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铺 不朽的“驿站”

空山幽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血战十八里抗战纪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 / 李建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一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在沁阳西去济源连接古轵道的战略通道上,有一座 名叫十八里铺的村寨,因东距怀庆古城十八里而得名;历史上做为驿道咽喉上的一所驿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至于驿站成形于哪朝哪代,目前尚无确切的权威史料可考。 </p><p class="ql-block"> 相传,大明洪武元年,为解决中原战乱频仍、日渐凋敝的人口稀少,官府自山西洪洞开始大移民,随着迁徙的民众在这一带落脚,因之逐步演绎成大的村落。据说迁移到此地有一户张姓人家,带着祖传的铁匠锻造手艺,为减少对乡邻生活的纷扰,经与地保和村民商议,落户西移,合上随后又迁来的多户乡党加盟,形成与老村寨相毗邻的自然村落,名曰铁炉村,又称小十八里。久而久之,铁匠铺与邮差、商旅和迁徙而来的各式店铺相融合,以及历史上做为传递军情、文书与官员途中食宿的驿站而繁荣起来。 </p><p class="ql-block"> 由于其在古驿道上的重要战略位置,加之历史上分分合合,朝代更替,战乱不断,为防匪患、保平安,经过一代又一代乡民们的构筑修葺,村寨由小到大,不断发育扩展成约六、七百米方圆的古朴自然村落,并形成由东、南、西、北辟寨门,四围阔两丈、深丈余的护寨河环绕的水乡寨堡景象…… </p><p class="ql-block"> 向往祥和、安居的生活,是人们自古以来的夙愿。试想,古往今来,哪个情愿生活在匪盗出没、打打杀杀、颠沛流离、担心受怕的苦难日子?然而,寨垒固然增强着防范匪患的功能,终究没能挡得住坚枪利炮、武装到牙齿的强盗的蹂躏和践踏……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当历史推进到公元1937年的7月7日芦沟桥事变,对我中华物产觊觎已久的东洋鬼子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沿京汉、同蒲、津浦三路南下。</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11月上旬,同蒲线上的太原沦陷;次年2月,晋南的临汾和晋东南的长治、晋城也相继落入敌手。与此同时,沿平汉路南下的日军因黄河铁桥炸毁,转而沿道清铁路西进,意图打通新乡至山西垣曲的通道,与同蒲路南下的日军会师运城、风陵渡,南逼洛阳,西取潼关,在这种严竣形势下,豫西北古怀庆地区成为中日争夺的焦点。 </p><p class="ql-block"> 侵略者的横行无忌,骤然打破了古怀庆地区的宁静。一时间,硝烟弥漫、血雨腥风,善良的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古老的民族已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最危急的时刻!在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灾难降临时,无辜的民众深陷于被奴役和欺凌的苦难深渊里无奈无助,苦苦挣扎…… </p><p class="ql-block">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侯,每个人被迫着发岀最后的吼声!值此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支支有血性的中国抗日部队,激荡着满腔热血和怒火,怀抱国恨家仇,纷纷请缨北渡黄河,以"我死则国生"、救民众于水火、挽民族大厦于将倾的大无畏壮士情怀,奔向豫西北抗日战场,不灭寇虏,决不还乡,誓与法西斯强盗决一死战。这其中就有以中共早期革命者、共产党员阎普润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91军166师498旅995团爱国官兵。 </p><p class="ql-block"> 阎普润,河南唐河县人,1906年出生于苍台镇阎庄村的一个书香之家。12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17岁入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在此期间,受″五四"爱国学潮运动的熏陶,在县城参加了爱国学生团的游行示威;″五卅"运动后,在开封参加了青年学社。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期间,经中共革命先驱萧楚女、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被编入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先后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 </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失败后,阎普润回到家乡,在唐南地区继续开展革命斗争,相继成立了唐河县第一个平民夜校和第一个农民协会,喊出了″减租退押"和"反对无偿支差”的口号;发动并组织了唐河县第一个农民赤卫队。特别是在反革命大屠杀的白色恐怖下,他逆流而上,秘密组建了中共唐河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并于当年12月被推举为中共唐河县委书记,因组织领导城关推水工人罢工和汉龙潭农民暴动,受到反动政府的仇恨并遭逮捕。在被地下党营救出狱后受党支派,隐蔽身份转做军运工作。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奔赴抗日战场。需要说明的是,这期间,阎普润矢志不渝,始终坚守党的信念,与党保持密切联系。</p> <p class="ql-block">抗日革命烈士一一第995团团长阎普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新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91军由洛阳孟津北渡黄河,时仼995团团长的阎普润率部进驻沁阳后,根据敌据态势,将全团各营沿沁济、沁孟等通道呈犄角之势进行布防: 在面朝怀庆古城方向挺进的前进阵地廖屯、十三里店及沁孟公路与崇义至柏香路侧的水运、两水村一带各配置一个营,团直和三营约600多官兵扼守沁济古驿道上的战略咽喉十八里铺。 </p><p class="ql-block"> 部队进驻十八里后,一面宣传发动群众和练兵备战,一面在寨内外各交通要道构筑防御工事。官兵们将所有临街、大道的墙体掏挖射击孔,并在面向沁阳城(日军称怀庆城)的墙上刷写“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等朱红色巨型标语,以宣示报国雪耻、与法西斯强盗决一死战的坚定勇气和信心。同时,还组织军民毁桥破路挖壕沟,防阻敌坦克、大炮、战车等重装武器攻击西进,并不断派出便衣和小股部队侦察敌情、袭扰敌据点、设施,搅得日军风声鹤唳、昼夜不宁。为此,敌人将这支像楔子一样卡在古“驿站"上抗日部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国历5月6日,旧历四月初七这一天,注定是一个让十八里百姓乃至沁阳人民刻骨铭心的血色记忆: </p><p class="ql-block"> 是年香港新闻社汉口分社采编的《全面抗战特辑》五月七日刊登的《豫北沁阳发生血战》的全国各地每日战况记载 : “日军增援部队千余人,今日到达沁阳,连原占据沁阳日军共三千余人,战车四辆,分路出西门、北门、南门,向我军迂回包围,我军当即猛烈反攻,双方激战甚久,我团长阎普润身先士卒,与日军往返肉搏数次,卒将日军击退,毙日军甚多,阎团长不幸阵亡,所部各营亦有壮烈牺牲,我军现据守沁阳之崇义镇……" </p><p class="ql-block"> 另据 《沁阳市志》 关于十八里 血战的描述,除了参战部队番号、激战发生的时间及指挥者记述有误,大致勾勒了这场血战的较详细经过 : </p><p class="ql-block"> 这天“一大早 ,日伪军(注:抗战伊始,伪军尚少)一起出动,向 十八里进犯。敌人刚行至廖屯附近,就遭到9军(注: 应为91军) 一部的截击,急忙调转方向,从小官路向西,再由南鲁、小屯向南直扑十八里。