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行程

梁耀华

二0一八年的国庆,一向怕堵车的我终于鼓起勇气与弟驾车前往赣州,即使堵车堵了一天,但无意之中收获了一缕脉脉的温情,至今让我无法自拔。 <p class="ql-block">  到达赣州,已是晚上了。早就等候在那里的友人用杯筹觥错来表达了他们的如火热情,酒后乘舫游览赣江再次把客家人的热情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  岸边建筑上点缀了各种灯饰,绚灿的灯光如瀑布般泻向江面,江面又把楼宇和灯饰的倒影摇曳生姿,把古老的赣江铺展成旖旎和美丽的梦想之地,迷人的情韵就这样在软软的秋风中蔓延开来。</p> <p class="ql-block">  友人的高中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在游船上兴致勃勃地为远道而来的我介绍着赣江如诗的夜色,两个来自粤赣两地的语文老师走在一起谈兴极浓,颇有点指点江山,激越文字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游船上明亮的灯光在时明时暗的江面上泛起奇幻的光彩,幻变成泼墨重彩般的山水夜卷,游船远去,江面上留下一片的绚丽的华彩,和心灵被这片奇幻的光彩擦出的火花一起在江面上荡漾。。。。。。</p> 江水在雄壮大桥的灯光映照下也泛起绮丽的光影,光影随着水波如热恋情人般紧紧相拥,机声灯影里,浪漫的气息动人心弦。<div>  一江的流火,彰显出赣州这座红色古城已跟上时代的步伐,展现出新时代的辉煌和灿烂。</div><div> 听着船上似懂未懂的客家话,看着一江的温婉美丽,我的心渐渐地沉醉了。</div>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友人特意带我观看了郁孤台,因为那里有辛弃疾。辛弃疾在江西任职时留下一首传世之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似乎从这江水中,看到了抗金志士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泪,看到了流离失所的百姓痛苦之泪,词人因年华流逝、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泪,也一起流进了浩浩的赣江里,汇入到“行人”的泪水中。时过境迁,各种泪水已随流水而去,赣州人修建了辛弃疾的雕像,永远的伫立在这郁孤台边,与汩汩流淌的赣江相伴,成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的精神上的丰碑。后人可以走近这位爱国词人的身边,细细的缅怀其风采。</p><p class="ql-block">  我久久地凝望着这位词界的绝顶高手,我文学路上的偶像。看到他的眼睛望向遥远的远方,忧郁但坚定的眼神,凌乱但挺拔的胡子,仿佛在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什么。</p> 繁茂的树木,挺拔的竹子,为这个郁孤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把人带到了另一个朝代。 <p class="ql-block">  郁孤台修建得富丽堂皇,古代权贵文人雅客在此品茶,可能还会对弈,甚至饮酒吟诗,成为赣州城的风流之地。飞檐雕梁间,无不流露出远古的气息。登台远眺,思忆稼轩的家国情怀,留住他的光辉形象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一再顾盼生姿。</p> 告别郁孤台,来到了赣江边。登上同样古老的城墙,抚摸着砖头上的刻字,仿佛它像一个百岁老人,在向游人讲述赣江逝去的岁月。 这城墙自宋代起,不知修了多少次了,但总算为后人留下了一点念想。这里的每一块砖,可能都是赣江历史的见证者。这片城墙,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可以晨观日出,暮赏落日的好地方。看晨雾或晚霞在江面上明暗变化,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城墙下的蒋经国旧居已经成为了文物保护单位了,行走其间,睹物思人,世事沧桑的感慨,油然而生。 对书法颇感兴趣的我,在这块题字面前徘徊了一会。 题字的原稿也留下了,当年的历史已尘封于岁月的深处。 这段文字说明,专门用了繁体字,方便了海外同胞的观看。繁体字与简化字之间,背后却又隐藏着一个时代的伟大故事,不知道读懂的人,有多少呢。 临走前再次登上临江的宋城墙,再一次远眺赣江,把这一片的水乡风情画卷收入眼底,把这里看到的点滴历史,藏于记忆深处。 