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5岁开始爱上摄影,一辈子乐此不疲。长年的外交生涯使我在四海为家的同时,积累了不少摄影作品。<br><br>退休生活为我一生钟爱的艺术带来了第二个春天。我整理了各国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有幸在海口、上海、北京和深圳,举办了名为“外交官眼中的光与影”个人摄影巡回展,展示了我在不同国家中创作的百余幅作品,受到大众和传媒的广泛关注。今天与朋友们分享四次摄影展的盛况、部分参展作品,以及筹展和作品背后的故事。<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b><b style="color: inherit;">“外交官眼中的光与影”</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展会名称的由来</b><div><br></div></h3> 2009年初,我的个人摄影巡回展筹展前夕,中国摄影家协会国际部主任陈静与我来到北京朝阳工体北路一村西里一个简朴的民居,去慰问摄影界老前辈徐肖冰侯波夫妇。<br><br>徐肖冰和侯波都是延安时期的革命老前辈。在过往的漫长岁月里,有一些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和经典历史照片,是大家都熟悉的。例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开国大典纪录片,是多少年来一直让我们热血沸腾的经典影片,就是徐肖冰老师的作品。 这几张都是侯波老师的经典作品。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当时徐老已经是93岁高龄,虽行动有些迟缓,但仍然精神矍铄,笑容可掬,谈笑风生,侯波老师则显得健康而慈爱。</span><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两位老人家饶有兴致地询问我摄影路上的心得体会,我如实奉告,他们不时频频点头,并鼓励我这个六十三岁的“年轻人”多拍摄,多交流,多展览。当他们得知我正在筹备个人影展,他们十分高兴,徐老欣然主动承诺为我的影展题词,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徐老说笔墨纸砚尚需准备,等写好了再给我。</span><br><h3><br></h3><h3>当天,两老送给我的纪念品是一张2009年的贺岁卡,是两老的合影,和一本《侯波与徐肖冰——瞬间与永恒》纪念册,里面记载着他们辗转南北的革命戎马生涯和在伟人身边的种种历史性场面。好珍贵!</h3></div> <h3></h3><h3><br></h3><h3><br></h3><h3>他们在纪念册上签名盖印之后送给我,我感觉手中沉甸甸的,眼眶湿润了。老前辈的鼓励和谆谆教导,激励了我在退休之后的“第二个春天”里继续我的摄影之路。</h3> <h3></h3><h3><br></h3><h3><br></h3><h3>不日,我得到了徐老的题词“外交官眼中的光和影”。可谓寓意深刻,鼓舞我心!事后侯波老师悄悄告诉我,徐老年迈手颤,已经很久不挥笔墨了,这次兴致特别浓,花了不少时间,一连写了好多张,挑选了满意的送给我。</h3><h3><br></h3><h3>一层薄纸千斤重,我从颤颤巍巍的字迹中,见到了一代宗师对我的厚爱和期望,一段暖流涌心头,两行热泪湿前襟;之后,我带着徐老的祝愿和厚望,在海口、上海、北京和深圳完成了以他的题词为名的个人摄影巡回展,得到公众和传媒界广泛的好评。</h3><div><br></div><div>后来得悉,徐老题词不久后就与世长逝了,深感悲痛。恩师这一题词,竟是他的绝笔,更显弥足珍贵!</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摄影巡回展概况</b></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一)摄影巡回展在海口敲响开场锣鼓</b></div><div><br></div>2008年6月中旬,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和美中基金会在海口联合主办了“外交官眼中的光与影”首场摄影展。 展会上除了恩师徐老为我影展的题词祝贺,还有外交部长李肇星馈赠的题词“如诗如画——祝锦洲影展《外交家眼中的光与影》成功”。 本次展览,展出了48幅作品。图为海口展览场地。 美中基金会主席李黎先生在开幕式上说:我曾在一篇短文中把华锦洲先生过去的30余年称作“摄影家的外交生涯”,了解华锦洲的人知道,他的摄影与外交,对艺术的执著以及对本职工作的一丝不苟,已经成为华先生工作与生活中无法分割的完美结合。 海口展开幕式观众 当时刚发生了汶川地震,展会上义拍作品捐赠赈灾。 中国海口门户网站、《海南日报》、世界名人网、车坛影协等三十多家媒体和网络平台纷纷报道了展会盛况。 报道说,这次展览在海南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海南虽是一个地域上的小省,却是个摄影大省,椰风海韵的优美热带风光,使海南岛内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摄影家与业余摄影爱好者,参观者们普遍认为,此展是海南影展史上专业水平最高的一场。<div><br></div><div><br></div> <h3><b>(二)2009年4月初,“外交官眼中的光与影”摄影展在北京举办。</b></h3> 由于是在北京办展,许多在京的外交部老领导、老朋友出席了开幕式。我仰慕的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吴祖强院长也到场祝贺。 和嘉宾一起按下开幕式启动键。 外交部新闻司我的老领导沈国放先生致贺词。 艺术家即席表演。 原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沈觉人夫妇出席开幕式。 好友“新民乐先锋音乐家”冯晓泉、曾格格参观展览留影。 老领导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出席开幕式。 我以前在多伦多的老领导夏仲成总领事夫妇出席开幕式。 国际友人,瑞典眼科医生在展会上留影纪念。 嘉宾在展会展板上签字留念 我与夫人在展会留念。 本次展览由中国青年周刊出版了一本摄影作品选集。 <div><b><br></b></div><b><div><b><br></b></div>(三)2009年7月底,“外交官眼中的光与影”影展在深圳华侨城新开馆的“华·美术馆”举办。</b> 深圳摄影展的巨幅户外广告 众多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贵宾到展会参观。 来宾兴奋调侃说,哇,“华·美术馆”,开馆首展是为华锦洲举办华美展览,真是 “华的美术馆” 啊! 