的,一边说,“我们也不需要这些糜子,就当我们结交了一位朋友。”一众人就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从此,曾祖父比武交友的事,就在靖会两县传开了。</p> <p class="ql-block"> 曾祖父不但拳法独特,他的双头棍法也是小有名气,此外,他也兼习轻功,用他的话叫作“纵法”,他把自己的一身武艺,传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可惜的是,民国九年(1920年)的大地震,我的两位叔祖父也没能躲过一劫,在睡梦里就被埋在窑洞里了,唯有祖父因年长,在三角城守家,幸免下来,也因为如此,他的一生默默无闻,只是把家传的武艺,尽数教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特别以武德为本,不准自己的家人在外仗武欺人,不得轻易在人前显摆自己的武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到了父辈时,伯父谢兴勇自小就跟祖父练武,他的拳法棍法如何,没见过他用过、表演过,但他的纵法,可谓一绝。那时候,我们一家经常在离三角城八十里外的谢家窑蹲庄子,在那里务旱庄稼,同时还要务三角城的水地,这一来二去,限于交通工具的欠缺,来回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所以,一般人家去了就蹲到庄稼收割,在搬家回来。往往耽搁水地的生产,伯父却应付自如,早晨寅时出发,不到卯时过半,八十里的山路,他就回来了,卸下了双腿上绑的七斤重的沙袋,吃过早饭,就去地里务庄稼了。有时候,还要到东升小塬的谢家庄去,120多里的路,别的亲人党家子,赶着车,早上出发,晚上才能到,而伯父身背行李,仅用两个时辰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最具传奇的是,伯父七十岁那年,在谢家窑的麦场上吃饭,一条野狗,趁伯父转身取东西的时候,把伯父碗里的饭偷吃了,转身出来的伯父一看,气上心头,随手抓住门旁一根光溜溜的五尺棍,跨步向前,只见他手里用劲,五尺棍在地上一柱,身体随即跃起数尺,在空中双腿轮流跨步,一下就是丈把多的距离,只连续几跃,就堵在了往远处跑的野狗前面。狗儿受惊,转身往回跑,伯父又是数跃,再一次截住了野狗的去路,吓得野狗转身就跑,伯父在后面紧追不舍,狗儿已经哀叫着,弓着腰,夹着尾巴,洒下一路的屎尿,趴在那儿不动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名叫谢兴友,从小也跟着我的祖父学武,十一二上就在谢家窑蹲庄子,据他说,十四岁那年,其他人都回到滩上来收拾庄稼,窑里就留下他和一只花狗。附近##的几个玩赌的人输了钱,不知怎么就想起到谢家窑这里来找点东西(当时正是麦子上场打晾结束),三五个人赶着一辆毛驴车,后半夜来到了我们的窑洞前,花狗的叫声,吵醒了年少的父亲,来到门外,借着月光,看到情况后,父亲手拿我们家传的双头棍,背靠窑门,严阵以待,几个大人一看是个小孩看门,就没放在心上,大大咧咧的走过去,谁承想,父亲挥动手中的棍子,朝着来人就打,这大人准备用手抓住棍子,没想到这仅是一虚招,紧接着棍子的另一头,不知怎的就直朝着来人的面门捣了过来,猝不及防的这个大人一下子就被击中面部,痛的抱头退后,蹲在地上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他几个人一看,这小家伙还有几下子,就连喝带吼的围了过来,父亲舞动双头棍,一点也不畏惧,此时此刻,吵杂的声音惊动了不远处的谢家当家子,几个人拿着手电,边喊边跑了过来,这一伙准备捞稻草的家伙一看无利可图了,赶着毛驴车一溜烟的跑掉了。 </p> <p class="ql-block"> 成年后,父亲不给我们教武术了,他说,现在天下太平,用不着学武防身,而他,一直没有荒废自己的功夫,经常练几套拳法,耍几路棍法。边渠的周维圆,也是行家出身,闲来经常到我们家来,和父亲聊天,有一回,他们两人约定,以谁把红墨水涂在对方脸上对方就认输为准,在我们院里耍开了,这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父亲和人比试,到最后,他们谁也没有把对方脸上涂红,哈哈大笑着收手聊天去了。</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派他去谢家窑看庄子,他一个人守着偌大的一个庄窑,年年完成队里的任务。不知怎么回事,甘肃稀土公司的几个青年工人,打听到父亲的名声和行踪,拿着礼物,来到谢家窑拜师学艺,父亲耐不住人家的软缠硬磨,带了陇西的唐姓、以及郭姓、李姓,共四位青年作徒弟,和他们一起练武学习,父亲去世前,这几个徒弟每年都要来拜访他。</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些都成为了历史。我们谨以此传奇,来纪念那些在三滩早起历史上生活过、奋斗过的先人们,让我们记住三角城这个充满传奇、富于神秘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