骑着大洋马,挎着东洋刀的日本骑兵,快到济河边时 ,9军(注: 91军)哨兵开枪射击,为首的几个日军 应声从马上栽下来,敌人乱做一团,龟缩不前。团部得知敌情后,年仅32岁的阎普钢(注: 应为阎普润) 团长马上命令部队进入前沿阵地,当一群日军再次扑来,将要接近藕坑时,阎团长一声令下,步枪、机枪一起向敌人射去,打退了日军的首次进攻。 </p><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多 ,日伪军又在大炮的掩护下,分别从广利作、赵庄、南鲁村三路向十八里扑来,日军几次接近围村寨河,都被我猛烈的迫击炮火压了回去。在这紧急关头,分住在廖屯、十三里店,两水、水运等村的两个营,竟都按兵不动,迟迟不来支援。由于寡不敌众,北哨门、南哨门先后被攻破,日军涌进 了村;这时,阎团长率领指战员与敌人展开了巷战。他左胳膊负伤,仍不下火线,战斗一直打到下午五点多钟,阎团长率部从西门撤退,又遭日军阻截。指战员们的子弹打光了,就与日军拼刺刀;刺刀 捅弯了,就赤手空拳与敌人搏斗,眼看日军冲到阎团长跟前,阎团长又奋力打死几个日军,急令警卫员撤下去,最后壮烈殉国"…… </p><p class="ql-block"> 而日军战史是怎样描述的呢?据考证,参加这场围剿攻击作战的为敌第108师团117联队。在日军巜秋田县乡土部队作战记》中对这次作战也有较详细的描述: </p><p class="ql-block"> ″5月6日早晨 ,联队以第二大队为前卫向怀庆西面区域进发攻击敌人。出发后不久的10点40分左右发生了预料之外的事故。在与敌方遭遇战的过程中,从后方射出的己方炮弹落下,导致第五中队一名下士、一名士兵负重伤。入江大尉震惊,神情大变,向联队本部方向返回,途中与联队炮兵中队的指挥官高桥中队长发生以下口角……并发生两人扭打在一起的亊件…清水大队长冲过来大声制止,终于把冲突压下来。 </p><p class="ql-block"> “…将眼前的敌军击溃,到达七里屯的时间是13点,在那里等来的是联队′第二大队马上进攻十三里店、杨村的敌军’这样的命令。进攻马上展开,击溃了以民居的围墙、竹林为隐蔽抵抗的敌军并继续前进。虽然十三里店(注:应为十八里)的敌军在东北一带构筑阵地,但对其进行了四面包围攻击。入江的机关枪冲锋队将之前提到的战国旗展开在最先头行进,从十三里(注:应为十八里)店北门向城内进攻。入江大尉以军刀斩杀敌军995团长阎普润,并将首级取下。十六时许,敌人遗弃尸体200多具后败退。" </p><p class="ql-block"> 从日方的战史记述中可以看出,下午十八里血战中,日军将驻守在十八里铺的中国军队包围,在拉锯式的街巷肉搏战中,残忍杀害阎普润团长的恶魔是机关枪中队长入江大尉 ( 据相关史料,1943年已晋少佐的入江在战场上被中国军队击毙),我995团官兵在战死200多人后突围。 </p><p class="ql-block"> 为了还原十八里战事的真相,十多年来,根据文史资料线索,笔者以及《大河报》、《焦作日报》、焦作影视家协会冯尚奇、李晓军、宋宝塘等媒体及文艺界老师曾多次实地踏访这块昔日抗战故地,并记录下珍贵的口述史料: 村民张致瑞、张立奇是这样讲述的: </p><p class="ql-block"> 5月6日清晨,大家正在吃饭,北哨门的哨兵突然发现,一队骑着大马、打着日本旗的鬼子由北侧小屯村向南扑来,阎团长得知敌情,立即带部队进入北哨门前沿阵地。敌人刚接近藕坑,阎团长一声令下:“打!″迫击炮、步枪、机枪火力雨点般射向鬼子,一个个手榴弹也在敌群中爆炸。随着冲锋号声,战士们跃出战壕,冲向敌人,直杀得鬼子丟盔撂甲,丢下枪支弹药和100多具尸体仓皇逃命。 </p><p class="ql-block"> 不多时,只见一名小战士扛着缴获的枪支,牵着两匹缴获的大洋马一进村就高喊:“老乡!别害怕,鬼子被我们打退了!"乡亲们听到后都很振奋,纷纷帮战士们往阵地上运子弹、送干粮、送水,支援前沿作战。 </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在大炮的掩护下,鬼子又兵分三路向十八里东哨门、南哨门、北哨门杀来。炮弹爆炸声此起彼伏,振耳欲聋,瓦砾飞溅,不少民房被轰塌。团长见局势危急,从团部立即赶往前沿阵地指挥,并集中迫击炮火支援北、南哨门阵地,对蜂拥而来的敌群开炮!鬼子几次突近寨河,都被猛烈的火力扫缩了回去。 </p><p class="ql-block"> 敌人越聚越多,经过拉锯式的反复争夺,终于寡不敌众,北哨门率先被突破。官兵们怀着复仇的火焰冲上去同鬼子展开了肉搏战,明晃晃的刺刀狠狠地刺向侵略者,鬼子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堵塞了北哨门莲坑附近。