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不是迷信

王乙己

<p class="ql-block">迷信是阴阳家的学说,祭祀是儒家的文化。当今世界,许多人认为自己有知识,知道人死了就死了,没有灵魂,认为丧葬礼义都是假的,做给别人看的。 甚至觉得古人知识水平低,欠开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古人也知道死不可复生。 两千多年前孔子还回答了“既然死不可复生,为什么还要丧葬及祀祖礼仪”?的问题。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生而致生之,不智,而不可为也”。也就是对待死者,需要把他当成死人对待,因为确实没有生命体征了;又要把他当成活人对待,因为亲人希望他重生,希望他有灵魂而且是永生的。</p><p class="ql-block">礼是儒家文化朱子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一。祭(祭神)祀(祀祖先)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死不能复生,这是古人都知道的知识,但是人过世,亲人会悲伤,这是感性。为了让悲伤的内心得到安慰,人们需要自我暗示,希望过世的人能够再生,希望死者有个永生的灵魂,于是逐渐形成了丧葬和祀祖礼仪。</p><p class="ql-block">人世间有理性和感性两个范畴。理性部分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感性部分虚幻,但是又存在。不要认为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实在在的物质才是我们需要的,其实象感情、荣辱、希望等虚幻的东西,我们也离不开。比如夫妻感情,就是感性的,虑幻的。一方出轨,另一方会要死要活。其实出轨的时候又没掉一块肉,另一方为什么却会痛苦呢?说明感性范畴的事情,与物质一样,可以影响一个人,也是重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方国家信上帝,宗教文化支撑着西方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中国社会是家邦社会,是以个体家庭、家族为基础的社会,中国历代社会制度就是家族制度,传统社会关系分君臣、父子、兄弟、夫归、朋友五种,君臣关系看成是父子关系,朋友关系看成是兄弟关系。</p><p class="ql-block">西方世界建教堂,供奉上帝,中国人修祠堂,祖庙,敬拜祖先,祖先是一个家族的象征,祖先就是一个家族的“神”。既没有宗教,又丢掉伦理,社会就会崩溃,也就不可能有个人、家庭及家族的发展。</p><p class="ql-block">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丧葬祭祀礼仪还是很重要,不要轻易丢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