深圳电视台做现场报道。 <div><br></div><div><br></div><b>(四)摄影巡展的高潮:上海美术馆</b><div><br></div><div>2009年3月下旬,“外交官眼中的光与影”摄影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上海美术馆是全国一流美术馆。是四次巡展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div><div><br></div><div>媒体报道说:为了彰显世博会之前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的国际文化氛围, 进一步开阔广大上海市民的国际视野, 同时也为了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 美中基金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等机构在沪联合推出“外交官眼中的光与影”——华锦洲摄影作品巡回展, 于2009年3月21日下午三时在上海美术馆正式开展,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等领导及各界摄影爱好者, 近300人出席了开幕式。<br><div><br></div><div><br></div></div> 美中基金会主席李黎在文章中说,“如果海南只是中国天涯海角的一隅,那么上海则是中国第一国际大都市。华先生的上海影展的作品数量是海口展的三倍,共140多幅,在上海美术馆最好的两个大厅同时展出,展厅面积2000多平方面,每天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有时甚至人头攒动,大家对华锦洲这位具有宽广国际情怀的摄影家发出由衷的赞叹,纷纷签名、留言,两大册留言簿,极尽了观众们的盛誉之辞,尤其是当大家得知华锦洲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外交生涯的职业外交官时,更是表示出深深的赞誉与钦佩。” <h3>上海美术馆影展开幕式。</h3> <h3>当年的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 晓 渡出席影展开幕式。</h3> 影展上举办了义卖,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 <h3>我在义卖作品上签字。</h3> <h3>为影展忙碌的团队,谢谢他们的辛劳付出。</h3> 参观者络绎不绝,一些观众翻拍了作品和说明文字,说很喜欢,供学习和回味。 网络上曾一度热议,溢美之词充满热情。 参观者中有多位文化艺术界名人。我的发小著名作家高仲泰专程前来上海祝贺。 <h3>中外宾客前来祝贺。</h3> 巡回展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打开网络搜索“外交官眼中的光与影”,仍然能看到当年的一些报道。 特别鸣谢美中基金会主席、诗论家李黎先生对摄影巡展的大力支持协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摄影展作品 选登</b></h3><div><b><br></b></div><div>下面与您分享我在展览会上的部分展品。</div> 爱我中华·水墨黄山 天坛神韵·天地间的对话 平遥国际影展纪实·谁错过了精彩 印度一瞥 胜利城 石刻印象 古今“三道湾” 泰国风情作品选 攀牙湾叠嶂 渔村鸟瞰,曾令我在海外思乡念国的一幅酷似家乡的“水墨画”。 大王宫 夕阳无限好 新来的和尚 车展模特 宋卡美人鱼 诵经祈福 烧烤。在宋卡湖畔拍摄,后来成为我油画的素材。 英国风情 骄阳下的喷泉 伦敦百年老店风采依旧 英国约克郡秋色怡人 落叶抚秋馨 落日帝国。谁说帝国不落日! 皇家骑警。拍摄当时感觉应该是一幅油画,十五年后我画了出来,成为我的一幅油画代表作。 温莎宫外卖花女 绚丽多彩加拿大 “奋争”。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画面震撼,巧遇两只海鸥飞到画面放射形水雾的中央,成为我抓拍“决定性瞬间”的代表作。 化妆游行 秋深情更浓 魁北克的清晨 冬日睛阳 春天来了 仲夏梦幻曲 造化的油画 沙龙演习·为灯光人像布光 为灯光人像布光 美国印象 得州之秋 得州之秋 休斯敦文艺复兴节 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科罗拉多大峡谷。 波多黎各,鲜为人知的一隅。 老人与雕塑 华盛顿骑警 忘年红。这一对八旬老人的风采,不输年轻人! 看看我的中国货 牧场之秋 倾情歌唱 姚明的笑容 快乐一家子 董特首到休斯敦访问,谈到我在泰国任职时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 为音乐家拍摄多灯同步闪光肖像。季家锦老师与我亦师亦友,曾协助我创作大合唱《中国,我永远的家》。 华人舞蹈学校的演出。为学校拍摄,鼓励弘扬中华文化。 <div><br></div><div>我驻美总领事的外交身份,使我有许多一般记者得不到的拍摄机会,曾拍到一些高层政要与我国领导人交往的场面,留下了历史性的纪念瞬间。摄影也成为我与各界沟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力工具。<br></div><div><br></div> 前总统老布什收到我驻美大使周文重赠送的《奥运会场馆在建设中》挂历后,表示将携一家三代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老布什陪同我访美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参观。 中美建交时的总统吉米·卡特为我“圣经展览会”剪彩开幕。 老布什在合影上为我签字留念 <div><br></div>巡回摄影展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当时展出的,是2007年退休前积累了多年的作品。退休后我又拍摄了很多作品,留待今后有机会再展示给朋友们。<div><br></div> <h3><br></h3><h3></h3> 徐肖冰、侯波两位恩师先后在前些年以九十多岁的高龄驾鹤西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在我脑海中闪光,我在光影岁月中徜徉时将永远铭记先辈的恩泽鼓励。 【朝华惜拾】是我的自创栏目,借助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谐音,凑了四个字,意在珍惜我人生驿站中的某些闪光,用图文记载以志纪念,并分享给亲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