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北哨门、南哨门、东哨门先后失守,阎团长带领战士们与鬼子在街巷里展开厮杀…… </p><p class="ql-block"> 现仍存世的九旬老人程安泰回忆: 巷战中,除各哨口及街上的肉搏战,敌我双方厮杀在一起,双方死伤都重,抗日战士又利用屋子土坯墙上的枪眼、房顶,机枪扫、步枪射,手榴弹炸,杀的鬼子“叽哩呱啦"大喊大叫,街衢墙上到处是喷溅的血迹。涌进寨子里的鬼子越来越多,这时左臂负伤、退到房子上的阎团长索性跳下屋顶,站在村中十字路口的一张方桌上,双手持枪,左右开弓,边打边喊:“弟兄们!狠狠地打,多捞一个是一个"…… </p><p class="ql-block"> 激战持续到下午五点多,战士们子弹打光了,阎团长便命令七连长组织大刀队,带领队员们左砍右杀,杀出一条血路向西哨门方向突围。官兵们刚撤到西哨门外,又与鬼子的伏兵遭遇,在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我军伤亡已十分惨重。鬼子前围后堵,这时精疲力尽的阎团长已多处负伤,仍带着两名警卫员和护着他的战士们且战且退。 </p><p class="ql-block"> 见此情景,后面蜂拥而来的鬼子高喊着:“抓活的!抓活的!”向阎团长扑来。身负重伤的他已预感到无法脱身,急令两个警卫员:“快撤!我来掩护你们!”遂艰难地投出一颗手榴弹,随着爆炸的烟雾战士们滚进麦田突围。阎团长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围上来的鬼子打出最后一梭子弹,在击毙多名冲上来的鬼子后,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p><p class="ql-block"> 村民张宏发老人回忆 ,村北寨河边的大藕坑旁就是北哨门。哨门旁张致清家东屋朝向沁济大道沁阳城方向的墙上,就刷着一人高的八个醒目大字:“与国存亡,在此一战!"这是抗日官兵们与日寇血战到底的最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有逃难的村民路过西哨门时,只见成堆成摞血肉模糊的战士和日军撕扯在一起,有的卡着鬼子的脖子,有的咬着鬼子的耳朵,场景惨不忍睹…… </p><p class="ql-block"> 在支援抗日官兵对日作战中,十八里铺的乡亲也付出了惨痛代价。日军攻下村寨后,挨门逐户,不管男女老少,见人就杀。残暴的强盗还将搜捕到的青壮男人,或用铁系穿着锁骨集中到南哨门外用机枪扫,或刺刀捅、铡刀铡,进行惨无人道的残杀;对年轻妇女奸污后有的死于屠刀下,有的含恨走上绝路… </p><p class="ql-block"> 在西哨门外,程安泰、张宏发等老人指着路边的一片麦地讲述,那里曾经有一口土井,当年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用刺刀捅死一个扔进一个,一口不深的土井就填了十多囗百姓。村里的张致显是最后一个填到井里的,天色将晚,鬼子又用刺刀往井里乱捅了一番,狂笑着扬长而去。入夜,张致显苏醒过来,挣扎着扒出井口,爬了一夜到吕庄亲戚家,死里逃生,而他一家的其余8口人全都惨死在井内。 </p><p class="ql-block"> 血洗之后,这些杀人狂魔放火烧了村寨,将又搜寻到的百姓扔进大火活活烧死。随后将粮食、牲畜等洗劫一空,带不走的砸毁、烧光。丧尽天良的日本鬼子洗劫十八里铺,共残杀未及躲逃的村民130多人,还烧毁房屋120多间,制造了占领沁阳两个半月以来第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四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国恨家仇,永世不忘。泯灭人性的东洋鬼子血洗十八里铺的罪恶,永远铭记在古怀庆这块顽强不屈的土地上。 </p><p class="ql-block"> 当年日军撤退后,十八里铺的乡亲怀着对日本鬼子的血海深仇和对战死沙场爱国将士的敬仰,除埋葬死难的亲人,还将200多位抗日英烈的遗体集中掩埋在忠义圣殿一一西哨门外的关帝庙南侧。在以后数十年疏浚、挖填寨河时,还不时发现当年战死英烈的遗骸!因为一场对法西斯强盗的抗争而惨遭血洗,十八里铺也在沁济古驿道上镌刻下永远的国殇。 </p><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匆匆八十年!