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br>一一罗丹。<br>我想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h3> <h3>一、丁达尔光束<br></h3> <h3>这组照片是我在2021年国庆清晨拍摄的,当时觉得有一种别致的美丽。回来一查,才知道这叫丁达尔光束。当太阳光从厚厚的云之间穿过,从垂直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到的一条条光束。这种美好的光束,在西方被称为“上帝之梯"。</h3> <h3>6:41</h3> <h3>6:42</h3> <h3>6:46</h3> <h3>6:47</h3> <h3>有人称我是丁达尔光束,<br>有人称我是上帝之梯。<br>我,就是我,<br>冲出乌云,<br>穿过缝隙,<br>只为把阳光洒向大地。</h3> <h3>二、玉簪<br><br>玉簪,又名白萼、白鹤仙。顶生总状花序,花白色,筒状漏斗形,有芳香。因其花苞质地娇莹如玉,状似头簪而得名。</h3> <h3>碧叶莹润</h3> <h3>静守一隅</h3> <h3>清秀挺拔</h3> <h3>含苞欲放</h3> <h3>花色如玉</h3> <h3>幽香四溢<br><br></h3> <h3>有仙鹤的优雅,<br>有水仙的昂扬,<br>颜如玉,<br>气如霜。<br>即使无人欣赏,<br>也要展现美丽,<br>散发芬芳。</h3> <h3>三、秋日小树林<br><br>这组照片是我于2021年中秋在住所附近的小公园拍摄的。天空湛蓝,明净透澈 ; 树木参差,色彩斑斓。让人俗情为之一扫,烦恼为之一拋,心驰之,神往之。</h3> <h3>碧空如洗,银杏挺拔。</h3> <h3>绿地,碧树,红黄相间的枫叶,银色的电线塔,蓝宝石般的天空,把我们徐徐带入小树林深处。</h3> <h3>层林尽染,树影婆娑。</h3> <h3>右手牵着爱犬,左手挽起希望; 一袭红衣闪动在万绿丛中,走出树荫,走向阳光。</h3> <h3><br>自古逢秋悲寂寥,<br>我言秋日胜春朝。<br>晴空一鹤排云上,<br>便引诗情到碧霄。<br> (唐 刘禹锡)<br>今天,我们重读一千多年前古人的诗句,心情竟如此相同。愿我们人生的秋天如眼前的美景,安祥美丽。<br><br></h3> <h3>四、中秋月</h3> <h3>月圆月缺,悲欢离合,本风马牛不相及。可我们的古人却能把它们巧妙联系起来,并形成一种文化,留下卷帙浩繁的优美诗篇。每一个中国人,只要粗通文墨,谁不能随口吟出几句关于月亮的诗?<br>“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 陈风)。也许是最早将皎月、美人与愁肠联系在一起的诗歌。从此,月亮就传递了无数美好的情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三国魏 曹操)”,抒思贤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抒相思之情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抒兄弟之情。张若虚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亘古天问,至今无人能答。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写尽人间种种愁绪。李白更是吟月的高手,明明是月下独酌,他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居然整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一幅亦歌亦舞,亦酒亦花的热闹场面。最富哲理的也许是苏轼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激起了多少人心中的阵阵涟漪?<br>明月,思亲; 中秋,团圆,已化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每个人的心灵。<br></h3> <h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 孟浩然)</h3> <h3>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唐 赵嘏)</h3> <h3>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 王建)</h3> <h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唐 李白)</h3> <h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 李白)</h3> <h3>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唐 张若虚)<br><br></h3> <h3>2021年的中秋之夜,我在异地他乡,自然有思乡思亲之情。随即又想到另一个话题 : 西方有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感恩节,直白,明快。中国有清明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浪漫,含蓄。可见无论中国外国,设立各种节日,都为了承载人类丰富的内心情感,只是名称和表现形式不同罢了。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