极目远眺中,蓝天白云下,碧绿的江水缓缓而流,两岸树木葱茏,远方新建的现代化桥梁横跨江上,远山隐隐。 正为江中泾渭分明的奇异景象惊讶的时候,同行的友人介绍,赣江是由章江和贡水汇合而成,一清一浊中,带着湿润的江风,氤氲在游人面前。 望着远方泾渭分明的赣江,望着这条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纯朴的客家人的江,忍不住想多亲近她一会,也忍不住想把景色留存记忆里带走。 告别赣江,走入八境公园。这是八境台建设的碑,碑文介绍了这座飞檐斗栱、画梁朱柱、极为雄伟壮丽的公园的由来和历史。这座台名气之大,在中国古代建筑物上也是少有的了,修建者为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瀚,题诗者为大学士苏东坡。 台中有历代文人题咏,只是光阴匆匆,不允许一一细看了。拍一张照片,到此一游吧。 告别赣州城,在绚丽异常的晚霞中,前往晚上的下榻地,宁都蜀田。 下了高速,很快就拐进了公路边不远的一条乡村。来到一户被稻田和鱼塘包围的住宅前。一棵古老得说不出岁数的樟树,以极其古拙的姿势迎接我们这些来自广州的客人,它的身上居然在秋风中又长出了嫩嫩的叶子,人逢喜事树也欣啊。<div>  斜阳在西边摇摇欲坠,斑斓的色彩笼罩着这条小村,整个村庄显得温柔而多情。</div> 新生出嫩绿叶子的樟树,虽然依旧略显沧桑,但与周边刚刚泛黄的柿子恰好相映成趣。 几只土鸡一点也不怕陌生人,悠闲自得地在村的土路上游荡着。 绚丽的晚霞再次进入镜头,在它的渲染下,这一片的村庄,已经渲染出一种不在画中已入画的意境了。 晚宴是由友人的父母亲手操持的,一对年过半百的老人,在厨房里忙碌了半天了,把他们亲手养大的土鸡,亲手种的菜,用客家人独特的方式烹饪出来,摆满了一桌子,自己酿的糯米酒,泛着金黄的色泽中,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未喝,就已经醉了。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奇妙的晚上。半夜里醒来,各种不知名的虫鸣声此起彼落,在没有人类打扰的时空里,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它们的生命吟唱,在如歌的吟唱中,我听不到寂寥,也没有惆怅,更没有伤感,凄美就更不用说了,有的只是欢悦。</p><p class="ql-block"> 一种心境悄然而升,仿佛是找到了真性得到了皈依的那一种感觉。庆幸自己这一次勇敢的出行,如果不走出自己固有的世界,又怎会遇到这么质朴,这么震撼心灵的境界呢?</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趁着早餐还未做好,一行几个便到村庄的四周去转转。</p><p class="ql-block">  一个被随意地放在地上的石磨,虽然铺满了尘土,但它依然成为我拍照的主角。因为我与磨之间,有过太多的故事。</p> 朝阳喷薄而出了,从山上露出了它娇艳的脸。整个村庄宁静而安详,我们往田野走去,回望村庄,除了村居倚山而建,其余基本都是稻田。来到一座小桥,这座小桥可以勉强过一台小汽车,不过很需要勇气和技术。 桥下的河水清澈,岸边的树木倒映在河里,吹皱的水面上偶尔有几条小鱼游过。 大片的稻田有的像翠绿的毯子似的,肆意地铺展在这片润湿的土地上,风中轻轻摇动的稻穗,勾起了我儿时的种种回忆。这一条不知流向何方的河流,不知疲倦地流淌着,碾过岁月的足迹,留下这一派不知是属于徽派还是赣派的田园诗情、 几座徽式建筑隐藏在青山的旁边,倚河而建,周围竹影婆娑,树木繁茂,一位老人在河边忙碌着,水塘泛起微微的涟漪,这是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我想,桃花源也不过如此吧。如果有来世,真的想化为这林中的一株小树,只为了邂逅这一片山水的感动。 随手拍摄,都是一幅画。已熟的稻谷与未熟的稻谷连绵的一片,看到小时候熟悉的景象,恍惚间自己带着一颗背弃了躁动的心重新驶入这一片难以言说的宁静。 黄与绿主宰着这片土地,秋意中,每一片叶子都绚灿成一幅画似的。 深的绿,浅的黄,地地道道的老滋味,丝丝缕缕的组合成似曾相识的画面,勾起一股令人回忆的思绪。 连田埂也是如此的熟悉,树木中漏下的阳光斑驳成一片的诗意。 近距离拍下这谷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熟悉,稻穗的芬芳直直地闯进我禁锢了多年的心田,并把它融化得一片的柔软。 田里还有其他的植物,在秋风中尽情地展示着属于这个季节的美。 多么熟悉的情景,房子就在稻田的旁边,夜听蛙鸣,日看稻黄。 回程的路上看到友人的邻居家堆满了柴火,没想到在这个已经用上了煤气的时代里,在农村还保留着这种生活习惯。这一堆的柴火,在泥路边染满了岁月的风尘,撩动着一个异乡游子对儿时岁月的回忆。 略显陈旧的用具,见证了农耕时代的艰辛。 