如今,那场惨烈的血战和惨案已过去了八十三年,硝烟早已散尽,但豺狼的凶残依然对亲历的老人刻骨铭心。在我们对93岁的亲历者程安泰的多次走访中,老人总是心情沉重而又充满深情地说 : ″阎团长真是个大好人呀!他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进村后见到老百姓问冷暖、拉家常,当知道我们村有阎姓百姓,非要认亲归宗!战士们对百姓也是和蔼可亲,秋毫无犯,他们都是为国家战死的啊!如果有生之年看不到为他们立起的纪念碑,我死都不能瞑目呀" …… </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拂去历史的烟尘,一次次地去追寻那场充满痛苦、死亡和悲情的战争,总感觉这片土地的上空飘荡着什么?那种东西无可名状,她让人心绪无法宁静,她让人灵魂无处安放,甚或让人心境倍受摧残! </p><p class="ql-block"> 到底是什么呢?脑际倏然浮现出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感慨自古以来支撑我们这个民族顽强不屈、生生不息的无数英雄们!何为“精忠报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不正续写下这些为争民族独立和尊严、舍身取义将士们的英雄壮歌! </p><p class="ql-block"> 他们还大多是没有留下名字的孩子,但他们以铁肩担着道义!当年的见证者大多已不在人世,回首往事,难道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悲壮往事真的被人们遗忘了吗?细想我们该为这些为祖国、为民族战死沙场的英烈们做些什么?对于这场伟大的民族觉醒和抗争,我们该给后世子孙们怎么交待呢? </p><p class="ql-block"> 这是沁济大道上的一段英雄往事!这是古驿道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壮烈殉国的将士们,为支援抗战死难的同胞们!踏上这块土地,犹闻战马嘶鸣,炮声隆隆,似有响彻天际的厮杀声,那是你们依然飘游在异土他乡天空中灵魂的呼唤吗…… </p><p class="ql-block"> 蓦然间,我似乎看到天空飘扬着一面面猎猎战旗,那是英雄的旗帜,旗帜上赫然书写着祖国和忠诚!她是从民族历史深处飘来的声音,那是坚强不屈民族的呐喊…… </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的民族还不曾健忘,那么请记下,这是一个永垂中华民族史册、抗战英烈们长眠的圣地: </p><p class="ql-block"> 不朽的“驿站″,十八里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承蒙李立明、何明敏、郎照征等老师相关史料支持,值此文脱稿之际,谨表谢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有关史料和采访图片</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着沁河行进的日军(日军1938.2.21气球航拍)</p> <p class="ql-block">黄河北岸中国军队修筑的防御工亊(日军1938.2.23气球航拍)</p> <p class="ql-block">香港新闻社汉囗分社1938年编辑巜全面抗战特集》每日战亊关于十八里铺血战报道</p> <p class="ql-block">现存于济源博物馆 一一 十八里战死995团步炮连中尉排长许达天墓碑</p> <p class="ql-block">十八里铺老人程安泰(左二)、张宏发(左一) 等人在指认埋葬抗日英烈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十八里民众在指认日军残杀村民的土井</p> <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2日,《大河报》、《焦作日报》等媒体老师在十八里村委与当年见证者座谈</p> <p class="ql-block">《大河报》、《焦作日报》冯尚奇、李晓军等老师随程安泰老人一起,实地采访北哨门藕坑附近一处中日血战肉搏战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