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么是寓教于乐——读《拯救球球部落》</p><p class="ql-block">在南岸区一期课程领导力成果评比时,我所在的学校当时获得了一等奖。在制定课程规划前引入了一个关于部分学生的“知觉倾向性”调研,作为学校课程规划制定需要以学情为前提,始终坚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重点,回答“培养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以此,借助学校发展SWOT分析工具,看上去真的将学校的办学历程以及当时面临的优势劣势比较综合地分析了一通。我借此案例想要表达的是,一定周期的学校改革需要找到成果提炼的依据,当时为了寻找恰当的理论依据支撑,也是听取了众多专家的建议。而今天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个关于学校教育发展的大天地,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可大可小的理论在故事后面单独做支撑,让阅读者从故事角度先入为首,然后再来链接理论,这也非常契合读者阅读需求。其实,如果真的要读懂这本书中得46个故事,一线老师到教育教学行家,甚至是管理者,都需要边读边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中截取似曾相识的片段,有的吻合,有的甚至需要调整矫正,有的还需要补充。</p><p class="ql-block">打开《拯救球球部落》,46个故事,46个故事引申,46个概念链接,46条教育学词条解释。我一点都不含糊地说,这46个故事所关联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涉及涵盖了当下学校规划、学校管理、学校实施的各个领域。</p><p class="ql-block">通过阅读后记,了解到本书有余文森、王荣生、朱自强等多位课程改革先锋带头人的指导,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中“情境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或”活动化策略“等等在《拯救球球部落》故事中得以体现,对于一线老师对于课程、育人、教学的层次化理解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余文森教授还在教学主张中谈到”教学主张是打开专业成长的天眼“(第三只眼)。《拯救球球部落》是一位球长在面临家族危机时想到的伟大的拯救没落家族的一条艰难之路,故事中体现出诙谐轻松,背后是教育规律的科学支撑,让一线老师看到专业发展需要琢磨、反思,体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教师发展没有捷径可言,只有摸索出科学的成长道路才可能有效(从而看到发生在自身上的思想与成果)。没有课程意识、没有对教育初心的坚守,想要把课程、教育、教学众多分支联络,这本书会缺少吸引力。朱自强教授本身就是儿童文学教育家,自己也创作儿童文学,因此从童话的创作如何将课程、教育、教学有层次地搭建框架,应该有高见。</p><p class="ql-block">很好奇,两位作者,尤其是李明霞老师的身份很好奇,能够创作出对于学校教育理解如此完整全面的故事,着实佩服。</p><p class="ql-block">一所球橙熊学校,奇特的三个部落最后形成一所伟大的学校。“为了部落的未来,‘教育’必须发生。这是球长所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了。“真正做教育的人,不论是有博大的雄心还是因为面临绝路,最初的初心也就源于此——从长远着手。但是球长的做法是从教授的第一步开始,球长彻夜反思,总结原因“从来没有这样急切的教和学,一切都是慢慢成长的结果。其次,从来没有这样正儿八经的教和学,一切都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结果。”这些故事中,对于初入职的老师应该有所感触。不论多难,最初的坚持非常重要——“活下去,变强大”(面对部落的重要使命)。</p><p class="ql-block">关于教学方法,书中通过多个故事介绍了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教学法、实验法(探究、验证)、研究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为因此施教、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相关联的。一定程度上,教育的改革都是众多要素的综合变革,每一次改革涉及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学习评估等一系列的整体变革,变化的因素众多,因此关于教育改革的动态监控是非常难的,过程很艰难,效果还不一定明显,但每一次改革的初衷一定是更好地为教育对象的成长作为目标。</p><p class="ql-block">这本书的整体构架中,关于教育、教育愿景、教育目的、教育文化、教育信仰、教育制度、课程、课程管理、课程开发以及课程资源的运用等众多教育词条(词条概念的出处等可以在后记中予以补充一下,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有所体现)出现在书中章节的位置上,如果能够从逻辑顺序上更加科学合理,相信会对读者的影响更有帮助。</p><p class="ql-block">总之,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教育故事集。我买回来的第一天,是我儿子拆封的——他一直都认为是给他准备的阅读书籍,待他看完后做了思维导图,他为我介绍了三个部落的人物,以及他最感兴趣的故事。整本书能够留给他什么,自然在他心底会起波澜。感谢李明霞老师、何捷老师!(字数:1791字)</p>