被废弃的打禾机,见证了农耕时代的艰辛历史,机器收割已经代替了这种落后又费力的工具了,它目睹了多少农民的风雨悲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经与母亲在这样的打禾机一起挥汗如雨的日子,历历在目。 连长在地里的南瓜的色泽也似乎特别的朴实。 成群的土鸡身子健硕,体型剽悍,在泥地砖缝间觅食,初升的阳光透过树木洒照在它们周围,温暖而热烈。 见到久违的炊烟在烟囱里袅袅升起,心头也升起一阵久违的暖意。那厨房灶台边应该有一位白了头发,弯了腰的村妇在忙碌着,要么在切着碎碎的红辣椒,要么在煲着客家人特别爱吃的咸菜粥,温暖的柴烟熏得她时不时的擦一下眼睛,额头上耷拉着几缕和面粉一样白了的头发吧? 房子被丛丛挺拔的修竹包围着,青翠的竹子沐浴在朝阳下,鸟儿在林间唱起动人的歌,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两位游客也忍不住拿出手机,把这一幅幅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的景致拍摄下来,成为她们行走中最温暖的记忆之一。 弟妹温和亲切的笑容颇有点蒙罗丽莎的味道,在泛着金黄的色泽和秋日的暖意衬托下,无意中留下了这片小山村的美,也无意中衬托了这片小山村的美。 村居边就是常见的鱼塘,绿得像绸布一样的塘面上倒映着周边高矮不一的树木的身影,不经意间也渲染成一幅树绿竹青的写意丹青。 塘边的菜地上蔬菜泛绿,鱼塘映着各种倒影,不远处青山蜿蜒,树木葱茏间夹杂着点点的秋黄。这一片的鱼塘,日出映红日,月出映明月,与附近的白墙民居遥相呼应,把蜀田村渲染成一幅生动朴素的中国山水画,迷蒙而幽远。 穿过一片田地,走过一段蜿蜒的田间小路,深秋的稻田以其成熟的姿态在田垅间随意地铺展成壮丽的图画,那灿烂纯洁的金黄,足以令任何花市的鲜花黯然失色。农人散放的家禽在田里觅食,成群的鸟儿也在田里觅食,时光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我一边聆听家禽和鸟儿的鸣声,一边凝望着这片曾经异常熟悉的景象,一种莫名的情怀漫上心头。。。。。。 走进蜀田,仿佛走进了一个熟悉而遥远的梦,伴着淡淡的乡愁,用笨拙的笔墨记下这似曾相识的点点滴滴,任由那种情怀在心底如学校足球场上的春草般悄悄蔓延。<div>  吃过丰盛的早餐,跟着友人驱车上山。他在家乡承包了一片山林,开启了种植脐橙的亦工亦农的岁月,于是有了这一段宁都之行。</div> 连种植脐橙的山水之间也点染成典雅秀丽的画面,一次又一次按动相机的快门,把清丽的山色装得满满的。听着旁边山林鸟儿的啁啾,呼吸着温润清新的空气,眺望着随处可见的山水画卷,我深深地迷醉在这片干净得如仙境般的山水里,只想把余生静卧在它那泓清澈的山溪边,为它守望到老了。 山峦起伏间,有的脐橙树已经成年了,开始挂果了,有的刚种不久,它们环绕在这片最适合它们居住的山地上,在春夏秋冬中开花结果。我想,它们的叶片应该会时常带着春日的雨珠,它们盛开的花朵在山谷间一定会漫起清甜的馨香,等到夏日热烈的抚摸后,它们便开始在枝桠间挂满了橙子,秋风中便泛起漫山遍野的黄了。 来自龙眼荔枝芒果蒲桃等水果之乡的我,惊讶于这一片山脉的绵延,也只有这样清新秀丽的山水,才能孕育出这样独特的赣州特产。于是,我对这片山林的脐橙充满了期待。 弟在湖南永州的朋友不断地来电,邀请他过去,于是,这个餐厅里的午餐,就成为了在赣州国庆行的最后一个午餐了。肉质鲜爽辣味丰厚的鸡肉,已经无法打动我多情而挑剔的味蕾了,一个中午,弟的友人都在劝弟暂时不要前往湖南,于是一个在劝一个在犹豫之中,离别的情怀却已经在餐桌间悄然弥漫了。 风味独特的客家菜让我回味无穷,热情如火的客家人让我如沐春风。友人勤劳爽快的父母,敦厚善良的高中语文老师,纯朴如水的亲朋戚友,把宁都渲染成一个让人心驰神往之地。 在他们缠绵之中,我害怕面对这种即将离别的场景,我走到餐厅旁边的田野里,随手拍摄了几张照片,希望用这种方式把这片简朴热情的土地深深地记住。 黄绿相间的稻田似乎望无边际,风过处,稻穗轻摇,再过一段时间,等秋意再浓一点之时,这里的远山是一片的霜林尽染,稻田一片金黄,树木也黄绿相间,甚至是红黄相间了,那时,这简朴的田野,美得连名家手下的山水画怕也黯然失色了。 最终,弟还是决定前往永州。在一次又一次的握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咛中,带着对这一片山水已经铭刻在记忆深处的袅袅的炊烟,如黛的青山,温暖的饭菜,浓香的黄酒,还有友人父母一早起来采摘的还带着山里晶莹露水的蔬菜,在一次又一次的回眸中,直到那山那水那老房那河流那稻田在视线中渐渐模糊,在车轮翻滚中沉淀在记忆中。。。。。。<div> 2018年10月1日行、记</div><div> 2021年10月6日修改定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